专栏名称: 秋水笔弹
前36氪主笔,雪球大V,专注于科技商业公司的创新、价值、泡沫与策略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秋水笔弹

2024年五条最活跃的赛道,能否把中国经济带向下一个春天?

秋水笔弹  · 公众号  ·  · 2024-12-31 15: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记得 星标 关注 呀,在这 抽刀断水,看清水面下的科技商业暗流。


繁华生于憔悴,烈焰与寒雨,繁荣与萧条,往往并行不悖。

2024 年对于很多行业而言都是相当艰难的,各大产业投资低迷,过去作为国民产业支柱、有着广泛产业辐射拉动作用的房地产投资、销售的继续大幅下挫,成为了拖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但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季节里,依然有带着暖意的阳光,这对于所有人,都是最好的慰 ,也将指引我们未来的方向。

2024 年,还有哪些行业领域,产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应用,正在哪里涌现,为 2025 年的经济,点一把照破迷雾的火。

这些火爆的赛道,除了代表了今天全球技术演进的方向,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潮流,从过去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向围绕价值进行创新驱动的、全球化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型。

今天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得差不多,剩下的果实,我们需要更强的市场洞察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去赢得全球化的竞争,才有可能顶住外部压力,实现新的突破。

面对美国一次次变本加厉的 围追截堵 ,我们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经费投入还在持续强化,这些基础投入,正是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驱动多个行业的升级转型、独立自主,并且在自身产业强化的基础上,开启了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

很多行业都很艰难,但是今天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依然高速增长,从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就可见一斑。官方今年 10 月发布的数据,中国 2023 年研发经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经费投入强度为 2.65% ,在世界上位列第 12 位,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 2.73% 的平均水平。

当下,资本投入和科技研发,驱动着人才、技术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最为集中、最为火爆的五条赛道,也将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经济走向。


第一,是 AI ,中美 AI 竞争已经进一步升级,科技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全球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密集活跃期,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加速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

2024 年风险资本继续押注 AI 产业。数据库 Crunchbase 的内容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总额为 665 亿美元,同比下降 15% 。然而, AI 领域的吸引力仍然突出,吸引投资 190 亿美元,占总投资的 28% 。这一比例远高于 2022 年同期的 13%

今年第四季度,这股势头依旧强劲,多笔超过 10 亿美元的融资轮接连涌现,预示着 AI 行业的资本热潮远未消退。

中美两国都有发展人工智能的资源、人才和意愿,这场堪称 史诗般的竞争 将产生深远影响,可能会带来新的科学发现、经济效益,甚至战略军事优势。

谷歌前 CEO 施密特( EricSchmidt )近日在接受专访时指出,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 AI )领域正开展史诗般的斗争( epicfight ),尽管美国一直试图拖慢中国的发展脚步, 但不是非常成功 ,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反而推出了能够匹敌美国最好产品的人工智能模型。施密特并预言,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最终会赢得这场史诗般的竞争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 2014 年至 2023 年间,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超过 3.8 万件,是美国的 6 倍,稳居全球第一。斯坦福研究人员将此视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强劲增长的一个衡量标准,但还不足以领先。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白皮书,中国在全球 AI 大模型的占比已超过 1/3 ,达到 36% ,仅次于美国的 44% 。在全球 AI 企业数量上,中国以 15% 的占比紧随美国之后,位列第二。同时,中国的 AI 独角兽企业数量也达到了 71 家,显示出中国 AI 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

这场竞赛中,中国公司在哪些方面更具优势?在 EricSchmidt 看来,中国可能会通过快速的市场采用和大规模生产,在长期内赶超美国。

事实上,国内厂商也在通过超级应用的流量、降低成本以及快速的大规模市场应用,实现大模型的市场渗透, 2 C 领域已经涌现了豆包、 Kimi 、支小宝这样的明星产品。

依托旗下抖音的庞大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后来居上,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字节跳动的豆包 App 2024 9 月的日活跃用户数已达 760 万,成为中国日活跃用户最多的 AI 产品。截至 9 月份,中国 AIGC 行业 APP 已经诞生了三个月活过千万的 AI 应用,包括豆包、文小言与 Kimi

