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说,
我一般在应对自己难受的问题时,我会用忍耐、放弃以及一些自我安慰方式去逃避问题,这个问题要怎么化解?
我的观点是:
听起来你不是很喜欢自己的逃避,你想要改变自己的逃避。
可每个人难受的时候,都喜欢逃避呀,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勇气——敢于逃避。
坚持虽然很不容易,需要使劲咬咬牙,但其实逃避更不容易,
逃避需要承担很大的内心煎熬。
逃避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这说明你不想让自己难受,你选择了最舒服的方式去面对。
这时候,不应该是感谢自己的聪明吗?
所以,
我想邀请你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欣赏自己。
你是一个,懂得如何对自己好的人。
逃避,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善良。
让我猜下你为什么会讨厌自己在难受的时候选择逃避。
你可能觉得,
只有克服困难,人才能走向成功。
实际上不是的,人不去克服让自己难受的困难,也会走向成功。
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以前是从事销售工作的。
在我接受的销售培训中,大量老师都在给我打鸡血,要让我克服羞耻感、挫败感,去面对困难。
不要怕被拒绝,在被拒绝的时候再坚持下。
那时候我也深深认同,销售就是被拒绝,就是拿下那些难搞的客户,提高成交率。
后来我发现我特别逃避跟人的交往,一被拒绝就想放弃。
我曾经一度认为自己不是个好销售。
直到我逃避到互联网里,一个人默默写软广告,感兴趣的人就开始来找我,
我发现我成了一个好的销售。
我发现我不需要去克服那些困难的客户,我只需要不停地去吸引感兴趣的客户来就可以了。
人生也是这样。
让你难受的困难,是可以逃避的。
只去做那些你会的事,你觉得容易的事。这样的事做多了,你也会成功。
人生就像做题,你的最终目标是得更高的分。
如果说满分是100分,那你得高分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训练自己,解出更难的题。
但人生不是考试,没有100分满分的限制。
人生是做的题越多,分数越高,没有上限。而不是克服的难题越多,分数就越高。
所以你觉得,
到底是留下来克服更难的题容易得高分呢,还是及时逃避和放弃,选择做更多的会的题,容易得高分呢?
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克服困难,却很少有人教你放弃困难。
这两种逻辑里都能吃饱。
但一种人生是很痛苦的富足,一种人生就是很轻松的 富足。
轻松和富足,并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
也许你不相信同时有,你才会以为放弃轻松,刻苦努力,迎头而上,才能换来富足吧。
实际上,当你不再以逃避为耻,愿意去做更多你能驾驭的了的事的时候,你的自信会慢慢增多,你的能力会慢慢加强,你能驾驭的困难自然就会更多,你的富足感也会越强。
从而进入正向循环。
放弃其实并不可耻。
你的目的是翻过那座山,直着往上爬固然线路最短,但未必是最省力的。盘山绕道有时候看起来是往回走,有时候是在往无关的方向走,最终却可能更快更省力的到达。
迎头而上固然是一种勇气,绕道而行也是一种智慧。
最后想讲个龟兔赛跑的故事。
众所周知,兔子比乌龟跑得快。
兔子跟乌龟约定赛跑。
在起跑的时候,兔子很快冲走了。
然而跑到中间,就休息了。
然后乌龟在后面慢悠悠地超过了兔子,提前到达了终点。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兔子为什么要睡觉?
为什么要比赛中休息?
是因为骄傲吗?
骄傲的不是一种兴奋吗?
能睡得着?
骄傲就应该回头看着乌龟呀,等着嘲笑他才对啊。
最有可能的是:
兔子跑累了,他需要休息。
兔子总是在极限上挑战困难,不一会儿就累了。
需要很长时间的缓冲,才能跑下一段。
而乌龟则使用自己能接受的速度跑,很容易就能休息过来。
所以,
在某个小段上,兔子能跑得比乌龟快。
可人生这趟长途跑,兔子就不如跑得多的乌龟了。
这就是在其他条件假设固定的前提下,多比快更快的道理。
然后我上网查了下:
2018年8月,《科学报告》杂志刊登了美国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
据称,龟兔赛跑中,若用它们一生的运动量来衡量,乌龟作为一种很有耐力的动物,肯定会赢得胜利。
科学家称,
乌龟一生走的公里数,比兔子要多。
看吧,科学家也说。
拉长来看,乌龟是赢得了兔子的。
努力克服困难,是
对自己的
一种消耗。
使
用
克服困难的心态,
固然在克服困难后感觉很爽。
但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缓冲和恢复。
一时的成就感,未必对最终的结果是有利的。
而且克服不了的时候,会怀疑自己,
陷入“我不行”的挫败感。
凡事量力而行,是对自己的一种善良。
使用多做容易的事的心态,则是一种乌龟式的耐力跑。
你不必做的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多,但你可以轻松做的时间长。
行就上,不行就怂。
然后你做了的那些事的收益,会足以弥补不行的那些事上的损失。
所以别怕逃避。
困难就是用来逃避的,只去做你想做的事、能做的事就好了,做多了,你也是赢家。
也别怕慢,时间被拉长,你就是做得最好的那个,
不必急于一时做了多少。
会逃避的人,终将是人生赢家。
但有一种人除外——
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跟自己的逃避较劲,成为了一只停下来骂自己“你怎么走得这么慢”的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