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本文节选自《2024中国省域时政新闻融合传播蓝皮书》,泽传媒智库出品。
泽传媒大数据模型对本书亦有贡献。
2024 年,在媒体融合持续迈向纵深的时代浪潮中,湖南省时政新闻领域勇立潮头,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媒体的深厚底蕴与新媒体的蓬勃活力深度融合,编织起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传播大网。这张大网不仅是党和政府声音的“扩音器”,精准传递政策方针、发展战略,更是连接民众心声与关切的“连心桥”,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区域舆论场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为湖南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的舆论基石。
传统媒体阵营中,湖南日报作为省级党报,秉持专业主义精神,历经岁月沉淀,在时政新闻报道领域筑起一座巍峨高山。其资深记者团队深入一线,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以严谨规范的文字、鞭辟入里的分析,为读者呈现高屋建瓴的权威资讯。
《湖南新闻联播》依托湖南广播电视台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制作能力,每晚准时点亮晚间黄金档,主播们字正腔圆地播报省内时政要闻,从宏观政策布局到基层落实细节,凭借专业素养全方位解读政策走向,用画面和声音展现三湘大地的发展脉搏。
新媒体领各类媒体号、政务号各显神通。“新湖南”客户端宛如一艘巨型航母,整合全省各地新闻资源,打造一站式资讯港湾,时政热点实时推送,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握最新动态;“芒果新闻”恰似灵动快艇,发挥湖南广电的视听专长,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为时政新闻注入鲜活生命力,使严肃内容生动可感。政务号则如同紧密排列的舰队,从省级的“湖南发布”到市县各级部门官方账号,分工协作。“湖南发布”聚焦省级重大战略、高层政务活动,长沙、株洲等地方政务号围绕城市规划、民生项目精准发声,第一时间回应社会热点,形成上下呼应、协同作战的传播矩阵。
报、台、网、端、微联动已内化为日常操作的“肌肉记忆”。一旦重大时政新闻突发,湖南日报在纸质版面迅速推出深度报道,头版的重磅头条搭配内页的详细解读,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深远意义。
“新湖南”客户端立即开启图文直播,记者在现场第一时间发回图文并茂的报道,短视频团队同步剪辑制作精彩片段,满足移动端读者即时、碎片化的阅读偏好。
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电视频道在晚间黄金档跟进深度报道,派出多路记者实地探访、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访谈,借助电视媒体的直观感染力拓展新闻深度。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矩阵则如烽火台,迅速扩散话题热度,引发网友热议,话题标签层层嵌套,扩大传播半径。
各政务号结合自身职能,转发落实细节,在线解答民众疑惑。这种“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成熟模式,让信息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荡漾,精准覆盖湖南全省城乡的每一寸土地。
2024 年湖南省党代会召开期间,传播热度如火箭升空,直破云霄。传统媒体精锐尽出,湖南日报提前数月策划筹备,会议期间连续多日在头版推出系列特刊,用长篇通讯描绘会议的盛大场景、代表们的风采神韵,深度评论如犀利手术刀剖析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读者绘制清晰的奋进坐标;旗下新媒体端开启 “党代会直播间”,线上实时转播会议进程,高清画面、流畅信号让千万民众如临其境,代表通道、云访谈等创新环节吸引民众踊跃参与提问,代表们回应民生关切、畅谈发展构想,话题#湖南奋进新征程#在微博、抖音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阅读量数亿次,远超上届党代会同期线上热度,打破了会议与民众之间的“玻璃墙”,让民众从“旁观者”华丽转身为“参与者”,深度融入党代会的舆论热潮。
围绕“三高四新”战略的持续强力推进,聚焦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变革的报道重磅不断,恰似一场场激昂的产业奋进交响曲。湖南广播电视台财经栏目记者化身产业前沿的观察员,深入园区、企业一线,蹲点数月记录新兴产业崛起样本。如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报道,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坚到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挥舞,再到市场终端的销售火爆,多平台分发后,吸引大量投资关注目光,为产业发展引来金融“活水”;政务号及时跟进产业扶持政策解读,“湖南工信”公众号单条政策推文阅读量平均超5万,点赞过千,企业经营者纷纷留言咨询细节,为企业吃下“定心丸”。对比2023年,产业类时政新闻在受众互动量上实现翻倍增长,凸显经济发展与舆论热度同频共振,以新闻的力量为产业发展的巨轮鼓风扬帆。
“新湖南”短视频团队宛如匠心独具的微电影工坊,精心打造时政“微纪录片”《湖湘工匠的一天将镜头化作温柔笔触,对准那些在车间、工坊默默耕耘的技能人才,从清晨伴着曙光踏入工作岗位,到夜晚伴着灯火钻研技艺难题,细腻展现他们助力产业发展的每一滴汗水,单条播放量突破千万,以小人物的坚守折射大时代的奋进,引发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强烈共鸣。
