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懒熊体育
从商业财经角度来解读体育事件,还原一个好故事。体育不单是比赛,背后涉及公司、版权、商业竞争等资本故事。懒熊致力于打造体育商业第一媒体,让用户在这里读懂体育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话沈阳  ·  郭艾伦突然意外受伤! ·  12 小时前  
话沈阳  ·  郭艾伦突然意外受伤! ·  12 小时前  
海峡都市报  ·  5-2大胜!U20国足提前出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懒熊体育

2025,谁会是下一个被爆炒的“小众”户外品牌?| 翻牌特辑

懒熊体育  · 公众号  · 体育  · 2025-02-13 22:09

正文


2012年,中国内地为《谍影重重4》2.7亿美元的全球总票房贡献了2.1亿元左右,男主Aaron Cross穿着始祖鸟Alpha SV冲锋衣在电影里翻山越岭,但火爆的票房并未能带动彼时的始祖鸟——那时虽已来到中国市场10余年,但依旧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众品牌。

十年河东,哦不,准确地说是七年后,始祖鸟终于站上了户外热潮的风口。或许它也不曾料到,中国市场会为自己的营收贡献接近半壁江山,也是中国消费者将它凶猛地推到了高端户外品牌“代名词”的位置,并且至今仍未看到有降温的苗头。

据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运动户外市场规模为3858亿元,2024年为4210亿元,2028年将增至5593亿元,2024-2028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为7%。Statista数据显示,全球户外运动用品市场2023-2025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5%,总的来说国内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增速可以说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户外运动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也将继续释放增长潜力。


这也意味着该行业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仍旧巨大,未来本土和一众国际户外品牌对这块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挑战始祖鸟,抑或想成为“下一个始祖鸟”、“XX始祖鸟”,甚至主打“始祖鸟平替”的标签,都早已摆上台面。

但在品牌激战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善变”。

大家都晓得说,品牌如果无法持续创新和提供差异化价值,将会被市场淘汰。而在产品和服务之外,依靠品牌的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品牌的市场饱和和消费者审美疲劳也是另一种必然。当一个品牌过度普及,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或拥有该品牌的产品时,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期待和新鲜感会逐渐消失,导致品牌吸引力下降。尤其当中国的户外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秀场和舞台,以服装为代表性的装备不仅是现下年轻一族运动的装备,而且是工作、休闲、生活中的重头戏。华西证券《户外行业深度报告》显示,35岁以下年轻人是休闲户外主力消费人群。年轻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对事物保持极强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超出寻常的热爱,“喜新厌旧”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户外服饰行业,潮流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一个又一个轮回,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出圈品牌的迭代,品牌的形象定位、设计、品质等也是各花入各眼,红利期短则三五年,长则10-20来年。总有昔日的小众会因消费者的热捧被推到市场中心,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大众,就是永远在追求小众,当小众品牌走向大众时,则意味着更为小众的品牌要成为他们寻找并追捧的对象,推出再一个更能匹配乃至突出身份认同的品牌。
在懒熊体育与近20位户外爱好者的交流中,他们无一例外都在强调自我身份的特殊和与众不同,“我(们)最早穿始祖鸟、可隆、萨洛蒙的时候,身边根本没人穿,巴塔哥尼亚、Norrøna、山浩等这样的品牌于他们而言更是陌生,如今不仅这些小众品牌,乃至小众中的小众也愈发频繁地出现在都市人的生活、休闲等场景中。”
目前还未成为“街服”,但在专业户外以及追求独特的人群中拥有一定声量的品牌,暂且称呼它们为“小众”品牌,其中不乏估值数百亿人民币,营收近百亿人民币的“老”品牌,而且一些品牌在千禧年前后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彼时国内户外运动属小众领域。
然而十年河西,眼下还未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未来或有机会在户外领域出圈乃至征服中国大众消费者的品牌,或许就在这些小众品牌中间,有的已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路上,或许只待一个时机,便有可能彻底出圈。

今天我们挑选了十个品牌(下列顺序为随机排列),也欢迎你在评论区说出你的预测和观点。

1.Norrøna:只待一个机会的“无冕之王”

