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镇位于普洱市景东县北部,辖区面积231平方公里,辖16个村,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964人,居住着彝、汉、白、瑶、回、哈尼等民族。近年来,安定镇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聚焦宣传教育、民族文化、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镇正呈现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和谐景象。2023年,安定镇人民政府被表彰为“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拥核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讲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彝汉双语结合乡村振兴、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深化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目前,组织开展彝汉双语宣讲30次,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
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贴民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布局,助力茶叶、烤烟、肉牛养殖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探索蔬菜、甘蔗等特色产业发展,全镇茶叶产量1831吨,收购烟叶2.558万担,肉牛出栏1360头,综合产值约1.4亿元,有力促进全镇各族群众增收。
以民族文化为“发力点”强信心。结合民族文化优势,在挖掘、传承、保护彝族文化上发力,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非遗传承人,加强培训、考核,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活动、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游等方式,在全镇大力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截至目前,安定镇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项,各级各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9名,建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个、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1个。开展传承培训24场次,培训群众1360人次,组织非遗文化进校园3场,受益人数2440人次。在小学创新开展彝语彝文特色民族课程,设置打歌、刺绣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热爱;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哦喂调”“害羞羞”“阿苏哉”“梭拢来”四种安定镇彝族人民常唱的彝族调子,广泛传唱。
以基层治理为“关键点”聚同心。夯实民族地区自治、法治、德治基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各族群众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人心。充分发挥各级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作用,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民族团结,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