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49-武汉VS成都模式
文字:澄澈
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
这张图,是中国城市航空客流量的前十强(2023年)。
成都
在2023年超过了中国的“南大门”—广州,登顶“航空第三城”,和北上广组成了
东西南北四大航空枢纽
。
与之相比,以交通发达著称的
武汉
,在航空客流量上,却
只有成都的三分之一强
。
成都虽有“蜀道难”,却能
逆袭“航空第三城”
,而 “九省通衢”的武汉,却排在十名开外。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枢纽发展模式:
成都,是航空枢纽金角模式的代表;而武汉,则是内陆高铁核心模式的担当。
武汉,内陆高铁核心担当
(武汉北编组站 图:图虫)▼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两种模式,及其背后的,中国这个
超级单一经济体
的强大之处。
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
成都航空客流量的增速非常迅猛
。2004年,突破1000万人次。19年后,客流量飞涨7倍,几乎等于两个香港。
成都还是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拿下
双国际机场
的内地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
气势恢宏,
双流国际机场
久经考验,“航空第三城”,确实实至名归。
成都在航空领域耀眼夺目,
武汉则在铁路方面持续发力
,登顶全国第一。
武汉所在的湖北,
陆上区位优势可谓绝佳
,是全国唯一一个“去任何省份,最多经过两个省份”的省级行政区。2013年,武汉的铁路客运量就超过北京、广州,跃居全国第一。
停靠在武汉客运段的高铁大军
是武汉铁路客运实力的写照
(图:壹图网)▼
别的城市建高铁,一般也就规划个“十”字型,到郑州这样的“米”字型已经非常超模了。
武汉直接来了个
超“米”字型高铁网
,规划了“五主三辅”八大高铁站,
畅达全国十二个方向
,到北、上、广、蓉最快只要4小时左右,太方便了。
前面我们提到,成都是
航空金角模式
的代表,那啥叫“航空金角模式”?
在国内的民航客运网络里,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
是最重要的四大机场群,落位东西南北,相当于
四个“金角”
。
每个“金角”,再向外辐射出
3条主通道
,彼此交织,组成了国内的
航空主干线网络
。
这四大航空“金角”,对应
四大城市群
,是经济活动、人流物流最集中的地区。
辉煌璀璨的大城市夜景
(
横屏
深圳夜景
图:图虫)▼
2023年,四大城市群以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一半的经济产出和航空客流量。其中六个中心城市——
北上广深成渝
,航空客流量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
直观上令人意外的是,成都和武汉的经济体量接近,武汉的人均GDP还高出一截,理论上航空客流应该只多不少。但实际上航空客流量却差了几乎3倍,关键原因是
高铁的竞争力太强了
。
高铁是武汉九省通衢的主力
(
横屏
武汉站 图:图虫)▼
在公共交通出行领域,有一个经典的
“1000公里理论”
。
出门在外选择高铁还是飞机?
在1000公里以内,高铁竞争力强,高铁占优;超过1000公里,高铁竞争力快速下降,航空占优。
1000km内,坐高铁的人多
1000km外,乘飞机的人多▼
其原理也很好理解,我们出行的核心考量是
时间和花销
,1000公里差不多就是武汉到北京的距离,高铁要跑4个小时,飞机要2个小时。
虽然飞机更快,但是算上往返机场、安检的时间,以及延误风险、更高的票价,这点儿时间优势就被抹平了,不是飞机坐不起,而是
高铁更有性价比
。
昔人已乘高铁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高铁驶过黄鹤楼 图:图虫)▼
我们以武汉为圆心,画一个半径1000公里的圆,四大金角恰好都在边缘附近,
整体上囊括了中国绝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活动
。只要把高铁网建成,各地与武汉之间的出行需求。高铁都是
性价比极高
的选项。
如果我们把圆心挪到成都,就会发现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都在圈外
,1000公里止步于太行山脉、武汉和南岭。高铁的优势区间只能覆盖西南、西北和一部分中部。如果要去圈外的三大城市群,
飞机就是最佳选项
。
1000KM
同时通达四大都市圈
武汉拥有绝佳的中心区位优势▼
同理,把圆心挪到北京、上海、广州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只有在武汉,以上四位可以达成共识,坐高铁更合适!