这家来自挪威的户外品牌logo形似人物头像,也被称为老人头,对于中国大众消费者来说比较陌生,但在户外老炮群体中却声名赫赫。创立于1929年的Norrøna,与KLATTERMUSEN(攀山鼠)、Haglöfs(火柴棍)被誉为北欧三大户外巨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时至今日,Norrøna依旧是一个家族企业。
相较于眼下有被国内消费者穿成街服之势的几个户外品牌,其在市场营销上可以用安静来形容。
在品牌创立之初,Norrøna就已提出用最新的科技打造最高性能的产品理念,2002年,其进一步将这一理念总结为Loaded Minimalism,即精益极简主义,强调在保持产品专业性的同时,更注重细节和实用性,还为此推出了世界上最轻的PacLite夹克。

▲Norrøna制作了欧洲第一款Gore-Tex夹克的原型,图片来自Norrøna官网


Gore公司在1976年接到了GORE-TEX科技面料的第一笔商业订单,而第二年,这个来自挪威的户外品牌就引进了Gore-TEX技术并应用到自家硬壳冲锋衣上,研发出欧洲第一款Gore-TEX防水外套,成为欧洲首家使用GORE-TEX技术的公司。
在很多户外迷心中,Norrøna是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始祖鸟,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它比始祖鸟更能代表户外,是户外品牌中的“无冕之王”,旗下的硬壳系列尤为出色,例如,旗舰产品高山攀登系列Trollbeggen和Lofoten滑雪系列。

Norrøna在2016年底曾由三夫户外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旅行鼠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引入,短暂地来到中国内地,首先落户上海三夫户外万体店,不过彼时高端品牌的定位、超过大众消费者预期的售价,以及完全照搬欧美人的版型、设计剪裁并未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不到三年,即2019年快速地退出中国市场,就在Norrøna走了不到两年后,中国户外迎来了又一轮浪潮,运气不佳的它与中国户外风完美错过。

2、Montane:极具极限挑战和探险元素的“英国茅台”

2024年下半年,Montane在北京SKP-S开了来到中国后的首家独立线下门店,此前该品牌主要通过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渠道和综合户外用品集合店销售。由于logo和发音类似“茅台”,它也被国内户外圈的一些爱好者称为“英国茅台”。没错,这是一家1993年在英国的阿兴顿,由登山探险爱好者Chris Roff和Jake Doxat创立的高端户外品牌,以轻量化的服装装备闻名户外领域。
Montane是第一个用Extreme Smock真正突破单层山地服装极限的品牌,研发出第一款超级可收纳、防风和透气的防风衫Featherlite Smock,自此户外服装的轻量化开始向羽量级发展。Montane同样是欧洲户外品牌中较早使用Pertex和Gore-TEX面料的品牌。

▲Terra Pants,图片来自Montane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Montane是软壳装备的先行者之一,对多数户外爱好者和徒步群体,软壳更多地被用来作为中间层的穿着搭配。1998年,Eight Smock夹克的推出为此后的软壳夹克提供了借鉴,2000年其推出Terra Pants软壳徒步裤,成为许多户外人士衣柜中的必备品。Montane在官网写道,Terra Pants从设计、分区、面料都为诸多做软壳裤的户外品牌提供了借鉴,甚至成为模仿的对象。如今Montane已经发展出5大系列产品,包括XPD(极限远征)、XT(恶劣泛用)、CORE(四季多功能)、LITE(轻量快速)、NANO(羽量便携)。

该品牌的产品在英国本土受到诸多登山、徒步爱好者的喜欢,也是专业登山人士、耐力运动员、冒险家、越野跑者等寻求轻便、高性能服装装备爱好者的首选。20多年来,其与英国南极考察队、英国各种山地救援队、极限耐力赛等在全球恶劣条件下工作和挑战的专业人群合作,还赞助了Montane Dragons Back Race、Montane Spine Race(山脊挑战赛)、Montane Yukon Arctic Ultra(育空北极挑战赛)等。其中,山脊挑战赛不仅有13000米的海拔的爬升,长度达429公里,相当于连续跑10个常规马拉松,育空北极挑战赛后者在零下40摄氏度的北极圈内比赛,被称为世界上最艰难的超级马拉松,该比赛起源于世界上最为艰苦的狗拉雪橇赛Yukon Quest。它的极限赛事被户外圈称为这个蓝色星球上最残酷的极限挑战,也正因为此,Montane被赋予了更多户外极限的意义。
Montane于2020年被总部位于爱丁堡的消费品牌投资公司Inverleigh LLP收购。2023年7月进入中国市场。Montane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为芒腾(青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据天眼查,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19日。
2024年12月14日,Montane在哈尔滨开了其在黑龙江的第一家店,截至目前在国内市场总共有5家线下门店,其中三家在北京,另外一家在长春,门店选址均为中高端商场,借助商场的定位和影响力以及场景的目标受众打开品牌的在国内的知名度。Montane在国内的卖点也多围绕轻量、透气等展开。近期,其也在通过一些户外社群活动的举办做进一步的市场营销,该品牌相关的词条仅在小红书这一社交平台上已拥有近600万次浏览。