同样在 9 月,蚂蚁发布了独立的 AI 生活助理 App 支小宝。在独立客户端上线之前,支小宝作为支付宝 APP 内嵌式 AI 应用完成了前期的 热启动 ,已累计服务了 1.5 亿用户。

不同于通用型的 AI 应用,蚂蚁的 AI 战略更强调 AI 和专业场景的结合。蚂蚁选择了三个重点的深耕方向,分别是服务生活场景,能够帮助用户完成订机票、点外卖等事项的支小宝,服务金融理财场景的蚂小财,以及将在未来面世的服务医疗健康场景的 AI 健康管家。

虽然 AI 健康管家还没有正式推出,但支付宝在医疗助理上已有成熟的尝试。 2023 年,支付宝和浙江省卫健委就联合推出了数字健康人 安诊儿 ,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就医陪诊服务,上线后已服务了 1000 多家医疗机构,超千万人次。

针对个人用户的 AI 应用,还不是蚂蚁在医疗领域布局的全部。 2024 7 月,蚂蚁集团发布了百灵医疗专业大模型,作为行业层应用,它可以帮助医院规范就诊流程,帮医生创建 AI 助理,节省问诊时间,从而解放医生的生产力。

支付宝的大模型是国内首批多模态医疗大模型之一。 多模态 意味着大模型不仅能读懂文字内容,也能看懂图片、视频,听懂音频等,其医疗专业能力在中文医疗 LLM 评测榜单 promptCBLUE 中,位列 A 榜第一, B 榜第二。

大模型的出现,让医院就诊流程的优化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张俊杰说,为形成一套规范化流程,团队将病人在医院的就诊流程细化为 20-30 个节点,每个节点都设计了 AI 解决方案,现在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浙江全省 30 家医院应用。

中国互联网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将先进技术和本土市场需求的结合。现在,这样的经验正在 AI 领域被复制。通过切入最具体而微的场景,满足 B 端客户和 C 端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将会使中国 AI 的原创性创新具有商业上的可持续性。


第二是机器人,作为 AI 最具想象力的领域,作为汽车之后,零部件最多,产业链条最长的赛道,已经蠢蠢欲动,宇树科技、大族激光、优必选等机器人产业链已经悄然崛起,还有各路智能汽车厂商都已经跃跃欲试。

大模型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人机交互革命,比如,人形机器人通过大模型的推理以及语言交互能力的加持,能够自主学习、优化工作流程,为家庭服务、教育陪伴、医疗辅助等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

TrendForce 集邦咨询表示,人型机器人能否迈向商用,关键在于体察认知、对话交流和运动执行能力的实现。人型机器人的运动执行能力取决于关键零组件技术。

11 28 日,特斯拉发布发布 Optimus 新动态,第二代 Optimus 机械手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自由度比上一代增加了一倍。

为机器人的半导体、软件与精密机械赋予自主思考行动能力的灵魂,堪称大模型真正的用武之地。

特斯拉机器人团队工程师 MilanKovac 曾表示,他们设计、训练和部署了一些首批端到端人形机器人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可以自主执行需要协调控制人形躯干、手臂和整个手部的任务。经过不断的训练, Optimus 已经出现从失败案例中,学会了自主修正能力。 Optimus 不仅仅是原型机。

马斯克表示,随着未来大规模量产, Optimus 的售价将降低至 2-3 万美元。制造成本只有售价的一半,而且每年将销售 1 亿台。降本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特斯拉车辆的零部件能被整合至 Optimus

今年 6 月,他预测 Optimus 的年收益可能达到 1 万亿美元,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也就是说,特斯拉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倾向于人形机器人 Optimus ,而非汽车。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从 2022 年至 2028 年,全球及中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以 17.8%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628 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则将以 23.5%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 1832 亿元人民币。