芒果TV时政短视频则大胆跨界,融入综艺创作手法,在年轻群体中掀起追星般的热潮。其创意剪辑的“湖南青年说・时政版”系列,邀请活力四射的青年代表围坐畅谈时政热点感悟,在B站等二次元文化盛行的平台点赞量持续走高,开启时政新闻 “青春化” 表达的全新篇章,一改以往严肃刻板印象,吸引大批 90后、00后新受众。对比2023年,年轻受众群体时政新闻触达率提升30%,为时政传播注入蓬勃朝气与新鲜活力。
部分重大时政活动报道大胆跨界,引入前沿科技,开启奇幻观感之旅。如湖南日报运用VR全景展示省重点项目施工现场,读者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仿若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火热建设一线,感受发展的磅礴力量;《湖南新闻联播》AR虚拟场景还原历史决策时刻,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身影在客厅电视中浮现眼前,坚定话语回响耳畔,增强新闻厚重感。观众沉浸感反馈良好,社交媒体上相关报道分享量显著提升,传播效能较常规报道提升约40%,技术为时政新闻披上“炫酷外衣”,瞬间拉近受众心理距离,让新闻从纸面、屏幕中“跃出”,变得可触可感。
论是讲述脱贫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闻,还是报道非遗传承与城市建设结合案例,湖湘文化基因如灵动丝线贯穿时政叙事始终。如报道湘西州乡村振兴时,记者深入苗寨、土家村落,深挖苗族、土家族民俗风情融入产业路径,古老的苗绣经现代设计成为时尚文创爆款,土家族吊脚楼修缮后变身特色民宿,吸引四方游客。湖南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报道引发游子思乡潮,外地游客关注热,社交媒体 “打卡湖南最美乡村”话题衍生,文化附着力让时政新闻更具“烟火气”,地域特色内容阅读分享量常居高位,月均超百万次,成为展示湖南魅力的一扇绮丽之窗。
针对城市居民,新媒体政务号聚焦社区改造、教育医疗资源优化,以图文并茂长图、H5形式呈现精细规划。如长沙某区“未来社区”蓝图以3D长图展示,居民点击可查看绿化布局、智能设施配备详情;面向农村受众,“村村响”广播与县级融媒体移动端联动,用方言解读惠农政策,从粮食补贴发放标准到新农合报销流程,确保信息“进村入户”,受众接收准确率超90%,这种分众化策略使不同群体各取所需,增强传播针对性,减少信息“损耗”,让时政新闻精准“滴灌”到每一位受众心田。
据泽传媒大数据监测显示,湖南省全网时政新闻总曝光量截至2024年12月末已超百亿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45%。其中,社交媒体端贡献超七成流量,短视频播放总量达50亿次,涨幅超60%,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为传播的超级“流量池”;网络端同步直播观看人数稳定增长,单场最高超300万,“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互动频繁,形成传播闭环;新闻网站、客户端的日活用户数也稳步攀升,“新湖南”客户端日活突破500万,传统媒体 “地基” 稳固,新媒体 “大厦” 高耸,融合构建起强大传播力场,让时政信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在重大政策出台、突发事件应对时,多元媒体协同引导舆论走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舆论防线。如防汛救灾期间,湖南日报及时发布权威汛情通报,版面聚焦抢险救灾一线英雄事迹,文字传递温暖与力量;新媒体端实时更新救援进展,通过短视频展现军民齐心、众志成城画面,激发社会正能量;政务号回应受灾群众求助,从安置点位置信息到物资发放清单,事无巨细,稳定民心。正面舆论占比超95%,谣言滋生空间被极大压缩,民众对党和政府抗灾举措满意度高达98%,凸显融合传播凝聚社会共识、稳定大局的关键作用,在关键时刻彰显媒体担当,成为社会的“压舱石”。
作为湖南日报新媒体旗舰,“新湖南”客户端宛如一座功能齐全的“数字城市”,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界面简洁大气,时政频道24小时滚动新闻,“政策解读”专栏邀请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解读要点,“个税改革新变化”一文阅读量超20万,让复杂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湘问”板块搭建政府民众沟通桥梁,2024年共处理民生诉求超10万件,办结率90%,民众信赖度与日俱增,月活用户超千万,成为湖南省内了解时政、反映民情首选平台,以信息服务深度嵌入民众生活日常,让 “指尖上的政务” 触手可及,成为民众生活的贴心助手。
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日报新媒体联合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打造“守护长江·湖南担当”融媒体专题。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影像对比等技术,全景呈现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成果。制作40分钟专题纪录片,电视端播出收视率预计达3%以上(泽传媒大数据模型预测,下同),全网传播量目标7000万次以上。
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起“守护湖南母亲河”话题挑战,鼓励市民拍摄身边江河湖泊生态变化,话题播放量目标超4000万次,激发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湖南新闻联播》推出“绿韵潇湘·生态红利”系列报道。深入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聚焦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模式,展现企业清洁生产、园区循环发展实践。以短视频、图文直播形式呈现,单条视频播放量预计超25万次,点赞超3万。举办线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论坛”,邀请专家、企业代表研讨,场均参与人次超2万,为绿色发展注入智慧。
