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堂2019  ·  坚定支持“中美民间对账” ·  昨天  
CHINADAILY  ·  Business丨High-tech ... ·  3 天前  
李光满说  ·  年底了,又该整活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东方卫视推好纪录片进入好时段,《奋楫者先》《人文之城》传递城市人文之声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5-12 23:57

正文


东方卫视今年坚持让“好纪录片进入好时段”,将优秀纪录片排播在黄金时段播出,连续推出了《奋楫者先》《人文之城》等一系列优质纪录片作品

5月,东方卫视重新部署、编排版面,在黄金时段连续推出两部专题纪录片《奋楫者先》和《人文之城》,从不同角度解读上海改革创新的新成绩。其中,5月7日19:30播出的专题纪录片《奋楫者先》时长38分,该片重点聚焦过去5年上海取得的卓越成就,通过深入广泛的市民采访,展现“人民获得感”;5月12日23:10播出纪录片《人文之城》时长50分钟,该片通过讲述平凡人的生活故事,捕捉他们生活中的文化气息,展示近年来城市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上海特点、上海做法。两部纪录片选材典型、视角独特,在表现形式上兼顾故事性、艺术性和说理性,从人民的视角出发,以案例、采访以及数据,深入探讨和展现上海改革创新发展的各方面成就。



聚焦主旋律,坚持好纪录片进入好时段

纪录片作为高审美价值的文艺形态,具备社会责任与影响力的重要品性。今年以来,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号召,东方卫视在播出版面上加大纪录片的播出量,推出多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纪录片。


东方卫视播出的纪录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化。1月份播出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以医院为拍摄原点,以尊重医学、尊重生命为主题,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通过全景化的纪实拍摄,还原医院里真实的医患生态,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今年春节期间,东方卫视编排推出了《我们诞生在中国》《伟大的一餐》《味道中国》,以及“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纪录片《凝聚爱的力量》等多部纪录片,通过视角多元、内涵深刻、且蕴含文化特色、人文情怀的系列纪录片作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营造春节积极向上氛围的同时,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在编排上,东方卫视坚持让“好纪录片进入好时段”,坚持将优秀纪录片排播在黄金时段播出,让思想内涵深刻、内容积极健康的优秀纪录片感染和影响更多的观众。今年5月份,东方卫视拿出黄金时段版面,推出《奋楫者先》和《人文之城》两部优质纪录片。


坚持人民至上:《奋楫者先》展现城市普通群众的“获得感”

5月7日19:30,东方卫视在《新闻联播》结束后即推出纪录片《奋楫者先》。该片以权威、磅礴、大气的基本格调,聚焦了上海自贸区发展、科创中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以及党建等时政热点。节目从普通市民的视角出发,关注时政大事。片中采访和记录了许多普通市民的故事,他们讲述了自己对过去5年上海变化与成就的直观感受,这些市民的观点贯穿全片,成了上海城市发展真实生动的注脚。



《奋楫者先》以纪实的方式拍摄,案例扎实,颇具匠心。为了拍摄大飞机项目,主创团队进入中国商飞公司,采访一线员工,并拍摄到了C919在造飞机的制造过程;为展现科创中心代表性装置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光源,主创团队多角度取景,用非常规视角展现一般人难以看到的光学实验景象;拍摄党建工作,摄制组来到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记录了党支部书记在工地里找到第66名外来务工流动党员的经过,以小见大,用生动的故事阐释抽象概念。


《奋楫者先》以人为根本,采访了普通市民、基层党员、一线工作者等,力图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塑造及精心设计的画面,展示上海普通群众在过去五年的“获得感”,让观众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上海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该片在拍摄时,制作团队以“扫街”的方式,记录了上海街道、市民最动人的瞬间,涉及120个采访对象,8万多字的采访场记,最终真实体现了市民、外国友人等普通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殷切的期望和爱意,以平实的记录让观众眼前一亮。


增强文化自信:《人文之城》传递城市文化建设强音

5月11日晚,东方卫视在黄金时段推出单集纪录片《人文之城》,该片以上海文化新地标为引子,聚焦沪上文艺院团推进实施“一团一策”改革的成果,并由点及面关注城市文化功能及品质的提升,全面展现上海这座“人文之城”的巨大魅力。


《人文之城》从“文化民生”的角度切入,增强受众贴近性。节目从上海中心大厦这座以文化驱动的城市地标性建筑开始,牢牢抓住城市平凡人的行进足迹,捕捉他们生活中的文化气息、访谈他们对于城市人文的情感关怀。一年四季,上海各个社区、街道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舞台上活跃着居委会干部、教师、大国企走出的年轻人等,文化活动形式贴近市民生活,包含了戏曲、古诗词大赛、书法大赛、烹饪、流行舞等多种形式。除了“一年举行一次、一次举办一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让百姓文化活动成为常态,上海国际电影节、电视节、上海书展、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多项活动,也能让市民收获了内容丰富的“文化大礼包”。



该纪录片捕捉了很多城市文化的精彩瞬间,在采访过程中,也注重呈现普通市民在镜头前自然放松的状态。片中,龙门邨里的“上海老爷叔”,住在有历史的房子里,倾诉着对于历史风貌区的热爱,言语中透着对当下的珍惜;意气风发的设计师,傲然展示着桩桩件件的国际获奖作品,不忘感激这座城市宽容,慨叹它的活力。受访者自然站在摄像机镜头前,带领观众边走边看,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见证了美丽上海的发展。


该片还聚焦沪上文艺院团推进实施“一团一策”改革的成果,并由点及面关注城市文化功能及品质的提升,全面展现上海这座“人文之城”的巨大魅力。在近年的上海,杂技剧团、交响乐团等十八家院团各有风采,每一场演出的台前幕后,都凝聚着一群人的集体心血和智慧。在上海昆曲团,71岁的著名昆曲艺术表演家张静娴仍在手把手带教年轻演员,昆曲“学馆制”的推出,让青年演员有规模、有计划地向老艺术家学习传统剧目,实现昆剧艺术的“活态传承”。师徒情深,老戏骨们兢兢业业地教,年轻后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一批国宝级老艺术家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辈,有助于让昆曲这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奋楫者先》和《人文之城》两部纪录片,向社会传递文化建设的强音,对推进改革创新和文艺繁荣有着探索意义和引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