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那段历史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动荡历史,民国往事对我们来说并不稀奇,但关于新疆的民国往事,却知之甚少,而李健的《木垒河》填补了这个空白。
《木垒河》讲述了木垒河畔,三鑫和掌柜魏宗寿一家繁衍生息的家族故事。时代背景奠定了这本书的悲剧色彩。从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讲到1950年,三十多年的世事变迁。
在这三十多年里,军阀割据,蝗灾,饥荒,干旱,土匪,战乱。一样不落的在木垒河畔上演。
在这片神奇又古老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弹冬不拉、敲手鼓、唱京戏、吼秦腔的人们,杂居在一起,交融、冲突,融合、新生,早已不分彼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群注定被牺牲的人,他们的命运被现实阉割,认命的生活,抗命的挣扎。
故事的开头,三鑫和掌柜魏宗寿领工修建的西城门在竣工的第二天坍塌,砸死了好几个人。魏宗寿被抓了起来。
这件事成了魏家多灾多难的开始。
魏啸才为了救出父亲,被迫娶了汪雨量的女儿,守了两次望门寡,嫁过一次人的汪秀英。而他的青梅竹马已订婚的湘绣远走他乡。他不满,抗争,却斗不过现实去。
魏啸才是头还没来得及撒欢就被强拉进磨道里的驴。
他将憋屈与苦闷化为脚下的步伐,为魏家的振兴没命奔走,差点死在沙漠里,军阀混战,木垒河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在一次抵御外敌入侵的激战中,魏啸才为救弟弟魏啸铭而被炸死,结束了他早就不想活的生命。
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欠你的,拿命还你。”魏啸铭却不肯接受。
如果说本书的前半部主要围绕魏啸才,那么后半部则主要讲了魏啸铭。
这是一个苦难的人。
原本的他温和,绵软,在奇台县当学徒,深得掌柜信赖,并娶了掌柜的女儿麦秀。生活虽然起伏不定,但并不艰难,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他会有幸福的一生。
然而……
婚后,他回到了木垒河,魏宗寿决定开煤矿,魏啸才想去主持煤矿工作,但魏宗寿想锻炼魏啸铭,于是魏啸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那天,魏啸才去煤矿取完钱回了家,他刚走,煤矿就来了土匪,见不到钱,阉割了魏啸铭。从此他不再是个完整的男人,无法面对麦秀的他很少回家,却在一次半夜回家时发现了麦秀和魏啸才的奸情。
这件事让魏家再没有一丝欢笑,家里有魏啸才,就没有魏啸铭。魏啸铭开始在外面拼命,他有经商头脑,而他的遭遇又让他再也没有顾及和惧怕,他成了商会会长,成了副县长,他阴狠,果断,强出头。在一次次被陷害后漂亮的回击。最后为了救出被反动派关押的共产党干部死在乱枪下。
魏宗寿做为魏家的大家长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最先是他的妻子魏陆氏和大儿媳汪秀英。
汪秀英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她做了三次寡妇,成了克夫的名人,也成了汪雨量的心病,终于逮着魏家出事这个机会,将汪秀英嫁给了魏啸才,却也开始了汪秀英悲剧的生活。
她温良贤淑,却得不到魏啸才的爱和关心,在魏家唯一的温暖大约只有魏陆氏对她的关心,魏啸才对她从来没有好脸色,她知道自己占了另一个女人的位置。上天似乎想要惩罚她,她第一个孩子流了产,后来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娥娥,几年后却面对魏啸才和麦秀的偷情。她自始至终没有因为这件事和魏啸才说过一句话。
可是她的苦难还不够似的,在家里的爷们都不在家的时候,叛军搜找赵四成搜到了魏家,然后将汪秀英奸杀,而魏陆氏也被刺死。
麦秀因为看顾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来而躲过了一劫。
可是麦秀的苦楚并不比任何人少,她千方百计嫁给魏啸铭,一心一意要过好日子,结果刚结婚不久,魏啸铭就被阉割了,而且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差,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于是她和魏啸才偷情了,后来这件事成了全家人心里的结。家不再像家。她的想法却很简单,她想要一个孩子,她想要活下去的希望。
等她终于怀孕,再也没有让魏啸才进过她的炕。她为儿子取名“争子”。她可以不要脸,她可以丢人,她就是要争一争。
不得不说,这本书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塑造的鲜活生动。一个个配角也形象丰满的让人印象深刻。
一心只为儿女但求安稳生活的汪雨量;因为亏欠儿子而憋闷的魏宗寿;关心百姓的和事老蔡县佐;温良敦厚的魏陆氏;兄弟义气的游侠军官赵四成;小心翼翼又坚韧的二柱子;诚心帮助魏家的医生肖先生;书中最让我反感的齐掌柜。
这些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命运,总逃不出命运的捉弄,但他们又都在抗争,因为他们的抗争,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争子们和娥娥们的未来。
但凡讲述一个家族的故事,都少不了内斗,这本书也没有例外,魏家的内斗不涉及金钱权势利益,而是因为麦秀。
作者李健曾说过,在他的最初构想中,是要写兄弟共妻的故事,共妻在新疆是被允许的,主要是因为贫穷,所以兄弟联合起来娶一个媳妇。等他写了一万字的时候又否定了,他借鉴了木垒河《县志》中关于第一县佐和西城门坍塌的史料,重新构思了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