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开始,分级阅读似乎火了起来。
不管是老牌教育公司还是新锐在线教育公司,英文分级阅读产品的推出绝对是个不可错过的“卖点”:6月,新东方在线发布《剑桥彩虹少儿英语分级阅读》;8月,酷学多纳与剑桥大学出版社达成合作,设立《剑桥彩虹少儿英语分级阅读》示范中心;VIPKID、51Talk、哒哒英语、瑞思学科英语、启德学树堂等学习平台/机构都披露了与英文分级阅读相关的产品;好未来集团旗下教育云事业群推出教学产品好未来分级阅读App,并在近日走进北京市培英小学,为在首届“暑期阅读计划”线上英语分级阅读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老师、家长颁奖。
资本似乎也在追赶这个“风口”:8月中旬,中文分级阅读平台考拉阅读宣布完成3000万Pre-A轮融资;几天后,读伴儿获2400万Pre-A轮融资,并推出英文原版分级阅读平台读伴儿图书馆。
日前,长期关注国际课程及少儿英语教学研究的启德学树堂Lucy对英文分级阅读市场进行了分析。
所谓分级阅读,就是按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阅读计划、提供具体的分级读物。
目前,国内知名主打分级阅读的平台/机构基本引进的都是国外阅读测评体系。在如何判断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图书难易程度方面,美国通过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在分级阅读方面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拥有成熟、完善、多样的分级方式与分级标准,其中既有政府资助研发的标准,也有社会团体或个人研发的标准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我们可以重点了解美国最常用的四种阅读分级体系——
蓝思(Lexile)是衡量读者阅读水平和标识出版物难易程度时使用的单位。简单来说,一个蓝思(Lexile)是一个难度单位,读懂一本初级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1个Lexile(以L为难度单位对阅读能力进行衡量),蓝思最高分值为1700L。据称已经有近25万本图书被纳入了该分级体系。Lexile分级体系是在美国应用最广的阅读分级体系,使用该体系的机构遍布50个州,大约覆盖了全美学生人数的50%。
(2)Accelerated Reader(AR)分级系统:
AR分级系统由英国Renaissance Learning公司开发,是一套非常精确的英文阅读分级系统。AR分值采用10进位系统,后面加小数点来表示更精确的级别。0为最低级别,12.9为最高级别。
【鲸媒体注:小数点之前代表年级,小数点之后代表月份。比如,AR2.5是指阅读水平达到了2年级第五个月学生应该有的平均水平。美国一整个学年共有9个月。现在美国中小学采用比较广、用来呈现年级相应分级(Grade Equivalent Level,简称GE)的标准由Renaissance Learning公司开发的AR分级系统,里面包括用来评估学生的STAR Reading测试系统和用来评估图书的Atos Book Level系统。】
实际上,从英美两国乃至全球都有很多学校和学生在使用AR系统。Renaissance Learning主要通过多样化的数学及阅读产品为学生提供服务,其学生用户量已超1800万。
AR的最高级别可达美国高中G12 年级水平,目前只有蓝思分级和AR分级能到达G12年级阅读分级水平。
(3)Guided Reading Level(GRL)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也称A-Z分级法:
GRL分级是由两位教育专家(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Gay Su Pinnell教授和莱斯利大学教育学院Irene C. Fountas教授)于上个世纪90年代研发的给图书分级的体系。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GRL将图书分为由A到Z的26个等级,目前已经有超过5万本图书已经纳入了GRL分级体系。这套分级体系主要是针对K-8年级图书的难易程度来评估,所以在美国小学中应用最为广泛。我们国内熟知的分级读物Reading A-Z就是采用这种分类方式。
(4)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DRA)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
由全球最大教育公司Pearson(培生)开发的DRA分级更像是前一个GRL分级的补充,
前者专攻对K-8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后者专攻对K-8年级图书难易程度的评估。
DRA评级是通过A-80的分值来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根据阅读能力的分数来推荐相应级别的GRL图书。
DRA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来帮助教师观察、记录和评估学生平时的阅读表现,包括学生的阅读习惯、朗读流利度、理解能力等。虽然其结果较全面,但效率不太高,所以没有GE评级(按年级分级)中的STAR Reading测试应用得广。另外,一般出版社在出版书籍是也会同时列好几个分级标准,以方便读者参考。
无论使用哪一种阅读分级体系,培育孩子爱上阅读并持续有进步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各阅读分级系统之间的分值是可以转换的。
