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旗舰
每日一更原创内容,带您扬帆驰骋金融之海。(刘鹏程Sai.L)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21 小时前  
数据宝  ·  加速进场! ·  23 小时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23 小时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旗舰

2017.10.10 最接地气的经济学诺奖得主

财经旗舰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0-10 09:23

正文


理查德.H.泰勒成为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评审委员会表示,泰勒将心理学的现实假设与经济的决策制定结合起来,通过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结果,他展现出这些人性特点对于个人决策以及市场结果的系统影响。

泰勒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是值得很多投资者去了解的,和那些比较高深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不同,泰勒的理论非常“接地气”,很多内容对我们日常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都比较有帮助。此前看过一些泰勒阐述的观点和内容,近期打算买几本泰勒的书仔细阅读一下。

简单给大家讲一点我看过,而且能理解的一些内容,

泰勒的行为经济学有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有限理性 因为传统经济学经常将投资者或者消费者假设为“理性人”,但是实际上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非理性”的情况,因此在很多经济学家也在研究人的“非理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而泰勒更关注的是,人在投资和消费过程中的自认为的“理性”和纯粹理论中认为的“理性”之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于是在有限理性方面,泰勒提出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理论,主要解释在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的影响下,人们如何对一些消费行为和储蓄投资行为做出判断。

所谓禀赋效应,简单一点来说就像知乎上曾经很热门的一个问题描述一样,

我掉了5块钱并不感觉很心疼,但是我花5块钱买了一个甜筒,还没吃就掉在地上了却感觉特别难过。

如果按照纯粹去计算成本和损失,掉5块钱和掉5块钱的甜筒根本没有任何区别,损失都是5元钱。而现实是绝大多数人会觉得后者比前者令人感觉损失更大,因为人不是机器,所以人的“理性”是受人的感观和情绪支配和影响的有限理性。

比如这个禀赋效应就能很好的解释很多投资者为什么浮盈不着急兑现,最终利润被抹平;或者出现浮亏不舍得止损,导致亏损越来越严重。

因为在投资者心目中,浮盈是已经赚到了的钱,有一种已经进了我口袋,我可以随时支配和处置它的感觉;而对于浮亏,投资者往往是另一种心态,觉得只要不割肉,这个亏损就仅仅是账目上的亏损,而它还没有实际发生,有挽回的机会和余地。

二是社会偏好: 泰勒对于公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深具影响。他展现出消费者对于公平的考虑,或许能够让公司在需求高涨的时候,放弃提高价格,不过在成本高企的时候,却不必放弃提价。泰勒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出了独裁者游戏( dictator game),这是一种试验工具,在测试全球不同人群对于公平的态度的研究中,被大量应用。

泰勒在这方面的内容我读的比较少,不是很了解这个理论,将来有时间仔细读过之后再和大家聊。

三是缺乏自我控制: 对于为什么难以坚持在新年定下的计划这个“老问题”,泰勒也有新的发现。他用一个计划者-践行者的模型,展现如何分析自我控制问题,这与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如今用来描述长期计划和短期行动之间内部框架相似。

向短期诱惑屈服,这是为什么我们的计划——为老年生活存款,选择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总是失败的原因。他定义出“助推”(nudging)这个术语,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更好的自我控制,比如在为养老金储蓄的时候。

这个理论实际上解释了为什么长线投资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更适合也更安全,但是绝大多数投资者依然沉迷于快进快出的短线交易,是因为长期的自我规划很容易被短期诱惑击败,在获得满足感和投资者心理优先级上,短期诱惑的威力很大,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和规划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短期诱惑面前失去自我控制。

因此,泰勒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是非常值得广大投资者有闲暇时间去了解一下的。

泰勒还曾经客串电影《大空头》,在赌桌上解释次贷危机。

关于券商和券商股的一些情况

之前的更新中,曾经讲过一次关于券商江湖排名和熊市中在券商股上做股票定投的话题,很多小伙伴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留言和私信中问这方面问题的挺多,这里我简单补充一点这方面的内容。

定投券商股的一些优势,

1,券商股在熊市初期会快速见底,而且底部平坦,定投心理压力较小

券商股是熊市初期最受打击的板块之一,因为券商的业绩和市场的周期紧密相连,市场好的时候,券商在佣金收入,IPO收入,资管和自营业务等方面的收益都会水涨船高。而一旦熊市到来,券商的主要业绩来源将全面遭遇负面影响。

因此,熊市初期的券商股会跌的非常干净利落,比如图中的中信证券,在2007年牛市结束之后的第一时间创下的底部,几乎就是后来整个熊市过程中的底部界线。

而且在四万亿反弹之后,下一轮牛市到来之前这段时间,底部都非常一致且平坦。

这样的话,投资者在做定投的过程中,账户处于亏损状态的时间不会太久,几乎长期处于成本线和微盈利状态,这样的账面情况有利于投资者坚持定投的信心。

而看似更稳妥的银行股,在熊市中往往会因为抗跌性或者盘面大等原因走出一条明显的下行通道,

理论上来说,越是走下行通道明显的股票,总的定投收益实际上越高,因为筹码越来越便宜,定投中同等金额的资金更买到的筹码越来越多。

但是这只是理论,而实际情况是,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定投账面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股票价格越走越低,很多投资者的信心有可能在黎明前崩溃而放弃。

所以从能第一时间挤干净估值水分价格一次跌到位,和能更好的坚持定投不放弃的角度来看,券商股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2,券商股在牛市初期爆发的早,爆发力也更强

以历史经验来说,除了一些紧俏和热门的小盘股之外,券商股是每次牛市板块轮动过程中的先锋,比如2014年启动的这波牛市,券商股集体冲上顶峰的时间是2015年1月份,而银行股在当时牛市中冲上顶峰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15年的4-6月份。

也就是说,如果定投券商股的话,在牛市初期快速获利之后,还可以连本带利的参与一下其它在牛市中期和后期启动的个股,有可能在一轮牛市中在不同板块上吃两波到三波上涨。

而如果直接定投和持有银行股这类牛市中后期启动的个股的话,可能就只能等到牛市中后期吃一波涨幅就结束了。

所以在整个熊市过程中,想要做股票定投的话,对于新手投资者来说,最合理的选择应该非券商股莫属了。

(今天篇幅有点长,本来还想写一下券商近期关于人工智能炒股方面和经纪业务服务方面的困局的话题,这个就放在明天继续吧。)


近期市场走势


假期的消息面有定向降准和外围市场普涨,所以昨天早盘更高开是市场普遍共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