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特教老师的辛劳贡献都推动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中的发展,每一位特教老师都是星星的守护者!
恩启一直致力于为特教老师赋能,为机构赋能,为行业赋能,让康复干预更有效,让更多的儿童获益~
近期,妙妙打算采访一百星之守护者,把这些守护故事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或许迷茫的路上找到指路明灯,在或许明亮的路上找到同行者。
下面是第六期嘉宾姮姮老师。
她今年28岁,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系。平时算是个比较戏精心比较大的人,性格也比较幼稚。
让我们来看看她有什么样的故事分享吧!
我姓黄,因为姓氏比较大众所以学生一般叫我姮姮老师。
我一直对教育感到兴趣,在读书期间就有从事国内外的支教活动。在这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孩子,其中有一名特殊孩子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开始他比较沉默,但是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他十分可爱、懂事且善良,但是他的生活却非常艰难,于是我尝试去了解他,在和他互动的过程中,时常会被感动和获得快乐的,
只要他有一点点的成长,就会感觉到非常的满足。
为了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步入了这个行业。
当我陪伴了不下100个孩子成长后,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足以让我坚持在这个行业走下去。
我看到有很多孩子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去学校进入到课堂中学习;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刻板行为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改善;我看到很多害怕人多的孩子,情绪稳定地一步步走到阳光下。
说一个印象比较深的个案吧,他是我第一个带去普校融合的个案。他刚进入学校时因为有一些不恰当的社交行为(
靠同学非常近并且闻同伴的头发)还有大强度的逃避行为(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和踢他人的桌椅)
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
我尝试了许多方式去管理他的行为。刚开始的时候会采用很多后效管理的策略。例如
设定行为契约
:因为这个孩子非常喜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地铁,所以会用坐地铁作为好行为最终的奖励,在课堂上他能够管理好自己行为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地铁贴纸在结束时就可以利用一定数量的贴纸兑换和老师一起乘坐地铁的机会。
但后面逐步发现单纯用结果管理策略效果是很有限的,
没有解决孩子的核心问题。
例如:他不恰当的社交行为其实是他不懂如何和他人沟通,而课堂上的逃避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
因此他需要的应该是更多的支持而非单纯的行为管理。
于是在后续的学习中会通过提前协助预习课堂内容,并且在课堂上会提供一些额外的特殊视觉教材如流程图,分解图等让孩子可以更好的理解,更能够去投入到课堂中。
当陪伴100个孩子成长后,我变得逐渐“贪心”,我变得难以满足现状。
成就感驱使我不断进步,这种进步包含了
不断提升自己
,让干预更有效果,同时想要
影响更多的特教老师
,让更多星宝得到更好的干预。
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还可以了,但是在一次接触到了非常多优秀的特教老师,一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在工作之余考相关的证,倒逼自己学习、参加行业内不同的讲座、加入行业的社群和不同方向的老师一起探讨个案问题、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看一些主题课程,以此来充实自我。
目前,我的规划是能够
一边扎根一线,一边给新教师做培训
。我希望能够带出更多优秀的特教老师,让更多人愿意投身到这个事业中,服务到更多这些孩子。同时后续也希望做更多的科普类工作,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
作为新入行的老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先把自己照顾好,对己如待人
。因为处于专业老师们对孩子必然是非常包容非常有耐心的,但却容易对自己非常苛责,特别是面对家长的质疑的时候,但有时候老师们也要允许自己有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
不要因为自己刚入行有东西不懂就苛责自己,总是需要时间成长和积累的。
只要持续向前,相信我们最后都能到达彼岸。
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会突然有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在别人看来,这可能是个“辛劳”的职业,但几乎所有的老师被问到:“是否后悔加入到特殊教育行业时?”,他们都不曾犹豫过一秒,就给出了心底的答案“没有”。
就像很多老师说的一样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不是为了应付一次考试,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接受妙妙采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