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保
230 万用户信赖,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陈恢清到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调研 ·  15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什么神仙工厂?造颗小卫星用时不到3天! ·  昨天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新年开门红 湖南建投中标一系列重点项目 ·  昨天  
湖南日报  ·  “娃哈哈”商标转让了?宗馥莉任新职 ·  2 天前  
长沙家长说  ·  改名换新!四大名校又一初中部官宣 ·  2 天前  
长沙家长说  ·  改名换新!四大名校又一初中部官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保

重疾险会被淘汰吗?聊聊我的看法

深蓝保  · 公众号  ·  · 2025-02-11 17:46

正文

曾经普通人唾手可得的重疾险,现在中产已经快要买不起了。


几年前,一份 50 万保到 70 岁不含身故的重疾险,30 年交费只需要两三千,而现在,能选择的产品寥寥无几,一些产品还只能 20 年交费,价格就要将近 5 千。


短短几年间,重疾险产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无数人感慨唏嘘。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从 2016 年开始测评保险,累计测评了4000 多款产品。在这 8 年里,我们经历和观察了整个重疾险市场和产品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从重疾险的诞生说起,来看看 30 年间重疾险在中国的兴与衰,也聊聊我对重疾险未来的看法



重疾险的诞生



“我们需要重疾险,不仅仅是有人会离去,更是因为有人需要好好活着”。


这句话出自一位南非的心脏病医生 Dr Marius Barnard(巴纳德),也正是他发明了重疾险。



他救治过很多病人,但他发现,很多病人就算被救活了,由于治疗时已花光所有积蓄,生活拮据,只能马上投入工作,导致病情恶化,很快复发甚至死亡。


巴纳德医生深刻认识到, 他可以救活一个人生理的生命,却无法挽救一个家庭经济的生命 。就算医生能救得活病人,但是家庭财务状况恶化,也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


于是,1983 年他说服南非的一家保险公司,定制一种保险,只要得了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4 种大病,就能得到一笔钱,用于后续的康复治疗,以及弥补收入损失。


这就是重疾险的由来。


之后,重疾险在世界流行开来,1986 年后,逐渐被引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1995 年进入中国内地。


当时的第一款重疾险是平安的“平安重大疾病保险”,只保 7 种疾病到 70 岁。


这 7 种重疾也有参考外国,在 4 种重疾的基础上,增加了尿毒症,瘫痪、重大器官移植术。


不过当时中国内地市场上还是以寿险为主,重疾险大部分是作为附加险的形式销售。


紧跟着保终身、分红型的产品陆续出现,但分红型重疾因为整个行业还未规范,容易存在销售误导,在 2003 年被原保监会叫停。


重疾险当下还处于萌芽期,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保死不保生?



2005 年底,天涯社区上有网友发表了一篇《在中国千万不要买大病保险》的帖子,里面关于“重疾险保死不保生”的观点,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谁也想不到,这只是重疾险地震的开始。


紧接着在 2006 年初,多名买了友邦守护神两全保险的投保人,认为保险条款存在明显欺诈,集体起诉了友邦保险。


投保人认为:有的疾病理赔条件过于苛刻,不符合现行医学手段,甚至有的要求可能都快死了都无法达到。


比如条款里关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的疾病定义,要同时满足以下 3 个条件:


(来源:友邦守护神两全保险及附加重大疾病保险条款)


有医生认为,符合 a 和 b 任何一项,这个人就已经没什么活路了,如果要同时符合 3 项的话,基本别想活着拿钱了……


重疾险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临终关怀?


残酷的是,这就是当时的现状, 其他保险公司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仅要得了约定的疾病,还得按照规定的手段去治疗才能赔,每家保险公司的要求还不一样。


如果条款的定义权和解释权都掌握在保险公司手里,还怎么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虽然这个案件最终以庭外和解收场,但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重疾险的口碑一落千丈,老百姓对重疾险的信任也跌至冰点。


正是这场“地震”,加速了重疾险的改革。



迎来新生



就在 2007 年,中国保险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重疾旧定义。


它对最高发的 25 种重疾,作了统一规范 ,不仅疾病定义相同、理赔条件相同,就连合同的书写方式都完全一致。


这 25 种疾病,覆盖了 95% 以上的重疾理赔,可以说是重疾险的核心保障。


并且,每款重疾险都必须包含前 6 种高发疾病:


  • 恶性肿瘤

  • 急性心肌梗塞

  • 脑中风后遗症

  • 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从此, 重疾险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结束了各家保险公司疾病定义混乱的局面 ,也推动了整个重疾险的发展。


2007 年之后,市场上不断地有创新产品涌现:


  • 2007 年,保轻症的重疾险开始出现

  • 2008 年,市场上出现了分组多次赔的产品

  • 2010 年,昆仑健康出了首款轻症额外赔产品


保障病种也从十几种到几十种,各家保险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开始抢占市场,重疾险的黄金期即将拉开。



一路高歌



2013 年 8 月,保监会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拉开费率改革序幕。


人身险的预定利率从 2.5% 调到 3.5%,结束了长达 14 年之久的 2.5% 时代。


预定利率高了,保费就降低了 。根据当时的信息,重疾险的价格降了 10%-40%。


同年,《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发布,这是 中国保险史上第一套重疾发生率表 ,给后面的产品定价和法定准备金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的疾病发生率表,重疾产品的定价和法定准备金评估,主要依靠「再保险公司」提供的国外发生率数据,跟国内情况不相符,重疾险产品的价格也普遍偏高。


