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公司CEO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光鲜亮丽的乞丐’。”
这句话来自于BIOCHINA2024大会中CEO峰会嘉宾
汉康生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博士
在现场的自我调侃。
这场高峰论坛由
百济神州生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刘为民博士
主持,与会嘉宾除了刘世高博士,还包括
惠正奇医药董事长回爱民博士
,以及
华领医药首席执行官陈力博士
,三位嘉宾与主持人围绕《合作加速创新,论道领军决策》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惠正奇医药、汉康生技与华领医药分别代表着生物医药创业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初创、到转型、再到成熟,
那么这三种类型的公司,在融资阶段,分别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 就当前行业周期中最受关注的融资话题,主持人刘为民博士请在场嘉宾分享经验。
“从寒冬出发,把一分钱掰成两瓣用。”
——惠正奇医药董事长回爱民
惠正奇医药成立于2023年年中,距今不足一年时间,其成立时间正值行业寒冬时分,投融资环境热度下降。
有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健康医疗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事件共1647起,累计融资金额达到829.3亿人民币,平均单笔金额5035万(不含未披露金额项目,下同);相较于2022年的1980起融资事件,累计1264.3亿人民币融资金额,
2023年国内生物医药全行业投融资事件数环比下降16.82%,融资总额环比下降34.41%,平均单笔金额环比下降21.14%。
虽然,惠正奇医药是行业的一只新秀,但其创始人回爱民博士却是一位行业老将。资料显示,回爱民博士曾在日本、美国等海外国家学习工作27年,履职过多家国际知名企业。
创办惠正奇医药前,回爱民博士就职于复星医药,担任执行总裁、科学委员会主任,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在复星医药履职期间,回爱民博士成功领导了全球首个新冠mRNA疫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研发及港澳台地区的上市。基于这样的经历,回爱民博士顺势将个人的创业赛道选在了mRNA。
在谈到融资经验时,回爱民博士提到,“
其实,对于初创公司而言,需要的资金并不多。
在惠正奇医药的融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一个像样的BP(融资计划书),没有聘用FA机构,也没有参加路演活动。能够融到钱,还是要感谢大家对赛道及技术的认同,以及对我本人的认可与厚爱。现在是有6家机构投资了惠正奇医药,而这些资金对于公司目前的阶段已经是够用了。”
据了解,惠正奇医药于2023年6月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聚创投、盈科资本、勤智资本、丹麓资本、开发区基金等。根据此前新闻稿,
该项目首期投资总额约4亿元。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选在这么一个市场下行时期创业,从短期来看,行业确实如此。但是,从长期来看,周期会结束,行业会迎来新的春天,现在出发更容易抓到下一个市场先机。”回爱民在圆桌现场表示,“而
我们从冬季出发的这批人,身着防寒服,也将比从市场火热时期出发的人更具有警备心。
”
作为对投资人给予信任的回馈,回爱民博士也展现出对资金使用的谨慎。“也因此,
我们更加珍惜投资人给我们的每一分钱,作为初创公司,绝不盲目花钱,而是有定力,坚持稳步前行,很多时候都是一分钱掰成两瓣用。
”
在过往的采访中,回爱民亦直言,“一个月以后我需要用的人,现在我不招进来。”
“我从2020年离开复宏汉霖,没有一天不在做融资。”
——汉康生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
成立汉康生技是刘世高博士的二次创业。
最早在2010年,他便与姜伟东博士等华人科学家在复星医药的支持下成立了复宏汉霖,并带领该公司成为一家相对成熟的生物医药企业。2020年9月,刘世高博士从复宏汉霖辞职。
汉康生技成立于2021年,同样处于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寒冬季节。因此,其融资历程也较为艰辛。
公司官网显示,汉康生技已完成三轮融资,共募得5400万美元。
刘世高博士表示:“市场景气度总是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但无论市场景气如何,总是会有企业能够拿到钱。汉康生技就是其中一个,当然,难度不言而喻。”
“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了解投资人在关注什么。”刘世高博士提示道,“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层次的考虑。其一,公司
大方向上的技术创新是否为世界潮流趋势,且具有差异化
;其二,
科学技术扎根是否足够深,数据够不够好
。”
刘世高博士另外还
引用回爱民博士的新年关键词“定力”来着重强调了企业一定要扎根沉淀在擅长的技术赛道
中,切忌因为行业趋势而随意切换赛道。
“当然,找到真正懂的投资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不必抱有幻想,创业公司的CEO会很累、很辛苦。汉康生技的融资道路也并不容易,我们是小步快跑,三轮融资都不多。”刘世高给予了真诚的经验,“
为什么小步快跑,因为大部分投资人都是一窝蜂的,并不能真正看懂。
虽然很抱歉,但是,平心而论,二十多年来接触的大量投资人中真正让我佩服的并不多。”
“商业化上市产品的现金回报成为我们在寒冬中的一个显著优势。”
——华领医药首席执行官陈力
陈力博士是早期归国创业的华人科学家之一,曾任罗氏中国(上海)研发中心创办董事兼首席科学官。2011年,离开跨国药企的陈力在上海成立了华领医药,专注于糖尿病领域创新疗法。
陈力博士在现场告诉观众:“成立华领医药的时候刚好是上一轮寒冬的尾声,全球生物医药都处于一个调整恢复阶段,这里面将会有很多新的机会给到初创公司。得益于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以及成功IPO上市,
华领医药在一、二级市场,一共融资21亿元,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资金比较雄厚。
”
企查查显示,华领医药公开的融资历程包括从A~E的五轮融资,并于2018年9月,
成功实现IPO。
华领医药的核心产品华堂宁
®
(多格列艾汀片,dorzagliatin,HMS5552)已于2022年9月在国内获批上市,该药是一款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由此,
华领医药正式成为了一家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公司。华堂宁
®
在中国的商业推广由华领医药联合拜耳共同推动。
通过双方联动,华堂宁
®
销售网络成功覆盖互联网药房、零售药房、医院药房三大渠道,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堂宁
®
销售约21.2万盒,实现收入人民币7030万元,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收入增长约299.6%。
“
而在新一轮资本寒冬期,华领医药通过商业化回报获得了现金优势。
这一优势,一方面能帮助华领医药寻找新的项目;另一方面,能够协助进一步做好产品市场及产品迭代。”陈力博士直言,
“截至目前,华领医药已获得拜耳支付的15亿元里程碑付款。”
目前,华领医药正在积极推进第二代GKA的研发工作。2023年12月,华领医药向美国FDA递交了IND申请,以于美国启动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受试者的一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剂量、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第一期研究成功完成后,
华领医药拟寻求合作伙伴,为全球市场开发第二代G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