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叔的刀法
评论和随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叔的刀法

是不是觉得不把印度打趴下就不能算赢?

叔的刀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8-29 20: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旅日作家俞天任(公众号“冰眼看东亚”)今天在推文中翻译了印度《经济时报》网站昨天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印度已经在洞朗冲突中战胜中国了吗》。摘录一些有意思的段落:

“长期以来,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一支主要力量,他经常使用军事力量来取得经济效果。但是这次屈服使得他的地区超级大国形象大为褪色。”

“中国的退却……也会给印度带来一层地区强国的光环。许多国家习惯了挑选中国而不是印度,但从此之后印度在推行‘看东方’的政策时能够得到同等的对待。”

“中国会选择再次在另外一些地方进行攻击。他会找到更加战略的方式来打击印度。他甚至会选择在印度更脆弱的地方进行侵略。”



如果捂住国名,倒回几十年,我们应该会觉得这些说法异常熟悉。是的,中国也曾喋喋不休地用类似话语讨伐当年的美国和苏联。

我的意思是,中印两国对于洞朗冲突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对中国来说,这只是一次边境冲突。对印度来说,还肩负着确立强国地位、赢得国际尊重的使命。印度把自己放在弱国的位置上冲击强国,同时担心强国的后续报复。就像那些年不论中国强调自己取得了多么伟大的胜利,仍会担心“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弱国与强国对峙,不输当赢。所以印度才会如此开心。至少从印度方面的报道,中国承诺暂停在洞朗地区修路了。但是印度没有提到,洞朗地区的历史归属得到明确,中国军队将维持在那里的巡逻驻守。这是中国外交部昨天给予确认的。

国内的网上舆论,很多人认为这次是中国吃亏了。昨晚很多群疯传一张截图,说中国承诺向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 200 亿美元的贴息贷款,总之又在“撒币”。后来经过求证,是伪造消息。印度固然欢脱,但没有媒体谈钱。花钱买印度撤兵,可能是近代史学得太好。



我们是印度眼里的强国,但很多人还有很深的弱国心态。弱国心态,就是一旦冲突,坚决不能后退半步,否则就是失败,丧权辱国。总之面子问题大过天。为了强化屈辱感,甚至不惜编造假消息。假消息能够疯传却无人求证,也说明它的确击中了普遍的弱国心态。

为了不被很多朋友“友尽”,这里我不试图谈论中国是强国还是弱国,只希望中国是一个“正常国家”。所谓正常国家,遇事我觉得应该做到三点:第一、看局部更要看全局;第二、能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就决不诉诸战争;第三、有谈就有得失,不要稍不如意就觉得大失脸面丧权辱国。

先讲第一点,看局部更要看全局。很显然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潜在重大危机,主要来自朝鲜和台湾,不可能在此之外再开一个印度战场。历史上的强国,一战前德国曾经规划同时打赢东线和西线。今天的美国,强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设想同时打三场战争,否则是真疯了。

再看第二点,除非牌出尽,决不诉诸战争。青藏高原和洞朗地区的地形,决定了同印度的战争将极其昂贵,恐怕至少是几千亿元量级的支出。打仗太贵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打乱中国整体经济节奏,那更致命。

第三点,有谈就有得失。中国失去了什么?不知道。印度说中国同意停止修路,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据人民日报)。从双方表述来看,中国应该是答应暂停修路;有没有承诺长期不修,不知道。因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规划”,这句话可以多种理解,很大可能是对昨晚汹汹民意的回应。至于“综合考虑天气因素”,反正马上要大雪封山,想继续修路也没法施工,索性做顺水人情。到底是文字游戏,还是双方各自不同理解,我们看到的也就是这样了。外交谈判,不可能把原文和所有细节都贴到网上来。

那么,虽然 200 亿美元贴息贷款被证明是伪造消息,是不是谈判中完全不涉及金钱,同样也只能说不知道。这里需要理解,中国和印度发生百亿美元量级的贷款并非匪夷所思,有没有洞朗这件事都有可能发生,当然跟洞朗联系起来一揽子谈也不奇怪。民间认为凡是中国借钱出去都是“撒币”。“撒币”应该有,肯定不是“都”。对外投资肯定有政治考虑,但主要还是国内资本过剩产能过剩的压力。比如我借给你 100 亿美元修铁路,不可能是我签张支票你拿去随便花,肯定要求你用我的技术和产品,这样资本和产能就一起输出了。当然借出去的钱肯定有收不回来的时候,这是全世界的难题,中国刚刚遇到而已。这样说,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也一直在“撒币”,否则谈什么债务减免。 19 世纪,法国“撒币”而借债国墨西哥还不上,法国索性派军队过去把墨西哥给灭了,事实证明法国这么做蠢到不能再蠢。后来资本主义全球“撒币”,可再没发生过武装讨债的事。借钱有风险,遇到坏账要认赌服输。玩钱的就是这样。

洞朗,中国肯定没有像万众期待的那样大获全胜。有没有输,不知道。即便做些让步,也是出于总体战略考量,何必在一个以前大家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地方纠缠不清。

大事小事不能退半步、不把对方打趴下不算赢,这是一种弱国心态。所以这件事倒是印度更输不起,面子功夫必须做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