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
漳州市第十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
漳州开发区入选
新增项目名录1项
第一批至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目录的拓展项目名录1项
▼
1. 新增项目名录
抬阁(漳州蜈蚣阁)
2. 第一批至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的拓展项目名录
妈祖信俗(漳州)
●
项目名称:
抬阁(漳州蜈蚣阁)
●
保护单位:永安宫民俗文化传习中心
抬阁(漳州蜈蚣阁)
是闽台地区独特的
民间民俗游艺活动
闽南一带,抬阁又称艺阁、艺棚等
蜈蚣阁为艺阁的表现形式
永安宫四年一届
于农历十一月举办该民俗活动
蜈蚣阁由十几块至数十块木板连接组合而成。木板长3米,宽30厘米,称为阁棚;以活榫相接成串,委蛇而行,形似蜈蚣,故称为蜈蚣阁。阁棚装饰五彩缤纷,上装置一高凳,可坐1孩童,妆扮成某一戏曲中的人物。表演时蜈蚣阵由人力肩扛或装轮推动,缓缓行进,鞭炮鼓乐齐鸣。
旗鼓队、表演队、妇女扫街队、庙方队、蜈蚣阵队等组成长约三四百米的队形,人数达三四千人,场面宏大壮观。巡境结束后,蜈蚣阵停放在家庙前,人们用黑白格子布盖住孩童将其抱离阁棚,最后将龙头龙尾火化,以表回天庭交差。
抬阁(漳州蜈蚣阁)对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承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种表现,其仪式及活动期间各种文娱表演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对保护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各族群文化和谐共荣,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推动闽南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项目名称:
妈祖信俗(漳州)
●
保护单位:
屿仔尾天后宫民俗文化传习中心
妈祖信俗,
指妈祖信仰习俗,也称天妃信俗、天后信俗等。由历代民间、朝廷或宗教对妈祖的封号先后不同而嬗变,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妈祖信俗传入漳州,有史可据的是在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三十一·古迹》载:“天妃宫祀海神。其来久远,详细年月日不明。海澄县的天妃宫在港口。凡海上发舶者,皆祷于此。”早期归属海澄县的屿仔尾村民靠海生活,千百年来人们出海打渔都要先行祭祀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妈祖是与海洋打交道的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1991年,漳州开发区在南炮台奠基后,屿仔尾整社迁离到石坑社区,延续妈祖信俗,筹建天后宫庙供奉妈祖。
▼
屿仔尾天后宫
主要以
庙会
的形式
来表现妈祖信俗
于每年正月十五庙会
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举行活动
妈祖信俗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历经千年,妈祖信俗具有研究和传承、保护价值,传承和保护妈祖信俗对于提高民众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推动海峡两岸民间的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接下来,漳州开发区将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非遗薪火
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
本文来源:漳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