3、Rab:不需要时尚感的技术品牌

Rab是一家标准的山地品牌,对国内大众消费者来说比较陌生,名气和影响力仅限于户外圈子,与Montane同样来自英国,由登山家Rab Carrington于1981年在谢菲尔德创办,中文名睿坡,只做户外装备,以羽绒睡袋起家,其最火的产品也是羽绒服系列,从700蓬到1000蓬,产品线丰富。
该品牌的产品在选料和设计上以功能为导向,注重保暖性和耐用性,而非时尚设计,作为技术品牌,风格偏向老工装,“Rab是英国四大户外品牌(Rab、Mountain Equipment、Montane、Berghaus)中外观设计最丑,但它是一个技术品牌,也确实不需要时装感”,部分用户调侃称。Rab的羽绒服采用创新技术面料,如高度透气的疏水面料,结合了传统硬壳的性能和保护以及软壳的舒适性。

▲图片来自Rab官网
为了强化自身轻量化的产品定位,多年来Rab与超轻面料的代表英国著名尼龙材料制造商Perseverance Mills开发的功能性面料Pertex合作,不断强化自身轻量化的产品定位,从不到100g的Phantom防水外套,到300g出头的Mythic羽绒服。
该品牌尤其是Neutrino Pro羽绒服系列常年上榜Backpacker、Gearlab等上榜欧美各大户外装备大奖。
目前该品牌未正式在中国展开布局,不过它在户外爱好者尤其是登山人群中拥有不可小觑的号召力,该品牌也被称为“登山者为登山者研发的品牌”,仅在国内开设了线上店铺,包括天猫、京东等。值得一提的是,Rab在国内的售价和国外基本保持一致。虽然未开通小红书电商渠道,但其在该社交平台收获超过330万的浏览量。

4.Mountain Hardwear:时运不济的高性价比的高端户外品牌

▲图片来自Mountain Hardwear官网

最近Moutain Hardwear再次与美国潮流品牌鼻祖Stussy进行联名,发布了最新冬季户外潮牌,进一步拥抱年轻世代的用意鲜明。
这个品牌对中国大众消费者来说相对陌生,但如果说起它的中文名山浩,或者因logo形似螺母而被称为“大螺母”,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户外爱好者应该是耳熟能详,这么多的中文译名从一定角度证明其并非无名之辈。
创立于1993年的山浩,来自美国加州,2003年被Columbia收购,是全球Top级的户外品牌之一,而且和其他山系品牌相比,山浩在设计风格上颇具1990年代户外风潮的复古感,品牌旗下的冲锋衣、羽绒服、抓绒衣,颇受户外和复古爱好者群体的追捧。
山浩除了在eVent基础上自研了高科技防水透气材料Dry.Q,而且在自家产品上很舍得“堆料”,例如Gore-tex、Polartec®️、PrimaLoft®️ 等顶尖材料都被使用在自家服装以及其他装备上,旗下的羽绒服、背包、帐篷等都获得过Backpacker、Outside、国家地理等杂志的户外装备大奖,一度与始祖鸟并称“北美户外双雄”。
其在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太古资源(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是其代理商,负责哥伦比亚和山浩品牌在中国的销售网络。2012年,太古资源公司经营美国哥伦比亚集团旗下品牌的总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2014年时,国内已设立47个Mountain Hardwear零售点。2018年,Columbia从原中国代理商太古资源手中回购中国合资公司——哥伦比亚运动服装商贸(上海)有限公司——40%的股份,进一步掌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尽管太古资源依然是Columbia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分销商。
曾与始祖鸟齐名的山浩在经历卖身、代理商辗转腾挪之下,由于经营不善等诸多因素,逐渐在中国户外运动市场销声匿迹,其官方微博的更新停留在2015年。
虽然销售市场已没了它的踪迹,但在户外爱好者圈子中仍有声量和粉丝基础,例如曾获奖无数的鬼语者排骨羽绒服,至今仍是诸多户外爱好者作为中间层羽绒服的首选,冲锋衣、棉服等产品都在国内不少专业户外用户中是首选,其棉服大多采用金标P棉,而价格只有始祖鸟ATOM棉服的三分之二甚至更低,对价格有要求的消费者更友好。
目前有关山浩相关词条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超过1000万,相较其他在国内市场已经出圈的国际品牌来说,它或许缺的是如安踏之于旗下一众户外品牌的国内本土大公司主导的营销宣传。

