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知不觉间,商品指数几根大阳线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波新高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核心领涨方向主要是金属,尤其是贵金属,铜还讲点道理,但黄金和白银的上涨并不是单纯的库存周期推动。其次领涨方向是黑色系的反弹,跟随最近的地产政策。农产品等等还趴在底部。
二,过去两三年是显著的经济下行期,沪深300能跌40%+,但即使是看跟基建地产关联度最高的黑色系,过去几年甚至是区间震荡小幅度上行。 具体原因也是因为国内企业端内卷,宁可牺牲利润率也要保开工,造成了对上游的需求拉动,反应在宏观经济里大家看到的是每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强”,比如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超预期。
这几年大宗商品和经济,以及股市劈叉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一,投资大宗商品的难度并不一定高于股票,大宗是实物,隔一段周期总会起来,铜这种供给限量的自不必说,即使是潜在供应链高于需求量的石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能不断上行。类推到股市,供给端能保持非常稳定可控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长期投资对象,顶级牛股一定在供给端能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二、大宗涨价会不会产生反噬,带来通胀新高,进而全球不会进入降息周期?概率很低。因为大宗的价格高涨是全球需求不弱的结果,最底层的原因还是供应链重构或者说财政刺激。当各国观察到需求端减弱的时候,就是供应链重构和财政刺激进展不下去的时候,大宗的需求就弱了,也就进入了一个下行周期,也就是降息的时候。这是最本质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