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焦DeepFocus
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微视频 | ... ·  昨天  
独立鱼电影  ·  下架两次的国产神剧,突然翻红了 ·  4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赵薇被强制执行8488元,名下公司涉案400多起 ·  3 天前  
豆瓣电影  ·  最高9.4,这些仙品级国产剧,怎么都看不腻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焦DeepFocus

陀螺戛纳日记 Day3:《托尼·厄德曼》式的爆款出现了?!

深焦DeepFocus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20 14:28

正文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5.17〜28,2017


 陀螺观影日记

编|尼侬叁

DAY3


最开始几年来戛纳,每次看完电影尤其是主竞赛电影后,一走出放映厅,第一时间就是拿出手机标记豆瓣发微博推特,短评还写的特别浮夸,记得当时看完《阿黛尔的生活》后发了一条什么“女的看了变弯基佬看了变直,法哈蒂佩恩科恩兄弟都可以洗洗睡了”这种其他人看起来特别像在博眼球求转发的短评。后来福茂在一篇采访中批评社交网络让记者影评人评论电影不经过思考和分析,我还挺不以为然,觉得评论电影多多少少都会归于主观感受,尤其是在戛纳电影节那么大的观影强度下,会让人相信并依赖观影量带来的个人观影经验和主观观影感受。但这两年来我的观点有点改变了,也有点理解为何福茂会这么批评了。


电影节既然设立媒体场,就是让记者影评人看了后能发表评论,前提是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电影记者一个影评人,要有跳脱自己主观观影感受去分析去思考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一个看完就打分的影迷,那也算是一种失职嘛。当然,这更多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可能强行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比如李迅老师可能就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思考,而我可能就需要几个小时来消化,对于不同电影也不一样,《神圣车行》《冬眠》这些总要时间消化吧,《最后的模样》还需要消化吗?你看,这又是主观的判断,凭什么《最后的模样》就不需要消化了?昨天跟朋友吃饭时讨论这件事,我就说,想想看去年看完多兰《只是世界尽头》,有多少人的“观感”是好的?那么疲惫的状态下被片中几个角色莫名其妙的从头吼到尾还全是大特写,观感能好吗?《私人采购员》神神叨叨的鬼剧情《霓虹恶魔》弱智苍白的对白《美国甜心》毫无节制的流行歌和派对狂欢,观感能好到哪里去,但如果我们完全根据不太好的观感第一时间对这些电影做出评判,而没有一个更系统更认真的评论过程,那其实相当于白看了,毕竟要骂一部电影实在太容易了,主竞赛你可以从头骂到尾可能到最后都会有很多人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但在这之前你总得留出点时间想想其风格和内容是否统一,总得想想其极端的风格形式是否成立,想想这些缺点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想想导演创作的目的。所以我也经常说,在电影节上最怕看到《石之痛》《爱之谷》这些完全没有任何印象的片,而不是那些因为剑走偏锋而被骂被讨论的片,平淡无奇才是电影节的真烂片嘛,否则都改成奥斯卡给《万物理论》颁奖得了。我这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这人也没啥文化,对电影史也没有啥了解,目前只能凭借贫乏的个人经验尽量去跳脱主观感受了。


【主竞赛】《玉子》★★★★


这就可以说到今天早上主竞赛媒体场《玉子》了。故事还是很简单,就是一个韩国小女孩要把她的转基因大猪宠物从美国邪恶公司手中抢回来,戏剧冲突的设置和处理也完全是能怎么简单就怎么简单。整体来说这还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不管它在哪个单元,这样以素食环保为主题的政治讽刺寓言,跨国跨文化的大制作,就像升级版的《汉江怪物》,只是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之前看预告还担心那猪的特效会有点山寨,结果真牛逼啊,在城市里面到处跑到处撞,毫无违和感。尤其喜欢前半段韩国戏份,高速公路到地下商场的高潮戏堪称全片华彩段落,再次体验和感受到了奉俊昊那股劲儿,激动得我都想起立鼓掌了。后半段最大的问题是纽约大街上那场戏,可能由于拍摄难度导致那场戏有些失控,无论是调度还是后期剪辑,另一个问题是后半段叙事视角脱离了小女孩,被公司女魔头和动物保护组织的小屁孩儿们取代,感觉就有点散了,但最后的屠宰场段落又很赞。看的时候总会想起宫崎骏的电影,很多元素和人物设计甚至镜头都能在宫崎骏电影里面找到对应,甚至让我猜测整部片的创作初衷就是奔着“真人版宫崎骏电影”去的。外媒那边好评居多,《卫报》直接甩五星满分,Indiewire主编同时也是本届影评人周评委之一的Eric Kohn给了B+的好评,倒是中国媒体这边全是中评和差评,差异那么大还挺奇怪。后来跟奉俊昊脑残粉云中聊了下,他也是觉得有点遗憾和失望。


幕布拉开前


幕布拉开后


今天放映《玉子》还有个所有记者都在谈论的小插曲。大家都预想到片头出NETFLIX时现场会有大量记者“BOOOOOO”以示抗议支持电影节同时也会有人鼓掌以示支持NETFLIX,结果影片开始后现场上千记者越来越闹,踏脚乱吼起哄,坐在一楼的记者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有朋友给我发微信问坐在二楼的我什么情况,其实是位于上方的幕布没有完全升起来,导致整个画面上半部分被截掉了,斯文顿的额头都不见了,当然要闹,不然怎么看下去啊。闹了十分钟后终于停止放映,过了一会儿幕布才升起来,然后又重新放了一遍。后来有人开玩笑说电影节是故意的,毕竟这次NETFLIX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刚好第一部NETFLIX电影的媒体场又出放映事故,弄得戛纳电影节立马发布官方道歉文。再后来记者跟奉俊昊提到这事,奉俊昊倒挺开心,“这样大家就能看两遍片头啦!”