5.Fjällräven:皇室御用品牌,“包”卷土重来
不同于始祖鸟凭借Alpha SV 冲锋衣,哥塔巴尼亚凭借摇粒绒和排骨羽绒服出圈,其中摇粒绒还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百大发明创造之一,瑞典皇室御用户外品牌北极狐Fjällräven则是凭借“小狐狸”“小黄包”在全球收获了一众粉丝。
这个名字在瑞典语中就是狐狸的意思,瑞典作为北欧五国之一(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向全世界输送了诸多已成为国际顶级的户外品牌。
除了北极狐,攀山鼠、火柴棍、胡迪尼、壁克峰等也都来自瑞典,不同于后者以服饰装备为核心并成长起来的品牌,包对于北极狐而言意义重大。
北极狐于1960年诞生在瑞典沿海地区的恩舍尔兹维克镇,它的第一个产品是为了满足严酷的户外环境需求而设计的背包,创始人Åke Nordin在自家车库里研发出了G-1000面料,面料的耐磨性和防水性很快为北极狐赢得了认可,从木制框架背包到1968年推出第一款户外夹克,再到1974年研发出第一款户外羽绒服,四年后即1978年,研发出如今为全球不少人熟知的KANKEN双肩包,又称“小狐狸包”,其间,北极狐独家原创的户外面料G-1000被应用在旗下各类产品中。
其实早在2008年北极狐就通过与中国制造商创建合营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该品牌在中国的运营主体公司为江苏飞耐时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由Fenix Outdoor AB与扬州金泉旅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50%,江苏飞耐时获得了FenixOutdoor AB或其关联方所拥有部分国际品牌在中国境内的独家经营权,由江苏飞耐时支付商标使用费,其中包括北极狐。扬州金泉还是北面等一系列知名运动户外品牌背后的OEM/ODM代工生产商。

▲图片来自北极狐官方公众号

从过去10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北极狐并没有抓住背包的热度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反而因将注意力局限在销售而疏忽了营销,不出意外的,该品牌近年来声势严重下滑。

▲图片来自北极狐官方公众号

这一情况从2024年开始有所改变,去年下半年开始北极狐开店提速明显,或以开设新的大店或采用将以往店铺翻新的形式,比如新疆天山百货、长春欧亚卖场、西安赛格、武汉SKP、贵阳万象城等多家门店都是在这大半年内官宣开业的新门店。根据北极狐官方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门店总数为46家。

前阵子北极狐刚在户外品牌云集的上海浦东嘉里城开设了首店,与始祖鸟、lululemon、萨洛蒙等在同一个“屋檐下”,此前该品牌已在长宁来福士、杨浦百联又一城开设过专柜,以及通过店中店的形式开设过快闪店,但都不如2024年以来开设或者翻新的店铺面积大、装潢更显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最出名的Kanken背包在不少店内的展示空间只占总店面的小面积,冲锋衣、羽绒服等功能性服装则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并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其中还为KEB户外裤摆上了标牌,强调其采用独家G-1000面料。
观研数据报告显示,从细分市场来看,目前户外服装是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占比最大的品类,高达46%。由此不难看出北极狐已在加紧调整对中国户外市场的产品策略。目前有关北极狐相关讨论词条仅在小红书一个社交平台上的浏览量就接近2亿,KEB户外大师裤、G-1000羽绒服、防水冲锋衣等相较Kanken包的讨论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江苏飞耐时总经理、北极狐中国区主理人林明稳此前对外透露,北极狐计划于2028年前将线下门店扩展至100家。其有意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做出改变,抓住中国户外的风口,分一杯羹的野心显露无疑。

