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媒介道说 · 新书预告 | 《基特勒论媒介》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9-08-13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媒介道说”译丛

《基特勒论媒介》


杰弗里·温斯洛普-扬(著)

Geoffrey Winthrop-Young

张昱辰(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译丛简介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将于2019年10月联合推出“媒介道说”译丛,本套译丛由 复旦大学黄旦教授 孙玮教授 共同担任主编。译丛共包含6种图书,分别阐释了6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卡斯特、基特勒、齐泽克、本雅明、维利里奥、海德格尔)对媒介的认识与思考。

《卡斯特论媒介》

《基特勒论媒介》

《齐泽克论媒介》

《本雅明论媒介》

《维利里奥论媒介》

《海德格尔论媒介》



新书简介


对于媒介,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如是说:


媒介决定了我们的状况

人们所能留下的

就是媒介所能存储和传播的东西

......


《基特勒论媒介》中译本的推出,对任何想要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基特勒思想的中国读者而言都无疑是一大福音。本书作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资深教授杰弗里·温思洛普-扬深耕文化技术与媒介研究多年,是国际公认的基特勒研究专家。他在本书中将理论、概念与历史背景、人物传记、案例结合起来,将基特勒的思想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进行细致梳理,生动地探讨了基特勒的学术背景、重要的学术概念以及他的学术影响。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作为德国媒介理论的开拓者,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Kittler, 1943—2011)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德里达”,在国际学界,基特勒早已被认为是继麦克卢汉之后最重要且最具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基特勒的研究兴趣和领域比德里达更为纷繁复杂且包罗万象——从歌德、平克·弗洛伊德到战争,从留声机、电影到打字机,从古希腊哲学、数学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他不仅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人文社会学科之间,更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物理学、工程学、光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他的著述涉及大量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案例,给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者的阅读提出了极大挑战。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背景:生平传记以及其他”“话语分析”“媒介理论”“古希腊文化技术”和“充满争议性的成就”。在本书末尾,作者还贴心地附上了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基特勒的阅读文献。可以说,《基特勒论媒介》为读者了解基特勒的关键思想提供了一个思路清晰且信息量充足的指引,相信无论是成熟研究者还是初学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译者简介



张昱辰,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文学博士。




“媒介道说”译丛预计将于

2019年10月

重磅推出

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本订阅号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帐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原名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2000年12月通过严格评审,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首批106个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本订阅号关注学界动态,推送学术信息,欢迎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 查看历史消息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