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研思
知行合一,社会如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张兰、汪小菲抖音账号,无限期封禁! ·  昨天  
湖北经视  ·  大S代言广告被撤下,品牌回应 ·  昨天  
新疆生态环境  ·  关于解除区域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的公告 ·  2 天前  
新疆生态环境  ·  关于解除区域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的公告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狂飙!暴涨!涨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研思

长短书 | 当我们成为“阶层跨越者”之后……

社会学研思  · 公众号  ·  · 2024-02-27 10:19

正文

“长短书”是公众号今年开设的一个新栏目,旨在分享社会学相关著作原创书评,书评可长可短,形式不限。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长短书 | 《逆袭:16个法国家庭的案例》

一位实现“阶层跨越”的法国记者、作家访谈了若干同样实现阶层跨越的法国寒门子弟而写就的一本书。 在本书中作者用了第二至五章四个章节对这些“阶层跨越者”向上流动过程中的重大经历、困难、冲击与调适、代际关系等等问题进行了着重的叙述。
本书的总体基调是通过对中下层在阶层向上流动中遭遇的困境的叙述,对他们所具有的“阶级道德”的正面意义进行彰显。
例如,在本书第四章,作者写道:

虽然我们的父母无法教给我们上层社会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就像小说主角罗西所经历的那样,但父母教给我们的那些人生道理、价值观和谨小慎微的做事方式是如此珍贵。对于我们这些在巴黎打拼,在社会金字塔上攀登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就是带我们走出迷茫的指南针。(第124页)

出身中下层的我们在向上流动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把我们父母信奉的价值观、教给我的人生道理与处事方式视作“保守落后”的底层人民的思维,认为这些价值观与处事方式会让我们活得卑微、劳累甚至是屡屡受到他人的伤害。但正如作者所说,仔细去体悟,我们会发现父母教给我们的那些东西支撑了我们“成人成才”。

个人觉得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最后一章对法国文学家安妮·埃尔诺及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两位的著作中译本已陆续出版)的采访及延伸思考。

安妮·埃尔诺发现,我的受访者在童年时期都有三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因为害怕命运的眷顾会突然结束,所以从不骄傲自满;默默接受学业成功需要付出的牺牲;母亲的影响和早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彼此间的冲突和矛盾时,孩子和父母已然表现得平静且克制:除了时间冲淡了一切外,孩子们的成功也成了彼此关系缓和的调节剂。当然,受访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掩饰某些东西,这一点您已经在书里提过了。(第248-249页)

文学大家的敏锐性在这段引述中展现出来。在我对中国“阶层跨越者”的研究中,安妮·埃尔诺概括的这个几个特点也同样存在。特别是,我也发现,“长距离流动者”在获得“真正、持久的成功”前极少骄傲自满,或者说,自满的情绪常常被焦虑等情绪盖过。

问题在于,什么是“真正、持久的成功”?如何定义?如果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怎么办? 长距离流动者 如何进行心态调适 ,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我的采访中,迪迪埃·埃里蓬呼吁不要总是用精神病学的那套理论来分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他说:“我觉得,为了理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问题,我们应该摒弃一些俄狄浦斯式的观念,以教育为突破口来分析问题。很多代际之间的冲突都与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有关。接受教育的不同会导致代际之间出现语言、文化、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巨大差异……托马斯·伯恩哈德生成学校体系是社会的‘内脏’。确实如此,学校不断地对我们每个人进行着筛选和分类:您的一生都将永远被您受教育的类型和时长影响。”(第250-251页)

长距离流动者要处理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 怎么处理代际关系 ,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呼吁极其重要。事实上,在向上流动中,有问题的并非是家庭与代际关系本身,而是经由教育而进行的长距离流动往往会在家庭中撕开一个长长的口子。如何弥合,可能用对抗的方式、反复揭开伤疤并不是好方法,或许“向前看”是个更好的方式。

无论是阶层跨越者自身还是其父母往往都有两重矛盾心态:

非社会阶层跨越者很难理解我们这类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我们渴望社会阶层的上升,又害怕因此羞辱了我们的父母;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别人看不起我们,愤怒地为他们辩护,不容许任何人“贬低”他们。(第254页)

我的一位朋友,他的母亲是汝拉山区的邮递员,当时正好来巴黎看他,所以他便带着母亲去朋友家吃晚餐了。晚餐结束后,母亲对他说:“希望我没有让你丢脸。”这句话让他感到心碎。(第255页)

作为阶层跨越者难免会产生向上融入的欲念、对原生阶层的羞耻感,有时候又会有对原生阶层的自豪感。就像作者在本书一段话中所写的那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