以此为基础,成都与武汉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输方式,一个是
成都的航空金角模式
,一个是
武汉的高铁核心模式
。
与成都模式类似的,还有广州、深圳、香港、重庆、西安,他们都有
富裕的经济基础
,在地理上也都
位于中国腹地的边角
。
广深港三城,加上澳门、佛山、东莞等城市共同组成了耀眼的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华南的经济中心,也是
铁路枢纽
。
但如果按照1000公里半径,这个范围主要覆盖长江以南,而且不包括上海,更北边的部分,
航空就更占优势
。
大湾区内部高度互联互通
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大号城市▼
同时大湾区也是
面向亚非拉的窗口
,广州号称“第三世界首都”,这部分流量也不可小觑。
大湾区的整体客流量之大,其实远超成都,这里面装了
七个机场
,内部竞争相当激烈。
如果单独以机场客流量排名,白云国际机场已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2020年还力压纽约伦敦东京巴黎,
拿过世界第一
。
如此大的客流量,单单一个白云机场早已不堪重负,
广佛急需新的机场扩容分忧
。只可惜近在咫尺的佛山沙堤机场常年低调,经常被错认为乡镇汽车站;广州第二机场(佛山高明国际机场)持续拖延,到现在还没动工。
三期扩建中的白云国际机场
明年将拥有5条跑道+3座航站楼
规模登顶全国第一▼
明年,白云国际机场就将建成5条跑道,T1、T2两座航站楼会连成170万平方米的“完全体大蟑螂”,成为
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
同时,酷似“小甲虫”的
T3航站楼
也会一并完工,相当于附加了一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规模。
T3“小甲虫”和配套的综合交通中心
是本次三期扩建工程的核心
▼
“大蟑螂”+“小甲虫”,白云机场无论从跑道数量、航站楼面积,还是航空客流量上,都将继续
保持无可争议的全国第一
。
广州如此生猛,客流量分列第五、第十的深圳香港也坐不住了,也要争当”靓仔”。
深港机场
直飞距离不到
3分钟
,各种航线密集得能擦出火星,两地为了
争夺民航空域
,早就打得不可开交。
你香港机场要扩建第三跑道和新航站楼,我深圳也照着菜单都来一份。土地不够就
填海造陆
,反正有“钞能力”加持,海上机场也就是撒撒水啦。
香港经济发达、地狭人稠
国际机场只能建在昂贵的人工岛上
光新建的第三跑道系统就花了1415亿港币
▼
大湾区城市竞争激烈,
重庆和西安则重在偏安
,一个偏居西南,和成都组成双子星,一个偏居西北,是西北诸省份的门户,以他们为中心的1000公里大圆显然无法覆盖主要城市群,再远就是
飞机的优势区了
,航空客流量分列第六和第八。
在这批金角城市之外,还有一批“
银角城市
”,他们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是
位置特殊,航空的权重就更大
,比如分别镇守西南、西北、东北的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
以最典型的
昆明
为例,GDP只有重庆的四分之一多点,但航空客流量却旗鼓相当,排全国第七。
这一方面是老天爷赏饭,整个云南的
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很多游客会先到昆明,再中转去大理、丽江、西双版纳。
同时这里还是
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边陲
,国际往来也需要从昆明中转。
西南重镇昆明
是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桥头堡
(昆明夜景 图:图虫)▼
但云南的位置实在是太偏了,加上地形阻碍,
高铁的优势范围很小
,飞机才是首选。
符合“成都模式”的城市,基本
位于巨大的“中国腹地”的外围
。
而武汉模式的代表,全都
挤在腹地的腹地——中部地区
,在武汉之外,就是
郑州和长沙
两位代表,他们也是京广线的三大中部枢纽。
郑州从默默无闻的小城,到如今
中原城市群的核心
,铁路起了决定性作用。
今天的郑州坐拥
“米”字型高铁网
,以他为中心的1000公里大圆,相比武汉仅仅漏掉了珠三角,但是
加强了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优势
,而且作为河南人民外出打工的枢纽,客运需求要多少有多少。
今年春运期间,郑州铁路客运量超过2200万人次,是新郑国际机场客流量的7倍,这个比例在成都和深圳都是3倍,差异肉眼可见。
郑州
是武汉模式靠北边的版本,
长沙
则是靠南的版本。
虽然南方丘陵山地修高铁的成本远大于华北平原,但经过多年建设,
长沙
已经建成通向5个方向的高铁
,距离“木”字型只差临门一脚,长赣高铁预计29年就能通车。
五彩斑斓的长沙背后
其实是一座中部铁路枢纽
(长沙街头夜景 图:图虫)▼
在1000公里的范围内,长沙相比武汉,主要是去北京太远了一些,但是
通达昆明
是其一大优势,只需要5个半小时,相比航空已经很有竞争力了。
和武汉、郑州、长沙相比,济南和石家庄也是极度依赖铁路的省会,只是位置太靠北了,而且离北京太近,主要是
北方的客运线路枢纽
。
欧洲
的航空和高铁运输都很发达,人口和经济集中在西欧地区,和中国腹地最具可比性。
巴黎,就是典型的武汉模式;伊斯坦布尔,则是成都模式的代表。
庞大的蒙帕纳斯火车站
只是巴黎众多火车站之一
(巴黎蒙帕纳斯站 图:壹图网)▼
1000公里内,巴黎可以通达马德里、罗马、伦敦、柏林、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