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两小时,售出1700个,短短3个半月里,销量直飙14.5万,同系列销售额破千万。”
如此辉煌的战绩,当属近日来引得网友趋之若鹜的新晋文创顶流——国家博物馆的两款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凤冠冰箱贴。
先一步问世的木质“凤冠”冰箱贴由3层木质材质叠加制作,飞舞的金龙翠凤、盛开的珠花璎珞都有着类似金属的光泽,平面印制的珠粒有裸眼3D感,冠上镶嵌的“红蓝宝石”是纯手工粘贴,帽翅还能活动;金属款则加入AR技术,用手机一扫就能进一步端详凤冠全貌……精巧的工艺加上顶级的中式审美,难怪有人愿意冒着北京的秋雨、在清晨六七点钟排长队,只为得到一个冰箱贴。
而在一“冠”难求背后,人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对其历史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碰撞下呈现出的历史深邃与文化分量。
一件“小文创”为“文博热”再添一把火,与之同步点燃的还有人们观展热情。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里,凤冠冰箱贴的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需要排队欣赏的展品,馆方还专门设立了“拍照”通道。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都蕴含在这顶精妙绝伦的冠冕里。这顶凤冠于1957年出土于明定陵地宫,前部有九条口衔珠滴的金龙,下部是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冠檐底部有镶嵌宝石珠花的翠口圈,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博鬓上嵌镂空金龙、珠花璎珞,似金龙奔腾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翱翔于珠宝花丛之中。
根据《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对“凤冠”的解释,以凤凰饰首的凤冠,早在汉代已经形成,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大庙行礼,头上首饰即有凤凰。其制历代多有变革,至宋代被正式定为礼服,并列入冠服制度。”
凤冠是古代女子冠帽中最贵重的礼冠,重大场合必须戴凤冠。至于凤冠的形制,《宋史·舆服志三》记载:“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四凤。”在古代,皇帝被尊为龙,龙也是皇帝、皇权、皇族的象征,与之相应的凤则成为皇后的象征。因此在南宋时期,凤冠的形制在凤形之上,又加了龙形,称为“龙凤花钗冠”。
到了明代,服饰等级制度趋向严格。《明史·舆服志二》记载:“皇后冠服,洪武三年定,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其冠,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数如之。两博鬓,十二钿……永乐三年定制,其冠饰翠龙九,金凤四,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小珠花如旧。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
手拿冰箱贴、打卡真凤冠,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作为文物文化内涵的生动延伸,凤冠冰箱贴浓缩了千年的历史,象征着一个时代最顶尖的工艺技法和审美意趣,观众把“文物”带回家,把“博物馆”搬回家,也就把浓缩了的“明王朝”带回了家。
从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苏州博物馆的“胖宝剑”,到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炉”、杭州博物馆的“高足杯”……每一件都精美绝伦的文物馆藏都在设计师们手下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创产品,它们延续了古代的审美意识、承载着美好期盼。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创产品承载着旅行者对旅途的记忆和情感。在业内人士看来,冰箱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文创界的“顶流”,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尊重文物原貌,设计团队通过对文物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设计,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和科技呈现。二是突显实用性,有的冰箱贴除了可以装点家居环境,还兼具其他功能。
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雁鱼铜灯冰箱贴设计了可以调节的灯光,不少文博爱好者将它视为小夜灯的不二选择;吉林省博物院的辽契丹文八角铜镜冰箱贴可以拆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是个趁手的开瓶器。
于此同时,文创界的“顶流”也成了社交平台的“顶流”。从分享最初的购买攻略,到科普背后的文物故事、历史事实,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缘文化,这些产品的社交属性愈发凸显,所带来的情绪价值越发丰富。
网友Konoe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精心收藏多年的冰箱贴展示板,有声名远扬的国博、故宫的国宝级文物司母戊大方鼎和春秋莲鹤方壶,也有鲜为人知的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的虎豕咬斗纹金饰牌。
从新石器、夏商周,到秦汉,这块展示板展示了华夏一万年的文明。Konoe的个性化表达,也引起了同龄人的共鸣以及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条“终于集齐了所有朝代的华夏一万年”帖子,在社交平台上点赞量达到了9.6万。
“不能将真的文物搬回家,能每天看看这些小复刻品也很满足。”在文博爱好者楠星星收藏了几百件冰箱贴和文创摆件。在他看来,文创并不能完全还原文物,但很有历史感。文创是“一种艺术形式”,都是“迈向博物馆的第一步”。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能吸引到人,让大家愿意去了解、关注文物,就是好文创。
毫无疑问,像凤冠冰箱贴这般破圈的“文创顶流”像是文博热潮中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一朵朵美丽浪花,接连涌现、次第盛开,赓续绵延的传统文化,在当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