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人智库
千人智库致力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专家资源,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和分析,为各类客户提供独立且有见解的智力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23 小时前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23 小时前  
中国电建  ·  共庆华诞|跨越75周年的电建印记⑦ ·  3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美国数十万户断电 ·  1 周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青海格尔木一地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官方通报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人智库

Springer 大撤稿事件反转?部分中国作者可能受冤,期刊存在严重问题

千人智库  · 公众号  ·  · 2017-05-23 10:25

正文


前不久,107篇中国学者发表于《肿瘤生物学》的论文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遭撤稿,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恶劣前所未有,国内学术界一篇哗然。然而,Science 新闻组在跟踪报道中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撰文  张士超

 

事件回顾

 

2017年4月20日,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Springer)发布声明称,107篇已发表于《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的论文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此次撤稿规模之大,创下学术期刊单次撤稿量、单期刊撤稿总量、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量的多重纪录。遭撤稿的107篇论文全部来源于中国作者,牵扯百余家国内高校、医院,其中不乏知名大学和三甲医院。


参与调查的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 Peter Butler 曾表示:“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中国科协就此事会见施普林格方面时指出,作者和第三方确有过错,但出版方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研圈往期报道:

惊天!107篇中国学者论文涉嫌造假遭 Springer 撤稿,创撤稿数量最高纪录(附完整名单)

多位三甲院长独家回应107篇论文被撤

施普林格撤稿,中国科协喊话:出版集团也有责任


作者是否无辜?


这次遭撤稿的论文并未涉及抄袭、伪造数据等传统造假模式(至少目前未有报道),而是涉嫌“同行评审造假”。即论文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推荐一名并不存在的审稿人,并署自己或合作者的邮箱。(亦有人推荐真实存在的同行专家,但在署邮箱时造假)这样一来,“运动员”自己就成为了“裁判员”,从而得到“理想成绩”。


如果作者本身无意造假,只是把论文托付给第三方公司投稿,而第三方公司为了“包发表”,伪造了评审人,作者完全被蒙在鼓里呢?


事实上,即使作者对第三方公司的舞弊行为毫不知情,也不能洗脱罪责。根据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计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于2015年底联合发布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委托第三方投递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行为,已被列为学术不端。“委托投稿”不仅是对自己的科研成果不负责,也违反了我国科研管理明文规定。


但是,根据 ScienceInsider 报道,已有多位中国作者“申冤”,表示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都是亲自进行,并没有寻求所谓的“第三方公司”。


难道伪造的审稿人其实是《肿瘤生物学》的编辑自己选的?


施普林格发言人承认,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每个期刊都会有自己的审稿人数据库,审稿人与期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次审稿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问题是,如果伪造的评审人通过其他作假文章“混入”了期刊乃至整个出版集团的审稿人数据库,他们可能会再受期刊编辑指派,一而再再而三地审文章——结果当然是一律通过。这些作者或许会惊讶于自己的文章被“快速接收”,但绝不会想到背了伪造同行评审的黑锅。


“您呼叫的编委已去世”


ScienceInsider 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了《肿瘤生物学》编委会的每一位成员,发现了更多问题:5位被《肿瘤生物学》列入编委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与该期刊毫无关系,或多年以前就已终止合作。另有多名编委由于从原机构离职等原因,留下的联系方式早已不可用。


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原主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Harald zur Hausen 表示,他对自己被列入编委会完全不知情,也不记得曾经为该期刊审稿;瑞典于默奥大学荣誉教授  Torgny Stigbrand 要求“立即移除”他的名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副教授 Donna Pauler Ankerst 称他已于2013年退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 Abraham Fuks 则表示已有至少15年未与该期刊或协会联系……最夸张的是,早在2013年就已去世的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学 Manfred Rajewsky 也赫然在列(期刊转让至 SAGE 出版集团后已被移除)。


未经学者同意将其列入编委会,是无良期刊“撑门面”的常用手段之一。编委会在期刊文章质量把控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编委会成员根本不存在,文章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谁之过?
 

《肿瘤生物学》在2017年1月之前都由施普林格集团出版,目前已转让至另一学术出版方 SAGE 旗下。但施普林格方面称,该期刊自始至终都由国际肿瘤学与生物标记协会运作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ncology and BioMarkers,ISOBMScienceInsider 联系数位协会成员,均未收到回应;该协会官网目前已无法打开。


如果确实全程“自力更生”,这些中国作者当然可以洗脱罪责。但无论事件原委如何,作为出版者和质量控制方的期刊都难辞其咎。4月底事件曝光之时,早有人质疑《肿瘤生物学》是否为正规期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更是直指该期刊为“掠夺性期刊”,并呼吁建立掠夺性期刊黑名单。


但《肿瘤生物学》并非传统意义上“一手交钱、一手发文、无视质量”的掠夺性期刊。开始收取1500美元/篇的论文处理费,也是 SAGE 集团接手之后的事情。在2016年12月之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并不收费。事实上,《肿瘤生物学》有例行的同行评审流程,但是编辑在选择审稿人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渎职行为。


《肿瘤生物学》杂志的新东家 SAGE 集团表示,在2016年12月期刊移交之际,SAGE 已与 ISOBM 商议决定重组编委会,革新“已在进行中”,目前提交至《肿瘤生物学》的论文会提交给至少两位非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进行评审。


施普林格集团发言人则称该集团正在开发新工具,用以改进同行评审流程、协助验证审稿人身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另外,此次大规模审查涉及多个期刊,由于审查仍在进行中,目前尚不能公布具体情况。也就是说,《肿瘤生物学》很可能并不是唯一曝出大量问题的期刊。


阅读更多


▽ 故事

· “40%的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这份结论惊人的调研,到底说了什么?

· 你被骗过吗?7种操纵数据的方式,第7种让无数人中招

· 独家 | 还原宇宙起源“诺奖级”论战,特邀学界大咖深度解读

· 每周减一斤!新型减肥药公布临床结果

▽ 论文推荐

· 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竟在同时形成 | Science 论文推荐

· 白凡、谢晓亮团队与张宁团队揭示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特征与癌症转移机制 | Genome Research  论文推荐

· 导入细胞表面抗体,对抗艾滋病 | PNAS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5 月 11 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5 月 12 日


内容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