电影宫的厕所是个神奇的地方,尤其是在片长两小时以上的影片放映前,经常在厕所里面碰见熟人,今天早上在卢米埃尔大厅的厕所碰见《生吃》制片人,我刚洗完手,还是湿的,刚进厕所的对方已经把手伸出来,我下意识把手伸出去,结果一握手人家还以为我满手是尿;晚上德彪西大厅的厕所更是人多,因为那片将近两个半小时,我刚走进厕所,就看到以前的历史老师现在是影评人周短片选片人在尿池嘘嘘,他先看到我,然后很尴尬的笑了一下,我也很尴尬的笑了一下,发现只有他旁边的尿池有空位,就只能更尴尬的站了过去...

昨天说好了要多看几部,所以看完《玉子》后立马就去巴赞厅看非竞赛展映的纪录片《脸庞,村庄》。


【非竞赛展映】《脸庞,村庄》★★★★


瓦尔达和JR一起拍的这部纪录片主要讲两人在法国拜访各种小镇,听当地人诉说他们的故事,再用JR招贴巨型摄影照的方式根据这些故事创造艺术作品,追寻那些正在或者已经消逝的回忆,两人的互动非常有趣,还要各种拌嘴,尤其是瓦尔达奶奶太可爱了,杀手锏是最后落脚到电影史,当瓦尔达开始回忆新浪潮,回忆起雅克,回忆起戈达尔和安娜,两人在卢浮宫重演《法外之徒》,甚至两人还跑到戈达尔在瑞士湖边的家想让他出镜结果被放鸽子导致瓦尔达泪流满面,全场记者没有一个不为之动容,后来大家都说,这片比目前任何一部主竞赛影片都要好看,多么耳熟的评价啊,几乎年年都有。后来看《脸庞,村庄》的官方红毯场视频,全场观众起立为瓦尔达鼓掌长达十分钟,老奶奶当场热泪盈眶很是感人。

和朋友一起午饭后因为要去跟西班牙制片人开会,很多朋友都去看导演双周克莱尔德尼的开幕片我也没看成,会后去惠普媒体站安心敲字等待晚上的主竞赛电影媒体场,按照惯例,这两天必爆一部,会不会是今晚的这部呢?


市场国际村的中国馆


惠普赞助的媒体站


媒体站外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周末,戛纳电影节人数暴增,按理说像《自由广场》这样瑞典导演没啥大明星的主竞赛影片不会特别热门才对,结果是晚上7点德彪西厅的媒体场爆满,很多蓝色证件甚至一些粉色证件都没能挤进去,只能坐等晚上10点那场。


【主竞赛】《自由广场》★★★★


《自由广场》讲的是哥本哈根一个博物馆的策展人,为了找回自己被偷的钱包和手机而引出的一连串事件将他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由于《游客》的大获成功,让大家都对《自由广场》期待颇高,媒体场现场的反应也很好,笑浪一波接一波,欢乐气氛颇有赶超去年《托尼·厄德曼》的架势(刚好《托尼·厄德曼》也是在第三个晚上放映的)。电影整体还是一个有点荒诞的讽刺喜剧,但比较《游客》的凝练集中,《自由广场》想表现的有点太散太繁重了,放了很多东西进去,以难民问题为中心,涵盖对当代艺术界、中产阶级、社会诚信、言论自由、政治正确等等各方面的批评,尽管叙事线足够清晰明确。个人最不喜欢的一点是,在两个多小时的辛辣讽刺后,还留了一个非常说教的尾巴,似乎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但不可否认的是,《游客》的很多优点都延续了下来,伴随着聪明、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且精彩的讽刺笑料,导演同时给观众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情绪,有几场戏甚至有了恐怖片的惊悚感。这部片是最后被后补进主竞赛单元的,目前感觉后补原因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时长问题,现在140分钟已经显得过长了,很多戏其实都可以再精简,不知道后补前是不是更长。

最后神棍总结下目前已看的五部主竞赛的夺奖相,《无爱可诉》和《自由广场》都是剧本一流,如果非要拿导演奖也说得过去,但其实《寂静中的惊奇》更值得拿导演奖,因为剧本弱显得导演技术更突出,《木星之月》也是炫技片更偏重导演,《玉子》有点尴尬,真要有奖的话可能也就拿一个评审团小奖?目前暂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演啊,只有《自由广场》的男主勉强可以角逐影帝,所以我才说,影帝其实是五方的。

明天主竞赛是两部法国片《120分钟一击》和被大家普遍不看好的《敬畏》,一种关注有中国导演李睿珺的《路过未来》还有圣丹斯的《风河谷》,明天我继续写但可能写不完而且又是周末,所以明天就暂时不更新了。

最最后插播一下,这次还是会有猜大奖赢取纪念品的活动,戛纳电影节70周年纪念品极具收藏价值,不要错过了!


【中国媒体评分表】


【银幕场刊评分表】




【深焦戛纳电影节报道】


DAY 0

戛纳,一颗七十年的电影胶囊


DAY 1

戛纳70周年,给我们看了一部删减版的开幕片

《无爱可诉》的亲子悲剧,徒有其表的社会寓言

戛纳,继续在沙滩上搞搞基吧


Day 2

这部怪力乱神的主竞赛片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托德·海因斯新片有人觉得感动,有人却觉得无聊……

陀螺戛纳日记 DAY1&2:没有市场证也没能粉加点只能默默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