新湖南客户端联合工信、科技等部门,打造“中部脊梁·湖南制造”融媒体专栏。聚焦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湘潭钢铁等优势产业集群,运用3D建模、VR全景展示等技术,呈现智能制造车间、研发实验室场景,预计专栏文章平均阅读量超5万次,单条项目介绍短视频播放量超30万次。深度报道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案例,文章阅读量提升30%,凸显湖南制造在中部乃至全国的竞争力。
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科创潇湘·点亮未来”系列节目。关注岳麓山实验室、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科创高地,报道超级计算机、种业创新、视频技术前沿成果,运用动画演示、专家解读,将复杂科研通俗化。每期节目30分钟,电视端收视率预计2.5%以上,网络端单期播放量超40万次。配套短视频推送,单条平均播放量超20万次,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潇湘晨报新媒体打造“湘韵千秋·文化瑰宝”专栏。深入挖掘马王堆汉墓、凤凰古城等文化遗产内涵,邀请非遗传承人线上教学、展示湘绣、湘西竹编技艺,文章平均阅读量预计超4万次。制作“湖南非遗之旅”VR体验H5,以互动展现传承场景,参与人次目标超60万,让古老文化“活”起来。
湖南旅游广播联合景区、旅行社,推出“畅游湖南·四季精彩”系列报道。依四季推荐张家界、衡山等景区线路,拍摄5-8分钟短视频展示美景、民俗、节庆,单条播放量预计超30万次。在微信、微博发起“湖南最美打卡地”话题,话题阅读量目标超5000万次,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提升湖南旅游品牌知名度。
湖南卫视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打造“三湘沃野·产业兴农”栏目。聚焦安化黑茶、石门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采访农户、企业家,展现产业发展历程与致富故事,每期节目30分钟,电视端收视率预计2%以上,网络端单期播放量超30万次。配套短视频推送,单条平均播放量超15万次,为乡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红网时刻APP开设“美丽乡村·湖南样板”专栏。利用无人机航拍、VR全景等技术,展示浏阳柏加镇、湘西十八洞村等乡村建设新貌,包括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等方面。专栏文章阅读量平均提升30%,VR全景体验页面访问量超150万次,吸引游客、投资助力乡村振兴。
在湖南省两会、全国两会、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等活动期间,芒果TV APP运用5G + VR/AR技术打造“全息现场·沉浸两会”“金鹰奇幻游”等直播体验。观众借助VR设备身临其会,实时切换视角观看会议进程、展览展示,预计每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1200万,平均观看时长超25分钟,提升活动影响力与公众参与感。
株洲晚报新媒体与文物保护单位合作,针对炎帝陵、醴陵古窑址等历史遗迹,推出AR历史导览。游客扫描特定标识,即可通过手机屏幕看到昔日祭祀场景、瓷器烧制复原,相关报道因互动体验阅读量提升40%,让历史文化触手可及。
腾讯湖南联合媒体发起“我眼中的湖南2025”话题征集,涵盖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鼓励网友拍摄照片、短视频分享身边变化,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传播,话题总阅读量目标超1.8亿次,精选作品在户外大屏、地铁公交屏展示,激发市民家园自豪感。
“湘易办”政务小程序开设“时政民意直通车”板块,市民可就关心政策法规、项目建设提意见。结合AI智能分类、人工审核,确保建议有效处理,年征集意见超4万条,处理反馈及时率超90%,提升公众参政议政积极性,实现民意从收集到落实的高效流转。
内容定制精准推送。如《湖南新闻联播》升级智能推荐系统,依据观众地域、年龄、职业等标签,推送个性化时政新闻。如向洞庭湖区渔民推送渔业生态保护政策,向长株潭科技从业者推送科研扶持政策,个性化推送内容点击率预计提升35%以上,增强用户粘性。
视听呈现品质优。如湖南日报、湖南广播电视台的APP全面适5G 网络,提升高清视频、全景图片加载速度。引入虚拟主播,在早晚高峰时段用短视频播报时政简讯,单条视频播放量预计超15万次,以新颖形式吸引年轻受众,巩固主流媒体舆论阵地。
行业细分聚焦受众。如“湖南工程机械视界”微信公众号专注工程机械产业动态、技术创新,精准吸引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关注,2025年粉丝量预计增长60%,突破40万大关。定期举办线上“工程机械技术研讨会”,为行业交流搭建平台,每场研讨会参与专家、企业代表超15家,推动产业升级。
地域特色凸显优势。如郴州日报新媒体扎根南岭福地,打造“郴州山水”抖音号,分享东江湖、莽山等自然风光及特色农产品,单月新增粉丝超2万。联合电商平台开展“郴州好物”直播带货,推广本地优质产品,年销售额目标超3000 万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区域联动协作。长株潭城市群与湘南、湘西地区媒体组建联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等时政热点,联合采访、同步报道。如“长株潭—湘南产业对接”报道,两地媒体统一发声,稿件互荐互转,跨平台曝光超3000万次,为区域均衡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