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意图

短文二则:阅读的三种心境

每日意图  · 公众号  ·  · 2024-12-10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公众号·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 Jinhee Lee

“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阅读的三种心境
王安忆
阅读的心境很重要,因文章是另一种现实,要走进去,亦是需要契机的。在这个契机之下,自然地放弃了日常周遭的一切,接受了一个虚拟的存在,对此建立起全部的信赖。
这契机全靠心境来完成,因为阅读是彻底个人的活动。而且是静止的,没有任何外部的联合与合作,就靠自己了。
我想,首先是安宁。神定气闲。阅读的节奏与呼吸合拍,有一种流利,但必须保持均匀的速度,否则会“滑”,滑过去,还是进入不了。所以速度是要自觉保持的。在一种有节律的速度之下,你会遵循着语言的轨道,暂时告别身边的现实,进入另一个存在。那是由一种单纯的材料——文字建筑起的生活,它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借此才能转化为声色情景。
所以,其次是全神贯注。文字在精神的闭关自守中,会百般活跃,它们原来是那样一种有机的物质,左右逢源,生长出别样的图画。此时,其实你的想象力已开始工作,沿着文字铺陈的道路,制造出果实。
这就是第三,思想的激发。你从阅读中攫取多少果实,最后就取决于思想激发的程度。
总之,阅读就是体验另一种现实,这可在我们有限的经验与时间中再创造经验与时间,但它不是身体力行,而是由心境完成,所以,我们就需要训练心境,使之利于阅读。

技巧的价值
沈从文
“技巧”两个字,似乎包含了纤细、琐碎、空洞等等意味,有时甚至于带点猥亵下流意味。
对于小玩具小摆设,我们褒奖赞颂中,离不了“技巧”一词,批评一篇文章,加上“技巧得很”时,就隐寓似褒实贬。 说及一个人,若说他“为人有技巧”,这人便俨然是个世故滑头样子。
总而言之,“技巧”一字已被流行观念所限制,所拘束,成为要不得的东西了。
《诗经》上的诗,有些篇章读来觉得极美丽,《楚辞》上的文章,有些读来也觉得极有热情,它们是靠技巧存在的。
骈体文写得十分典雅,八股文章写得十分老到,毫无可疑,也在技巧。
前者具永久性,因为注重安排文字,达到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亲切,妥贴,近情,合理的目的。 后者无永久性,因为除了玩弄文字以外毫无好处,近于精力白费,空洞无物。同样是技巧,技巧的价值,是在看它如何使用而决定的。
就“技巧”一词加以诠释,真正意义应当是“选择”,是“谨慎处置”,是“求妥贴”,是“求恰当”。
一个作者下笔时,关于运用文字铺排故事方面,能够细心选择,能够谨慎处置,能够妥贴,能够恰当,不是坏事情。
假定有一个人,在同一主题下连续写故事两篇,一则马马虎虎,信手写下,杂凑而成;一则对于一句话一个字,全部发展,整个组织,皆求其恰到好处,看去俨然不多不少。这两个作品本身的优劣,以及留给读者的印象,明明白白,摆在眼前。
一个懂得技巧在艺术完成上的责任的人,对于技巧的态度,似乎应当看得客观一点的。
也许有人会那么说:“一个作品的成功,有许多原因。其一是文字经济,不浪费,自然,能亲切而近人情,有时虽有某些夸张,那好处仍然是能用人心来衡量,用人事作比较。至于矫揉造作,雕琢刻画的技巧,没有它,不妨事。”
请问阁下:能经济,能不浪费,能亲切而近人情,不是技巧是什么?
所谓矫揉造作,实在是技巧不足;所谓雕琢刻画,实在是技巧过多。是“不足”与“过多”的过失,非技巧本身过失。
艺术同技巧原本不可分开,莫轻视技巧,莫忽视技巧,莫滥用技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