在以上两个政策的加持下, 重疾产品越来越规范,价格进一步降低 ,各大保险公司乘胜追击,纷纷推出新产品。


2014 年,华夏推出常青树,价格横扫了整个市场,几乎 PK 掉所有公司的重疾险产品,一枝独秀。


接着很多小公司纷纷效仿,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用极低的定价开始跑马圈地,看谁能抢夺更多市场。


这阶段,产品竞争也很激烈:


  • 以前保几十种重疾,现在能保 100 多种;

  • 你轻症赔 3 次,我就赔 5 次,甚至还不分组赔付;

  • 你的轻症赔 20% 保额,我直接做到 35%.....


就看谁更能卷,更能砸钱,这一轮下来,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两三千就能买到一款高性价比的重疾险,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一时间,互联网保险火爆起来,以前买保险只能在线下,比如保险公司、银行,现在网上就能轻易买到了,保障更好,价格更便宜。


(来源:《2018 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后面陆续诞生了不少网红重疾险,比如达尔文、超级玛丽系列。


这简直是不给那些老牌的保险公司一点活路,最后这些大公司只能被倒逼着优化产品保障,比如 xx 福把缺的 3 种高发轻症都补上了。


2014-2018 年,短短 4 年,重疾险发展达到顶峰,可以说造就了一个重疾险的神话。


虽然从 2018-2021 年,互联网重疾险的发展还是不错,但从整个保险行业的视角来看,重疾险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风光不再



之所以说重疾险不复往日风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保费规模下滑,医疗险成为第一大险种

2018 年,百万医疗险大爆发,之后惠民保也在全国开始蔓延。


这两种保险杠杆非常高,几十上百块就能买到几百万保额。在很多人看来,相比于重疾险,医疗险的性价比好像更高,那何必去买重疾险!


而在 2023 年,医疗险规模保费达到了 4300 亿,占比首次超过重疾险, 成为健康险行业的第一大险种


来源:慧保天下


可见, 医疗险对重疾险的冲击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这些年很多人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


面对不可控的未来,大家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多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可买可不买的保险,很多人就暂时选择先不买了。


另外,2021 年重疾新定义实施,新重疾价格小幅上升,2023-2024 年保险预定利率一步步下调至 2.5%,也导致重疾险价格一步步上涨,大家对重疾险更加望而却步。


在这几大因素的助力之下,从 2019-2023 年, 重疾险新单保费连续 5 年出现下滑 ,从 2018 年的 1000 亿峰值,降到了 2023 年只有 200 亿。


源: 慧保天下

5 年时间,降幅高达 80%,重疾险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滑铁卢。


2、高性价比产品减少,价格大幅上涨

可以说,2014-2018 年是重疾险野蛮生长的 5 年,但互联网保险毕竟是新兴产品,发展的同时必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监管不完善等。


从 2020 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互联网监管政策3件套:


  • 2020 年,《互联网保险业务员监管办法》

  • 2021 年,《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4 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特别是 2021 年的互联网新规,要求偿付能力等不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不能继续在网上销售产品,一些小公司退出重疾险市场。


导致 互联网重疾险减少 ,包括当时很火的康惠保旗舰版 2.0、晴天保保 2 号等。


另外,随着这几年预定利率不断下调, 重疾险的价格越来越高,消费型的高性价比产品也越来越少 ,现在更是屈指可数,基本只剩下超级玛丽和达尔文两大“网红重疾险”。


很多产品都要捆绑身故保障,根本没得选,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归根结底,主要跟保险公司的 定价策略 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个“率”。


早几年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用极低的重疾发生率和预定费用率来定价。


以前经济市场不错的时候,预定利率高,还能用投资收益来贴补亏损,天平的三端是可以维持平衡的。


但随着大环境变差,预定利率几度下调,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降低;


另外,重疾发生率不断上涨,有些公司已经赔穿;再加上保险公司的各种费用又普遍大于预定费用,天平就失衡了。



一失衡,保险公司就无法运转,为了“活”下去,保险公司不得不涨价。


价格回到十年前,叠加保费规模下降,有一些人认为,重疾险可能会没落,甚至被取代,这会变成现实吗?重疾险的未来会走向哪里?



走向何方?



说实话,我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消极。


我认为 重疾险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因为在目前医保 DRG 的背景下,百万医疗险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重疾住院。


大病的费用更高,住院时间更长,需要更多进口药等好药,但实行 DRG 后,很多医院为了减少亏损,会拒收大病病人、缩短住院时间、限制用药等,这些问题百万医疗险很难避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闻株洲  ·  陈恢清到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调研
15 小时前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新年开门红 湖南建投中标一系列重点项目
昨天
长沙家长说  ·  改名换新!四大名校又一初中部官宣
2 天前
长沙家长说  ·  改名换新!四大名校又一初中部官宣
2 天前
考研英语时事阅读  ·  【Day153】词根词缀+图文记忆
8 年前
金融先生MrFinance  ·  学金融和干金融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
8 年前
界面新闻  ·  怒怼美国国会两党领袖的华裔兄弟
7 年前
行业研究报告  ·  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会下跌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