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长期从事国际战略与安全问题研究。下设 15 个研究所,13 个研究中心,并主办发行《现代国际关系》(中文核心期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与《国家安全研究》三本学术期刊。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微信又上线新功能!你用了吗? ·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25年度山西科技创新券开始兑现 ·  昨天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将调整!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在成都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有哪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G7长效化合作的三大现实阻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6-21 18:00

正文


G7峰会的 实质性、机制性成果不多,反映出G7国家的各自苦楚,尤其在美国大选、欧洲右翼、南北合作上的多重合作阴影。


师冠男

现代院美国研究所


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已落下帷幕,峰会重点讨论了乌克兰危机、人工智能、亚太局势等议题。峰会虽然在相关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公报也十余次强调“团结”“一致”,但实质性、机制性成果不多,这反映出G7国家的各自苦楚,尤其在美国大选、欧洲右翼、南北合作上的多重合作阴影。

“特朗普回归”的可能性为G7长效化合作带来最大阴影 近期特朗普在美国多个权威民调中领先拜登,被预测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大有优势”。若其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可能在军事援助乌克兰、气候变化、自由贸易、美欧协调、北约国家军费开支等方面,扰乱甚至颠覆拜登政府与G7的现行目标与成果。


首当其冲的是G7对乌克兰军援问题。拜登政府将对乌克兰持续军援上升至“民主对抗威权”高度,竭力推动美国国会和G7盟友强化军援。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G7各国对乌克兰军援超过80亿美元。峰会期间,G7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持续”军事支持,美国与乌克兰签订了为期10年的双边安全协议,但协议规定美乌任意一方可随时退出协议。但向来反对持续援乌的特朗普,在峰会结束后一天便在竞选活动中再次承诺“若当选总统将停止俄乌冲突”。若特朗普成功重返白宫,美国和G7的援乌承诺将面临巨大考验。


此外,G7也十分担心特朗普二任下的美国将对盟友“更疏远、更严厉”,甚至彻底颠覆跨大西洋合作。 特朗普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约翰·凯利表示,近期美国盟友问得最多的是:“若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将如何继续参与全球事务?美国是否仍致力于在全球进行基于规则的接触?”近期,奥巴马政府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成员迈克尔·金麦芝等美国战略界人士发文预测称,诸多迹象表明,若重返白宫,特朗普将更激进、更不受约束,这在美欧关系上具体表现为:转变美国外交基本原则,不再强调“美国是欧洲的天然盟友和安全保障”;与欧洲以外的国家、甚至是敌视欧洲的国家建立各式各样的短期伙伴关系。

欧洲正经历的“右翼风暴”也可能成为一大阴影。 一些欧洲国家的右翼和极右翼政党在移民和民粹等问题上态度激进,且获得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民众支持,若其继续得势,可能阻挠甚至摧毁法德等国和欧盟在移民、援乌、绿色转型等问题上的现行政策,为G7合作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一大现实例子是本届峰会上G7国家关于堕胎权的分歧有所加剧。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现任领导人支持女性堕胎权,马克龙还于2023年成功推动将支持堕胎权写入法国宪法,2023年G7广岛峰会公报中也点明支持“安全、合法自愿终止妊娠”。但本次峰会主办者,极端保守、支持“传统家庭”的梅洛尼反对支持堕胎权,最终导致本次公报未提及妇女堕胎权。


当前欧洲右翼和极右翼势力的崛起势头不可小觑,可能推动欧洲政治重心加速“右倾”。在6月10日横跨欧盟27个成员国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和极右翼政党议席大幅增加,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极右翼政党得票率甚至领先执政党。受此影响,“中间派”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遭到大量批评与质疑,马克龙甚至因此解散现任议会并重新选举。

此外,G7与“全球南方”合作的实效性和真实意图,也成为G7拓展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阻碍。 近年来,G7逐渐向“全球南方”敞开峰会大门,邀请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作为对话伙伴与会,但却有“口惠实不至”、利用“全球南方”加剧地缘博弈之嫌。


一方面,本届峰会声称的“在国际信贷、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后者提供多样化支持”受到质疑。据慈善组织乐施会的数据,G7国家在气候融资等方面对“全球南方”的承诺,迄今仍有约15万亿美元未兑付,却每天要求“全球南方”向其支付约3亿美元的还款和利息。在屡次受邀与会的印度,也有战略界人士发文建议“警惕G7的空头支票”。


另一方面,G7加大拉拢“全球南方”,目的在于争夺国际影响力、减少所谓“对华依赖”、挑动地缘博弈和阵营对抗。以东非国家肯尼亚为例,拜登任上美肯关系快速升温,不仅美国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联邦调查局局长频繁访肯,肯总统鲁托还成为2008年来首个对美进行国事访问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当前肯已获得美国“非北约盟友”地位。但美国如此“优待”的真正原因是,利用后者加强对东非的控制力、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美国驻肯尼亚大使、惠普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接受采访时表示,“太多年来,真正出现在非洲和肯尼亚的是中国人”,而现在“美国希望成为肯尼亚和非洲的伙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