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老板设立审计部/监察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要反腐,进而要求审计部去抓腐败分子,同时用抓人的数量来考核审计部/监察部。
还有一个经常被用来考核审计成绩的指标是「挽回损失」的金额,审计人员从一个个发现的问题中,计算出「挽损」的金额,作为自己的工作成绩,加总之后就作为审计部的部门成绩,用于绩效考核和奖金发放。
那么,审计关注抓腐败分子和挽回损失有没有错呢?并没有错,审计的发现客观上给公司挽回了多少可计量的损失,抓出了多少腐败分子,这些都是审计的成绩,但是直接拿来作为KPI考核甚至与奖金挂钩,是有严重问题的。
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作为KPI考核,审计希望抓的人越多越好,审计发现的损失越多越好,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公司的管理越差,产生的问题才越多,在审计本该发挥更大作用的管理改进上,就不会去投入过多精力披露控制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业务部门把控制做好,减少问题的产生频率。
另外,把KPI作为审计的考核指标,非常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审计人员也是人,在考核压力下,一个原则性不强的审计人员就会想方设法去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偏概全,与业务部门产生激烈冲突。而审计人员往往会拿着公司领导的令箭,逼迫被审计人员接受审计不客观的结论,长此以往,业务人员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决策,从而严重影响业务的运营效果和效率。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自己没问题害怕什么呢?审计发现问题,勒令业务部门去改进就好了,改进得好了自然发现的问题就少了。可是,就像「管理是门艺术」一样,「控制」一定是有成本的,如果是过度控制,对组织的效率一定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