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国家周刊
传播财经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判罚8000多万!抖音副总裁回应抄袭案 ·  15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再创纪录!《哪吒2》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观影人次 ... ·  15 小时前  
e公司官微  ·  秒速封板!A股两大板块,多股涨停! ·  19 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  百万房山人进城,堵在杜家坎 ·  昨天  
财经网  ·  今日,马云现身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国家周刊

一些药企经销商虚开发票形成非法利益链

财经国家周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19 19:09

正文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 张云龙 刘懿德


一款头孢类药物,药企底价每盒22元,开票价每盒92.13元;一款“水解蛋白”,药企底价每盒7.9元,开票价每盒60.77元……巨大的价格差通过种种虚开发票的手段“洗白”并“提现”,成为不法经销商牟利和商业贿赂的资金来源,导致部分药品价格从源头就虚高。

为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国家在医药行业推行“两票制”改革,避免之前药品销售过程中通过多次开具发票,“层层加价”的弊端。然而,公安机关在办理两起特大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的过程中发现,在药品经销环节,依然存在打“擦边球”突破“两票制”的情况,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源头虚高药价、药品经销商利用“空壳公司”虚开发票、药品配送企业通过“行贿”干预药品采购、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受回扣等乱象仍存,相关的成本都体现在药价中,并最终由购药群众和医保资金买单。

全国2800多家空壳公司虚开发票逾110亿元

2022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先后侦破两起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这两起特大案件,揭开了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的秘密。

据办案民警介绍,2021年底,乌兰浩特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发现本市6家医药推广类公司开票MAC、IP地址和企业登记办税人信息高度一致且企业存续时间短、经营状态异常,无经营地址,无员工缴纳社保,存在虚开发票嫌疑。经过进一步侦查,从6家空壳公司关联出44家空壳公司,并发现以上空壳公司为药品生产企业虚开发票。进一步进行三次数据穿透发现,全国有1700多家此类空壳公司,这些公司虚开发票金额价税合计超过60亿元。

办案民警在多地药企调查虚开发票所对应的药品时发现,这些药品有两套价格,即底价和开票价。办案民警在2024年办理案件过程中,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姜某某。据他交代,药企先把药品按“开票价”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医疗机构。交易完成后,药企再把“开票价”与“底价”之间的差价,返还给经销商。

办案民警经过调查比对发现,涉案的部分药品中,“开票价”平均为“底价”的2倍至3倍。乌兰浩特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张冶说,这些巨大的“剪刀差”额度,最终都通过虚开发票得以“提现”。

为确保药企返还差价的行为在形式上符合规定,经销商会利用空壳公司向药企提供“咨询”“会议”“推广”等虚假服务合同资料,以及与差价金额相对应的发票。待药企把返还的差价支付给空壳公司后,经销商对利益进行再分配。

这种情况催生了一批专门虚开发票的空壳公司。据乌兰浩特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靖盟祥介绍,仅姜某某犯罪团伙就从2019年以来,通过实际控制的20多家公司,累计虚开了2000多万元的医药领域发票。经缜密侦查和大数据手段分析,在2022年、2024年先后侦破的两起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件,通过数据建模透视,共在全国排查出2800多家此类空壳公司,虚开发票价税合计逾110亿元。

医生开药有“回扣” 群众和医保基金为高价药买单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控制药品价格,国家于2017年试点推行“两票制”改革,并于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开具一次发票,药品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具一次发票。

在推行“两票制”改革之前,药品购销过程由多级药品代理商通过层层加价开票的形式完成。由于中间环节多、隐形支出多等因素影响,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到患者手中,价格虚高。兴安盟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局长刘洪波说,“两票制”只允许药品有一次经销环节,从程序上缩短了药品销售流程,使得药品销售环节回扣、返利等费用无法像过去一样通过多次开票进行消化,使药品价格透明化,有利于降低药价。

“然而仍有部分医药代理商突破制度限制,在长期运营中找到了新的牟利方式,虚开发票就是一种主要手段。”刘洪波说,为了规避政策,药品生产企业销售模式由从前“底价”销售改为“高开”销售,药品出厂即高价,且高价开具销售发票,高出部分资金作为销售提成回扣。

在这个非法利益链条上,不只有药企和经销商,医疗机构也是重要一环。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药企返还的药品差价金额,并非全部由经销商独占,经销商还要给医疗机构的医生送“回扣”,以确保医生在向患者开药的过程中更多地选择此类药品。

在“回扣”刺激下,一些医生大开处方,滥用药、过度用药情况泛滥,导致没有“回扣”的廉价药少有问津。国家医保局谈判成功的一些药品,在一些医生的处方下并未“畅通无阻”,而是被其他价高同类药品代替,最终患者和国家医保基金为高价药买了单。

据乌兰浩特市公安局调查发现的数据显示,一款名为“银杏叶”的药品,底价每支8.5元,售价每支25.28元,医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4元;一款名为“头孢唑肟钠”的药品,底价每支6.5元,售价每支16.5元,医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2.5元。经测算,药品提成金额普遍占药品开票价与底价差额的两成以上。

据多名医生介绍,给药品“回扣”的人员比较固定,都是医药经销人员,每次给的钱都是现金,给钱过程很隐蔽,给每个医生的金额各不相同。一位呼吸科医生说,他们把钱给值班大夫,值班大夫再根据科室医生的考勤情况分给其他医生。一位内科医生说,“他们都是悄悄过来,我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

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在2022年侦破的一起特大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件中,也发现了此类问题。经调查发现,有15家医院的数百名医生涉嫌收取药品“回扣”。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将相关线索移交有关部门后,一批收取药品“回扣”的医生接受了党纪政纪处分,相关违法所得被追缴,仅其中1款药品,相关医生主动上缴的违法所得就达306万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