6.NNormal:K天王研发设计的专业越野装备

越野圈都用K天王来代指基利安·约尔内特(Kilian Jornet),以表对这位来自西班牙的地表最强之一越野选手、世界上最成功山地运动员的崇敬之情。
他关注越野跑运动的发展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2021年底,在他宣布结束与10多年来的赞助商Salomon的合作之后,就有传闻称他将会创立个人品牌,次年3月,他便和西班牙老牌鞋履企业Camper合作推出了户外新品牌NNormal,结合K天王在越野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品牌名某种程度也可解读为平凡人也能创造非凡时刻。
NNormal旗下产品包括越野和户外鞋、越野服饰以及帽子、袜子等,其中越野鞋是品牌的核心技术产品。
K天王不仅在山地运动上成绩卓越,他在登山滑雪领域上也是声名赫赫——Sierre-Zinal 越野赛十冠王、UTMB 四冠王及赛道纪录,以及两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所以在鞋子这一品类,除了越野跑,还有针对探险推出的产品线,包括为越野跑推出的Kjerag系列;适用多种地形、不同强度的多功能运动模块化鞋Kboix系列,中底可以更换;兼顾越野跑、徒步旅行以及长距离场景的Tomir01和Tomir02系列,以及可适应登山攀爬、探险和恶劣天气的Tomir防水鞋、靴系列,产品价格在100美元-240美元之间。

▲Kilian Jornet和NNormal Kjerag,图片来自NNormal官网

“通过产品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激励人们享受和尊重自然”,是该品牌成立至今强调的理念。K天王本身是NNormal自发布后在户外领域尤其是越野圈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他穿着NNormal装备在一场又一场的越野赛中夺冠,NNormal的产品在欧洲越野爱好者中间的存在感和被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强。例如,2022年8月他在拿下UTMB(环勃朗峰越野跑)第四冠时穿的就是刚推出不到半年的NNormal,而他脚踩的还未发售的NNormal Kjerga越野鞋开始引发外界关注,而他在黄金联赛西班牙Zegama站、2024瑞士Sierre-Zinal越野赛中也是穿着NNormal装备夺冠。
毫无疑问作为创始人的K天王是品牌的最合适和最有效代言人,除此之外,NNormal还签下了摩洛哥越野跑运动员Elhousine Elazzaoui,后者在2024年6月的黄金联赛法国勃朗峰山地马拉松(42公里)中夺冠,这个新品牌随着冠军头衔越来越多,其在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热度也在增加。
成立两年的NNormal2024年通过与健牧户外合作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者是该品牌在国内的线下总代理商,并带来了 Kjerag、Tomir 防水以及Tomir 1.0系列,适用日常和户外专业运动场景。此外,NNormal还开设了天猫旗舰店,并入驻小红书,产品价格为1298-1798元,目前小红书上有关该品牌的相关词条浏览量已近60万。

7.Houdini:女性主导的户外“逃脱”品牌存在感升温
美国魔术师、逃脱术的开山鼻祖Harry Houdini(哈里·胡迪尼)在去世60多年之后,仍给一位来自瑞典的攀岩和越野滑雪教练、指导Lotta Giornofelice带来了灵感。1990年代初,在攀登夏慕尼的勃朗杜塔库峰时陷入危险境地,有人大喊“Save me Houdini”,希望能召唤并唤醒逃脱艺术家的力量,化险为夷的结局不仅让Lotte和她的队员们犹如胡迪尼那般逃脱险境,也让她下定决心做一个能帮助户外活动者逃脱甚至避免险境的户外装备品牌。
1993年,Lotta正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创立定位高端的户外品牌Houdini,意为向魔法师和逃脱精神致敬。翻译成中文多用胡丁尼,也有胡迪尼的叫法。
“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卖东西而创办公司,它必须填充一个功能或解决一个问题”,Lotta在创立胡迪尼后如此说道。Lotta在多年的登山、攀岩等户外活动中发现,用于登山、滑雪等户外活动并且可以保持体温但却不会让户外活动者过热乃至出汗的服装装备,选择性不多。基于自身需求和多年的户外经历,Lotta联合美国制造商Malden Mill(抓绒鼻祖Polartec的前身)开发了功能性抓绒内衣,这也为Houdini确立了服装设备的基调,而Houdini这一品牌也迅速在登山、滑雪社群传播开来,“Houdini的产品装备有需求、有市场,这也让我在社群中的信誉、威望不断提升,带给我做更好的户外品牌的动力。”
Houdini的出现也让户外行业多由男性主导设计的情况有所改观,该品牌至今仍由女性主导,在创始人Lotta之后,目前Eva Karlsson担任该公司第二任CEO,仍是位女性。品牌的目标是创造“可穿戴多功能工具”,并为“身体、思想和灵魂的所有感官提供舒适感”。
Houdini延续北欧户外品牌的极简主义理念,产品设计以层搭系统为基础,由内到外将适当的颜色、重量、多功能和纹理组合在一起,同时该品牌还加入美学设计,强调功能和时尚的结合。

