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南新闻广播
FM95.4河南新闻广播,贯穿全天的整点新闻及服务资讯,使新闻广播时刻顺畅、快捷传递河南声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6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6 小时前  
法治网  ·  河南许昌:全市对标胖东来服务理念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  昨天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河南新闻广播

它是我们的童年,我们欠它一句生日快乐!

河南新闻广播  · 公众号  · 河南  · 2017-04-16 17:06

正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很多经典动画片都是我们儿时最幸福的记忆。前不久刚刚迎来了60周岁!看到这行很有年代感的logo,是不是满满回忆涌上心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也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 1949 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7 4 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设动画、木偶和剪纸 3 个制片部门,以及两个下属企业:中外合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和集体所有制上海美术电影绘制厂,生产的动画片占全国美术片产量 80% 以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美术片的风格。


在开拓新美术片种类方面,该厂 1958 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1960 年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该片 5 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同年,又拍出了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 …… 每一部都如此熟悉,每一部都是儿时最幸福的回忆。这些动画,竟已默默陪伴我们整整 60 年了。在其有生之年,上海美影共创造了 356 部动画作品!


上海美影厂在发展过程中云集了一批知名艺术家, 有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 、漫画家特伟、美术家靳夕、儿童文学家金近等。

你是否还记得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经典动画片?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些儿时的经典吧!


神笔  (1955)

该片讲述了自幼家贫的马良用仙人赠送的神笔帮助穷苦老百姓,并用智慧与贪官作斗争,最后消灭贪官,惩恶扬善的故事。《神笔》获得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

骄傲的将军  (1956)

该片为“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借鉴京剧脸谱艺术,讲述了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骄傲自满,荒废武艺兵法,最后被敌人活捉的故事。

过猴山  (1958)

该片讲述卖草帽的老人路过猴山休息时,被一群调皮的猴子偷去了一大叠草帽,为拿回草帽,老人家想了各种办法,最终利用猴子爱模仿的特性,用葫芦里的酒灌醉群猴,夺回草帽通过猴山的故事。

火焰山  (1958)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需要借到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小鲤鱼跳龙门  (1958)

《小鲤鱼跳龙门》是根据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改编,主要讲述了鲤鱼奶奶给小鲤鱼们讲了一个鲤鱼祖先跳龙门的故事, 小鲤鱼们听了就想去跳龙门。于是在长得最大的黑鲤鱼的带领下,小鲤鱼们瞒着奶奶,出发去找龙门了。


猪八戒吃西瓜  (1958)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经荒山野地,唐僧派孙悟空去寻找瓜果食 品,猪八戒也要同去。两人没走多远 ,八戒就假装肚子痛,悟空只得独自前去。八戒刚要入睡,忽见前面山崖下有个大西瓜, 连忙把它搬到树荫下,切成四块。先把属于自己的一块吃了,但觉得不过瘾,便想了各种借口,相继把属于悟空、沙僧,以至师父的西瓜全吃了。为了教训八戒,悟空变成一块西瓜皮,一路跟随八戒回去。西瓜皮故意捉弄八戒, 使他摔了不少跟斗。最后,八戒只得在师父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济公斗蟋蟀  (1959)

该片讲述济公搞鬼,蟋蟀斗败大公鸡,张狂公子遭报应,赔了屋子又短命,大快人心的因果报故事。中国美术独创的剪纸动画,制作精良,画面色彩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回味。


渔童(1959)

《渔童》是根据张士杰收集的自鸦片战争之后、义和团运动之前流传于渔民间的同名民间传说改编,该片主要讲述了老渔民爷爷从海中网起的汉白玉鱼盆中出现的小渔童帮助渔民们惩罚当地贪官和洋教士的故事 。

小蝌蚪找妈妈  (1960)

《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聪明的鸭子(1960)

影片中3只小鸭的动作稚气中流露出勇气,单纯而笨拙感中表现出活泼天真,十分可笑而又可爱。

没头脑和不高兴  (1962)

讲述了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

人参娃娃  (1962)

该片主要讲述了居住在深山的人生娃娃帮助饱受剥削的小长工小虎子惩罚贪心狠毒的财主胡扒皮的小故事。

牧笛  (1963)

该片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讲述了一个小牧童在放牛时睡着了,梦到自己的牛离开了,寻牛过程中,他吹起自己用竹子做的笛子,牛听到笛声回到了他身边,梦醒后他用笛声引着牛回家的故事。

长发妹  (1963)

《长发妹》是一个取材于我国少数民族侗族的传说改编而成的经典动画短剧。


半夜鸡叫  (1964)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他独自躲在大车后边观察院内动静,不一会儿,只见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跟前,伸长脖子学鸡叫,随后又用棍子捅鸡窝,直到公鸡都叫了起来,他才离开。

冰上遇险  (1964)

讲述了一众小动物掉进冰窟窿,最后一个个都得救的故事。


大闹天宫(1965)

美联社这样评价这部动画片:美国最感兴趣的是《大闹天宫》,因为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阿凡提(1979)

主人公阿凡提是个疾恶如仇、幽默风趣的人,他利用自己的智慧,为穷苦百姓伸张正义,让贪婪愚蠢的巴依、国王受到惩罚。影片中西域风格的情景,夸张的造型,幽默的对白使这部片子广受好评,尤其是阿凡提黑胡子、头缠包布、骑着小毛驴的形象深入人心。

哪吒闹海  (1979)

影片主要讲述了陈塘关李靖之子李哪吒与东海龙宫之间的恩怨情仇。它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均获得过多个奖项。

小马虎  (1980)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名字叫马小虎,由于做什么都很马虎所以人家就叫他小马虎,他在小猴的带领下,漫游马虎国。


雪孩子(1980)

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如此美好,以至于让孩子们几乎都沉浸在冬天的那种美好的纯洁的快乐里,后半部分故事突然扭转,任何孩子看了,都无法承受这种刺激,再配上刺骨的雪女般的主题曲,让所有看过这个动画片的孩子都牢牢记住了雪孩子。传统的经典故事,在告诫孩子们做人的基本道理之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个和尚  (1980)

该片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九色鹿  (1981)

《九色鹿》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该片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用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

天书奇谭  (198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