马斯克曾说: 如果你能打造出一辆自动驾驶电动车,那它就是一个有轮子的机器人。同样,你也可以打造出一个有腿的机器人。

比亚迪、小鹏、小米等车企也纷纷入局,积极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先机。

EricSchmidt 认为,美国许多公司正在研发 AI 机器人 大脑 。但所有这些公司都依赖于中国制造的廉价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性能与美国制造的相当,但价格更低且更灵活。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无可争议的实力 —— 例如电池、太阳能以及现在的汽车,能实现很多彼岸只能梦想的 AI 实际应用。


第三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作为电动化的下半场,汽车智能化如火如荼,小米汽车崛起、小鹏汽车翻身,特斯拉 FSD 入华,都让人浮想联翩,与此同时,还有小马智行等大批智能驾驶公司集中上市。汽车智能化快速渗透以及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潮的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

2024 1-11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135 万辆和 112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6% 35.6% 。同时,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2446 万辆和 2444 万辆,同比只增长了 4.3% 5%

瑞银、汇丰等投行给出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在 2025 年同比增长大约 20% ,达到逾 1200 万辆,是 2022 590 万辆销量的两倍以上,远超国际预期。

智能手机大企业小米进入电动车市场仅 6 个月,销量就超过了丰田和日产汽车,日美欧汽车厂商的电动化行动明显迟缓。

与此同时,在电动车的挤压下,中国传统动力汽车在 2025 年的销量预计将下降逾 10% ,降至不足 1100 万辆,较 2022 年的 1480 万辆大幅下降近 30% ,明显威胁到了德国、日本和美国的传统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生存。

10 月的销量同比来看,跌幅前三的分别是上汽通用( -57.3% )、东风本田( -33.8% )和广汽本田( -33.3% )。

在中国汽车公司的压力之下,大众汽车、梅赛德斯 - 奔驰、保时捷多家汽车巨头今年三季度净利润都出现接近甚至超过 50% 的跌幅。

但是电动车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大量的过剩生产力,促使了全行业的不断降价求生,让传统汽车巨头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亦显示,今年前 11 个月整体汽车零售市场损失达 1776 亿元,同比增长 931 亿元。

这些残酷的数据背后,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洗牌迭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悄然崛起。日本汽车工业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4 1 6 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 201 万辆,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中国的出口量增长 31% ,增至 279 万辆,比日本高出 78 万辆,连续 2 年成为全球出口首位。中国向世界出口相对便宜的纯电动汽车( EV )等,拉大了与日本的差距,未来可期。

第四是爆改零售业, 黑科技 农产品已经摧毁很多消费者对混乱的线下零售的信心,在这种背景下,线下品质零售需求 过去一年集中爆发,在这种需求与胖东来模式的流行,开始爆改连锁商业。

1—11 月,北京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2.8% ,但是,限额以上便利店、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等零售业态通过公共网络合计实现的零售额增长 9.4%

同时,全国品质类消费集中的仓储会员店零售额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这种宏观数据也在各类零售商的业绩分化中得到了佐证。

在全国线下零售巨头普遍深陷亏损、闭店漩涡的同时,目前作为品质零售的两个代表企业,山姆、胖东来却客似云来,全国零售胖改潮流如火如荼,但是胖东来于东来还是多次强调,目前正是零售行业的转折期,要向山姆、开市客等外国品质零售巨头学习, 胖东来也在坚定地向他们学习产品规划、高质量标准开发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他表示,超市行业基本进入了发展的死角,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地区销售的商品品质不好,达不到顾客信任和需求造成的。

2012 年,在胖东来主动关停旗下店面,之后十年时间的精耕细作,据点式作战,坚守本土,不搞扩张,内生式增长,让胖东来在今天一片哀嚎的零售业,成为业界标杆。

2013 年,胖东来 10 余家店,大概 70 多亿元的营收。截至今年 11 26 日,也只有 13 家门店,但是本年度胖东来集团累计销售已达 146 亿元,胖东来时代广场店今年累计销售额达 39 亿元

沃尔玛麾下山姆中国单店业绩,与胖东来不相伯仲,山姆依靠大量的自营差异化的高性价比商品获得会员的亲睐,而且可复制性更强,部分门店的年营业额已超过 29 亿元,目前在中国已开设 51 家,扩张计划仍在持续。

