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凡是涉及房产税的新闻,必成热点。
这次的新闻很短:
昨天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四大房地产税相关部门召开了
「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工作座谈会。
划重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不是立法,是试点。
关于房地产税立法,其实每年两会都要提一嘴,年年不落。但也只是简单提一下,从未超预期。
2018年表述: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9年表述:稳步推进...
2020年表述:稳妥推进...
2021年表述:压根没提
那么问题来了,稳妥和稳步的区别是啥?
上面想快点,那就稳步。上面觉得急不得,那就稳妥。以上都是个人感觉哈,不一定对。
但可以确定的是,
除非两会对房地产税的表述有明显积极的变化,否则房地产税落地依然遥遥无期。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难推出的新税种——卖地收入占了中国财政的半壁江山,而且目前还能持续下去。房地产还绑定了大量老百姓的终身继续、居民部门杠杆的绝大部分、银行的天量贷款,一旦房产税对房价稳定造成了冲击,后果会非常严重。
所以那些寄希望于通过房产税要房价腰斩的人,洗洗睡吧~
房产税是一张底牌,它推出时最好既能帮衬难以为继的土地财政,又要保证稳妥,不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过大影响。
我国对房地产税的做法一直是
不急,先搞试点,观察观察再说。
●
给大家介绍下我国目前在房地产税方面的现状:
首先我们是有房产税的,主要向城镇的
办公楼
、
商业营业性用房
这两类房产征收。
具体征收办法是:
如果房子没出租,
那么
房产原值减除10
%~30%
后的
余值
,每年收
1.2
%
。
如果房子出租了,按租金的12%收。
对于个人住房,免征。
同时国家在一二线城市中分别选了1个城市作为
房产税改革试点
。
一线城市选了上海,二线城市选了重庆。
与其意淫以后房产税会怎么搞,不如把这两座试点城市的现行政策和思路搞明白。
●
下面是上海和重庆自2011年开始试水房产税的具体政策,已划重点:
我们据此来总结下两个城市的思路异同。
相同点包括:
重点针对新增购房,对存量房产很宽容。
重点针对外来投资,本地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
重点针对高价房,房子越贵,税也更多。
差别化税率,上海两档,重庆三挡。
免税政策都很宽容,基本住房需求基本不涉及。
征税都用于扩大供给端。
不同点包括:
一线城市重点抑制投机,二线城市重点抑制高档住房消费。
范围随意,可以覆盖全市,也可重点关照某个区域。
一线重点针对增量住房,二线针对高端住房。
看完以上思路,大家可以想想,如何规避房产税呢?
我想到八个字:
房住不炒,买房趁早。
只要房子是买来自己住的,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
合理的自住需求基本都不涉及房产税
。你要非得住豪宅,当然可以,付出点代价就行。房产税主要针对新增住房,对存量住房比较宽容,所以买房要趁早。
但如果你对房子的态度偏投资,手里握着一堆房子,那必然逃不开房产税。那持有成本会倒逼你出租,转嫁成本,市场变相扩大了供给。可如果你的房子没竞争力,没法转嫁成本,比如公寓、旅游地产房、写字楼、商铺啊这些,那就悲催了。拿之无味,抛之无市。
●
那上海重庆实施房产税后效果如何呢?
上海还行,重庆很一般。
2011年落地后,两座城市的房产税均未获得可观的税收。
以2018年为例:
上海房产税收入2
13.8亿,
占
当年
总税收的
3
.
4%
,占卖地收入的
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