当我们选择一本书时,尽管一本书再好,但里面的词汇太难、思想太艰深,孩子读起来障碍重重,那势必会有挫败感,严重伤害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同样,假如一本书词汇太简单、内容太幼稚,孩子读起来往往会觉得乏味,同样会丧失阅读的乐趣,而且最关键地是这样的书不会帮助孩子提升任何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因此,
我们更提倡的是踮起脚尖阅读,也就是教育界达成共识的i+1学习法。
最适合学习者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办法是在提供一部分已知内容(i)的基础上,再加上比之略高一点儿的材料(1)。这样,学习者既不会因为学习内容晦涩难懂而放弃学习,也不会因为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而得不到提升和进步。
目前在英文分级阅读方面,根据业内知晓度与英语分级阅读结合的紧密程度、产品面向的群体,线上、线下的机构(如新东方旗下酷学多纳、好未来旗下励步英语等)几个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五种产品:
基于蓝思测评体系的线上阅读平台,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阅读任务。除了针对普通家庭类的C端用户,Reading Pro还同青少英语培训机构、国际学校等展开市场合作,为B端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教学产品,辅助B端用户丰富教学内容。
产品受众
:
8-18岁
形式:
网页平台+免费App
优势:
(1)目前国内已有的英语类产品中,最专注于做英语分级阅读的产品;
(2)在蓝思测评体系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动,可以进行具体的等级测评;
(3)移动端学习,无教学场地限制;
不足:
(1)亲子互动学习较少,家长在整个学习中参与不多;
(2)视频公开课的即时互动性稍弱一些。
是新东方旗下品牌酷学多纳推出的一款免费的幼儿学英语类App。新东方在线、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和剑桥大学出版社日前联合宣布在中国合作开发和推广《剑桥彩虹少儿英语分级阅读》,这意味着多纳学英语APP的课程体系将由此研发。
产品受众:
3-7岁
优势:
(1)品牌实力与认可度较高;
(2)游戏制学习,易于引起孩子兴趣;
不足:
测评不充分,有家长反映孩子学起来漫无目的。
相似产品:
51Talk、励步英语(好未来旗下)。
成立于2014年的叽里呱啦是一款免费早教英语App,根据不同年龄,叽里呱啦推荐不同的课程,整个教育库里集合了视频、音乐、绘本等多个载体的英语相关内容。其中,绘本读物引进了美国知名出版社的一套Targeted Phonics。也就是说,分级阅读的读物只是作为辅助的教学产品。
产品受众:
0-6岁
形式:
免费App
优势:
(1)多种载体如绘本、动画片、音乐等,形式更多易于被孩子接受;
(2)有自己的家长社区;
(3)移动端的学习无场地限制;
不足:
(1)无法准确测评孩子的等级;
(2)没有教师授课的相关课程。
基于A-Z分级阅读法研发而来的一款免费英语学习App,主要以阅读为主,包含多款游戏用以帮助孩子加强记忆,同时设有单词学习、儿歌大全等板块,帮助孩子全方位学习英语。
产品受众:
4-12岁
形式:
免费App
优势:
(1)闯关制的学习模式易于引起孩子兴趣;
(2)内置付费小课程可供孩子进一步学习;
不足:
(1)课程结构不是特别成熟,缺少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与指导;
(2)等级测评略有欠缺。
“巴布阅读=巴布精读课程+巴布阅读指导+巴布阅读馆”,为孩子提供一整套阅读方案。以A-Z分级阅读法为基础,主打美国社区图书馆。读前进行阅读能力测评,从而向孩子推荐符合他们阅读能力的读物;读后通过阅读行为记录表,了解孩子阅读能力的动态过程。
产品受众:
3-18岁
形式:
线下社区图书馆
优势:
(1)提供阅读环境,比线上学习效果好;
(2)专注于阅读;
(3)有老师指导,也有一起学习的伙伴;
不足:
(1)线下学习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2)对家长来说,面对市面上多种免费学英语的App以及网络上海量原版绘本资源,巴布阅读的性价比稍弱了些。
据我所知,目前机构推广英文分级阅读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把分级阅读产品作为分级阅读教材融入课程体系,如51Talk、励步英语、学乐教育。
第二类:面向C端互联网用户的开放免费和收费的分级阅读平台,如扇贝读书、新东方在线。
第三类:对B端和C端同步开放的分级阅读平台,如ReadingPro。
第四类:大量涌现的微信亲子公众号所推广的产品。
国内英语分级阅读产品大多是引进了国外的原版分级读物,然后在该读物的基础上研发出相关的课程体系。但原版读物及美国的分级标准搬到中国来或许会“水土不服”,如何针对中国孩子的学习特点测评及制定分级读物尚未有一个成熟、规范化的行业标准。至少现在,相关产品还停留在“引进原版绘本——研发制成相关课程——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孩子学习”这一阶段。
引入国外正版教材,抢占优质内容,已经成为英语分级阅读平台的共识。
但是,同很多英语学习产品一样,产品内容好,不一定会被C端消费者所认可。
低龄段C端用户主要是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而让家长去接受分级阅读概念,自主学习分级阅读读物门槛非常高。即使年龄稍大的用户,让他们通过在线教育自主学习,用户的留存率也不太乐观。
而真正能够长时间触及影响低龄段儿童的,还是各类培训机构、公立私立中小学。核心分级读物作为精读教材,其他大量分级读物作为自主学习泛读教材,会是各类教育机构比较容易采用的一种方案。
