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准备几个100毫升的酸奶杯(可以准备10个,也可以只准备1个,反复用)和一个1升的玻璃瓶。
第二步——让孩子试试,几杯酸奶杯的水(或用几次酸奶杯)可以装满1升的玻璃瓶?
试过以后,孩子会发现,10杯酸奶杯的水(或10次)可以装满1升的玻璃瓶。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100毫升的酸奶杯和1升的玻璃瓶当做“实物单位”。
这时还不需要告诉孩子毫升和升,只需要让孩子知道,这样1个玻璃瓶可以装10杯酸奶杯的水。
“如果量瓶上有刻度,最好是用纸条把所有的刻度,除了标示‘一升’的以外,都贴起来。”这是为了后续操作而做的准备。
二、测量容量
第一步——准备几个100毫升的酸奶杯,几个1升的玻璃瓶(也可以只准备1个酸奶杯和1个玻璃瓶,反复用)和1个玩具小桶,玩具小桶装满水。
第二步——让孩子测量一下,玩具小桶的水,能装满几杯酸奶杯的水?
问问孩子,他准备怎么测量呢?是将玩具小桶的水先倒入玻璃瓶,还是先倒入酸奶杯?可以都试一下。
第三步——因为有了上面“实物单位”的操作经验,孩子知道1个玻璃瓶可以装10杯酸奶杯的水,可以让孩子把玩具小桶的水先倒入玻璃瓶,第一个玻璃瓶装满了,玩具小桶里还有水,继续往第二个玻璃瓶中倒,第二个玻璃瓶没装满。
问问孩子:你现在知道玩具小桶能装几杯(酸奶杯)水吗?
孩子可能回答:“不知道”,或是“十几杯”。
第四步——将第二个玻璃瓶中的水往酸奶杯中倒,可以装满6杯。
再问孩子:你现在知道玩具小桶能装几杯(酸奶杯)水吗?
孩子可能回答:“可以装满1个玻璃瓶和6个酸奶杯”,或是,“可以装满16个酸奶杯”。
第五步——可以再试试直接将玩具小桶的水倒入酸奶杯,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1个玩具小桶的水可以装满16杯酸奶杯。
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加强孩子对于“位值”概念的理解。
第六步——检验结果,现在,1个玻璃瓶和6个酸奶杯是满的,玩具小桶是空的,让孩子把水倒回去,检验一下。
“我们的数学科学实际上也是一个叠加性学科。在大学数学系看的特别清楚,一门课程学好了之后才能学下一门课程,它不像社会科学,你可以跳着学捡着学。数学科学它有一条主线,你在这条主线上是跳不了的,你不先学前面的,你后面就学不了,所以这也是数学科学的一个特点,叫叠加性。”
对应的数学游戏和操作也是如此。
作者在孩子的不同阶段,为他们安排了相同主题,但递进的内容,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反复操作,先简单再复杂,复杂中又可以对简单内容进行回顾和重复操作。
(参见笔记二十五)
三、画刻度
玻璃瓶现在是没有刻度的,我们来画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