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学校、学院对本科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逐渐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科研的兴趣,想要开始了解和接触学术研究。我认为一方面可以结合自己课程学习去搜索和阅读学术文章,先接触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学业导师制度,主动和自己的学业导师沟通,例如参与导师的课题数据搜集工作等,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接触学术。此外,学院也推出了科研小助手计划,同学们可以去报名参与,期间可以得到老师的亲自指导。
——滕飞老师
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从大一就开始培养语言能力;其次,专业课的成绩也很重要,要高度重视。而我认为大学的本质还是通识教育,同学们可以尽量多体验学习,多阅读书籍。
关于大学生活类问题,大学教育与高中学习不同,部分同学在学习中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我建议应该勇于接受新的变化,不用感到焦虑,学会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同时多学、多看,多和老师、辅导员、前辈交流,慢慢找到努力的方向,建立新的生活与学习规律。
关于学习的方法,并没有捷径。也许99次失败后,才会有1次成功,不必感到焦虑,相信只要认真投入,一定能找到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保持平常心,端正态度,不怕失败。
——谢素娟老师
有同学问到如何进行文献积累,比如怎么读文献、找文献。我建议大家先打好科研基础,比如学好经济学理论与常用的计量软件(如stata)和计量方法等;同时,阅读专业内的经典文献,积极主动与老师和学长们交流学习,逐步摸索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读细分领域的经典和前沿文献,并尝试寻找一个小话题进行研究,先完成一篇小论文作为练笔。
关于如何“生成”论文idea,初期可以多与导师探讨共同确定,或者请导师指引一个比较可行的研究方向;后期自己可以多阅读前沿文献,从文献出发寻找研究话题,也需要多阅读财经媒体报道,关注时事热点或政策变化,从中发现一些可能研究的机会。
——蔡贵龙老师
这次交流中认识到有2019级的同学做了较为详细的本科期间的规划,并给自己定位希望毕业后能进高校当老师。我建议本科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比如想要进入高校任教,基本上需要博士学位,自然在本科期间的重点就是学好专业课,为日后的科研打好扎实的基础。其次,明确目标后,需要寻找目标实现的途径,目前有考研、保研和直博三种途径。再次,明确要保研之后就要了解需具备哪些条件和能力,本科期间着重去提高这些知识、技能或者素质。
最后,要强调的是,大学阶段的能力培养是综合性的,有很明确的目标当然是非常可取的,但也不要因为一直赶路而错过沿途的风景。可以去发现一些专业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和班级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多阅读书籍、多到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感受大学生活,体悟自己的每一次成长、挫折与勇气,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出发的初心。
——陈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