山姆的商品只面向会员,想进店购物,最少得缴纳 260 元的年费,山姆来代为筛选性价比高的产品,每一类细分产品,通常只提供 1 3 款精品供会员选择。山姆选品最先考虑合作的,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用规模效应去压低成本,如果龙头企业不同意,再退而求其次。即便是外采商品,山姆也会进行 山姆标准 的改造。

山姆中国 2023 年销售超 800 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三季度山姆业态及电商业务表现持续强劲,中秋假期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且山姆中国今年有望突破 1000 亿销售大关。

在榜单中,开市客中国以 5 家门店, 55 亿销售规模杀入百强榜第 72 名, 2022 年开市客中国曾以 2 家门店 30 亿销售规模杀入百强榜,已经让人眼红。

很显然,单一的低价,从来不是人们的第一选择,好的生活,基于有质量的、多元化的供给。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第五是出海,从资本、电商、手机、汽车、游戏、到支付领域,中国企业的产品以及服务在加速渗透全球市场,一批全球化品牌正在崛起。双循环时代,中国各行各业在全球化的市场取得的增长,为今天苦于存量拼杀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启发。

2024 1-8 月,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 7894.5 亿元,同比增长 12.5% 。其中,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 151 个国家和地区的 6762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人民币 6692.4 亿元 , 增长 14%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 32 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 1.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5%

汇丰指出, 2022 年全球电商零售总额为 21 万亿美元,其中 77% 来自中国以外的地区。较低的渗透率是海外电商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2022 年全球电商渗透率是 21% ,远低于中国 37% 的渗透率。

过去十年间国内电商市场迅猛发展,但随着渗透率的上升,高速增长态势不再,电商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

根据汇丰测算: 2019 年国内电商海外 GMV 仅为 1550 亿美元, 2023 GMV 已增长近 3500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中国跨境 B2C 电商 GMV 将达到 5000 亿美元。

根据汇丰发布《中国电商巨头出海研报》,预测到 2027 年,包括阿里国际、 Temu Shein TikTok 在内的 出海四小龙 ”GMV 将突破 1000 亿美元,也足可看出中国电商强劲的出海势头。

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的跨境支付和结算需求的增长。蚂蚁集团旗下的万里汇( WorldFirst )已经为全球 100 多万活跃商家,提供跨境收付款服务,支持 40 个收款币种、近百个付款币种,可帮助商家在 130 多个电商平台经营。在万里汇的活跃商家中,小微企业占比 68%

中国成熟的移动支付模式,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落地。蚂蚁旗下的 Alipay+ ,打通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子钱包和银行 App ,同一个二维码,不同国家的用户都能扫。

所谓 Alipay+ ,简而言之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钱包和银行 App 可以打通,同一个二维码,不同国家的用户都能扫。

截至 2024 11 月的数据显示, Alipay+ 连接了超过 35 个全球电子钱包和银行 App ,覆盖 66 个国家和地区的 9000 万家商户。 一部手机游全球 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除了跨境电商和移动支付,中国游戏产业也在海外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8 20 日,首个国产 3A 大作《黑神话:悟空》正式全球发行,截至 12 10 日,根据数据分析公司 VGInsights 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在 Steam 平台上的销量达到 2240 万份。

在出色的商业成绩之外,在被称为游戏界 奥斯卡 TGA TheGameAwards )评选上,《黑神话:悟空》创造历史,拿下了 最佳动作游戏 玩家之声 奖项,强势带动中国自研游戏出海。

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电商平台到支付生态,从内容到游戏,这些领域的集体爆发,意味着中国企业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AI 、机器人、新能源车、爆改零售和出海,这几个爆火的赛道,不仅为就业者、创业者提供了前行的方向,也将为 2025 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亮色。

写这些,只是为了,用一把火,去点燃另一把火。在全球经济周期的寒冬,那些蓬勃生长的新生力量,能否将中国经济带向下一个春天,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下面👇星标关注呀老铁


也可扫码星标关注

合作请+V:qiushuifeiying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