▲图片来自Houdini官方公众号
目前,其全线可分为壳、保温壳、保暖、内衣、城市机能五个系列,覆盖登山、徒步、滑雪、攀岩等户外多场景。旗下最出名且最经典的产品非抓绒系列莫属,同时它也是第一家把抓绒面料用在内衣上的户外公司。2002年推出的抓绒夹克Power Houdi“魔术大师”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款式,一共推出过200多种颜色。
作为北欧出来的户外品牌,其主要市场自然在欧美地区,首次与中国市场接触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当时胡丁尼曾在微博注册过一个名为“HOUDINI中国”的账号,目前已注销,还与“漫道户外”的运动俱乐部有过合作,除此之外,并无Houdini那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更多信息。
2023年7月,Houdini授权三夫户外全资子公司为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独家总代理,自此开始逐渐拓展在中国的销售网点。2024年以来其加速对线上和线下多渠道布局的步伐,线下渠道策略上,该品牌选择布局户外氛围浓、年轻消费者以及注重环保人群相对消费和光顾频次更高的高端商场。

▲图片来自Houdini官方公众号
2024年12月底,三夫户外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疑问时表示,HOUDINI品牌全国线下销售门店共计52家,其中品牌店4家,集合店销售专区48家。线上渠道,其已完成对小红书、天猫、抖音、京东、小程序商城等中国市场的主要线上平台的布局。Eva在2024年年初对媒体表示,未来3年Houdini计划在中国市场做到5个亿的规模。

Houdini在2012年就推出了线下租赁服务,2021年还推出了线上租赁服务,2023年9月开设了基于循环商业模式的商店概念,也是第一家Houdini Circle,在这里提供购买、出售、租赁、修理装备的服务。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低门槛地感受到Houdini的产品,Houdini不排除在中国设立租赁服务,“当然,买东西还是得看需求。”
产品售价方面,因款式和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最畅销的Power Houdi为例,户外秋冬保暖抓绒衣外套售价在2000元以上、裤子则在1000元以上。Houdini自去年以来在中文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度和存在感逐渐提升,仅小红书一个平台,与Houdini相关的词条浏览量就已近3000万。
8.Outdoor Research:配件产品比服装更负盛名的情况开始改变

如果说登山家、攀岩者、运动员做户外品牌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Outdoor Research的成立则可以说是意料之外,这个意外指的是创始人,Ron Gregg是一名专业的核物理学家,同时也是热衷户外冒险的人。
该品牌的成立初衷与Houdini类似,Ron在1980年和同伴在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进行探险时因装备功能不充分,同伴因双脚冻伤无奈结束了此次冒险,次年这位核物理学家便研发出了一款保暖的护腿雪套X-Gaiter,这款产品能够配合各种登山靴使用,紧接着Outdoor Research(简称OR)也随之成立。

▲Team GORE-TEX手套,图片来自OR官网
成立之后的十年间公司高速发展,从户外防护雪套到手套、帽子,其中OR在1984年推出的采用尼龙搭扣固定的Moonlite Pile抓绒衬里,GORE-TEX外壳,并配备防止手套遗失吊绳的Modular Mitts无指手套,多功能性的设计让其在当时户外领域引起热议,此外还包括使用GORE-TEX面料的Seattle Sombrero防雨宽边帽、Brooks Ranger Overboots全雪套等。1986年,成立5年的OR上榜商业报刊《Inc.》美国发展最快的500家私营公司年度榜单。1990年代初,OR将创新扩展至服装以及睡袋领域,Ron基于他在攀登Aconcagua高峰时的经历推出了软壳裤,此后还推出了以Wild Roses冠名的女性功能服装、北美最早的Soft Shell外套等。
千禧年前后,OR迎来了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其产品线已涵盖男子服装系列、户外附件系列和轻量化宿营系列等。
2003年,创始人Ron在科卡尼冰川胜利公园滑雪时,不幸遭遇雪崩身亡,同年,OR卖身美国知名时尚零售店Nordstrom前高管之一的Dan Nordstrom,后者是位滑雪、骑行、登山等户外运动爱好者,2003年6月,交易完成。Dan对OR从产品开发到客户服务到市场推广、物流等等,都进行了调整优化。所有的产品类别经过彻底拆分,经典产品得以升级和改进,Seattle Sombrero获得了BACKPACKER杂志2005年度编辑选择奖金奖,同时还涌现出许多第二代经典产品。男装和女装统一归并在OR品牌下,成为公司研发的重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