目前对国内用户来说,分级阅读概念还很陌生,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学习与使用习惯尚未形成,当前还处于教育市场阶段。在讨论建立本土化分级阅读标准的过程中,“借鉴”是一个高频词。因为欧美对儿童分级阅读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也有一些为大家熟知的成熟评估体系。但由于中外语言的差异,并不能“简单移植”和照搬国外体系,所有分级体系都是一个参考,中国的分级阅读体系要基于中文的研究——这也是业内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从商业角度探讨和基于纯粹的教育目的来探讨,二者并不完全一样。在中文分级阅读评估体系的制定方面需要更为慎重,也需要多学科的专家来参与。任何一套评估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一旦一个标准确定,不变往往成为它健康实施的阻碍。要把带有时代特点的、更新的、更优秀的内容不断补充进去,这样才可能使孩子的思维像流动的清泉一样活跃。
分级读物中语言知识安排的系统性要弱于教材,因此分级读物并不是要取代教材,而是很好地弥补教材的不足,通过教材对语言进行学习是必要和不可替代的。
在AI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科学地、高效地实现测定分级、自适应阅读、能力测评等数据挖掘,跟踪和分析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过程方法,帮助教育者给出及时且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但无论是分级阅读系统还是AI,都只是一种工具,它并不能喧宾夺主取代老师。分级阅读的意义在于,想告诉家长和老师,哪种文本难度的书目是适合孩子或学生去阅读的;至于读还是不读,依然需要家长和老师去做出判断。
教育是一件很大的事,因为它与人性直接相关,不是仅仅做好产品就能实现“通吃”。大家一直都在说“教育科技”,而非“科技教育”,因为教育一定是要摆在第一位的。我的观点是:就阅读而言,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选孩子最喜欢的书,应当始终是最高原则。
(以上来自投稿,作者Lucy,就职于启德学树堂。本科及研究生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回国后从事国际教育十年,专注于AP、IB等国际课程及少儿英语教学研究。)
当前,大部分英文分级阅读产品都是通过与国外出版社合作的形式获得图书版权,这些知名国际出版集团/出版社包括麦克劳-希尔、培生、霍顿·米夫林、圣智、麦克米伦、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等等。这些出版社的读物分级清晰,内容涵盖广,当然授权费用也不菲。
而获得图书版权的授权后,机构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内容电子化,再进行二次开发,比如推音频产品、移动端应用、录播视频课等方式,这些都是推广分级阅读的必要尝试,也符合用户的主流需求。
不过,二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鲸媒体采访的考拉阅读创始人兼CEO赵梓淳认为,二次开发的一个核心问题是,
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其阅读内容其实并不匹配。
“举个例子,一个国外孩子可能在三岁的时候认识了两百个单词,他能看懂的内容其实很幼稚。但是国内的孩子认识两百个单词时,他可能已经是十八岁的孩子,他看的内容就没有那么幼稚。所以直接引进国外的内容就难以避免内容很幼稚的问题,因为他直接用美国人的东西。”
随着AI的发展,未来分级阅读到底是人来分级还是机器来分级?鲸媒体采访的多位业内从业者均认为,分级阅读未来将由机器来执行。
“分级阅读最后一定是用机器来分级的,但是整个的阅读是一个比较大的活动,离不开人的因素,怎么去很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我觉得是要靠好的机器分级来进行辅助、老师进行很好的引导、家长做出很好的亲子阅读环境等多方共同去促进的。”赵梓淳表示,只有通过AI的方式去分级,才能把人的阅读能力给分出来、文本阅读难度给测出来,才真正有可能做到千人千面的阅读学习。“这是未来必然的一个趋势,也是不可逆的一个趋势。那种靠人去推书单等方式我觉得未来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长期关注英语教育的Dr. Chris Leeson对鲸媒体坦言,“基于中国的基数这么大,分级必定是要机器来执行的,只是准确性需要长时间的提高和改进。”在他看来,知识获取的东西并没有捷径可走,人类可以做的就是更好地匹配阅读需求和素材,“如何审核人类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读后的思考能力等,这些或许是AI可以介入的。所以这在分级阅读产品呈现中就是要设计进去的,才能让开发者更好地通过AI帮助我们阅读。”
或许现在谈未来的机器分级还为时过早,对教育机构而言,版权、技术、资源等各方内容的融合才是当务之急。当大机构们暂且把英文分级阅读产品作为现有内容的补充、提高用户粘性的一种手段之时,创业型公司能否将其作为独立的产品获得用户与资本的青睐?一场真正的较量似乎正在上演。
关注鲸媒体,回复
蓝
皮书
了解购买《中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行业蓝皮书(2016-2017)》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小铺】,购买【创客教育行业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