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溶 佛 法
SANGHATALK EP266
Part1
星巴克在被商家广告的引导下似乎变成了一种生活的姿态。很多人,尤其是文艺小年轻们很喜欢买杯星巴克,然后拍一张照,发个朋友圈:“我在星巴克噢,嗷嗷嗷~~~”他们是否真的喜欢喝咖啡我不知道,总之我对咖啡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不会去想着喝,假如有的喝也可以喝些。我能把它咽下去,纯粹只是觉得它的口味我还能接受,而不是我喜欢它。总之,咖啡对于我来说,可有可无,不是爱好品,更不是必须品。
之前有人给了我一包咖啡,还特别强调是从日本带的!很贵!确实,看那华丽的外包装,就感觉很高级的样子,是真的“咖啡”哦,纯的哦,不是那种调好加了奶精和糖的速溶咖啡。可是,对于我这种非咖啡发烧友来讲,这种咖啡又苦又酸,我真的感受不到它的“美”。
后来,那朋友发来一张图片,两种咖啡,一种是之前那个日本的!贵的!一种是星巴克的,问我还要不要喝。我说好,但不要日本的!贵的!朋友以为我对日本有偏见,问我日本的怎么了。我说那个不好喝,之前你给过的那个有些甜味儿的还蛮好喝。朋友说那就给你星巴克的吧。当时,我以为那个星巴克的是甜的,在我看来是“正常”的咖啡。后来我收到咖啡后,发现这个“星巴克”和那个“日本的”一样,也是又苦又酸。我就跟那朋友说,这咖啡跟那个日本的一样。朋友可能以为我评价那个咖啡不好,说:酸味重的咖啡不一定不好。我回答说:我不要好咖啡,我要我感觉好喝的咖啡。
是的,对我来讲,咖啡本身好不好不重要,我感觉好喝才重要。
Part2
由此,我联想到了佛法,联想到了我们对待佛法的态度,我们是否也是只要我喜欢的,不要好的?
对法的阐释有两种,一种是真谛,就好比纯的咖啡;另一种是俗谛,就好比加了奶精和糖的咖啡。纯咖啡是又酸又苦,对于没有喝咖啡习惯的人来讲无法体会这东西的魅力,甚至根本无法接受,“纯的佛法”也是除去“情见”的赤裸,是颠覆三观的,令人难以理解,甚至令人感到恐惧。调味后的咖啡,口感比较甜,一般人都能喝,同样的,佛法经过稀释和调味也能变得好理解,容易让人接受,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它的纯正性和直指性。
僧肇大师在《物不迁论》里说:“
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谈而无味
”。这话是说,当我们谈论真实的、纯正的佛法时,往往会违背世俗的常理与认识,不容易被世人理解,可如果只是顺着世俗的认识去说,稍有不慎就容易和真实的佛法相违背。一旦违背佛法正确的义理,就会迷失对诸法的正确认识甚至难以回头。可是如若不顺着世俗的认识,直接阐扬佛的真实义,那一般人听起来就会感觉寡淡无味,心想:“啥玩意,扯淡啊,一点意思没有,不听了!”
Part3
老子
(不是二师父,是老子~)
曾经描述过三种不同根器的人在听闻“道”后的三种不同反应: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意思是说,上等根器的人,听闻了道之后,会勤奋的修习;中等根器的人听了则是半信半疑,左右摇摆;下等根性的人听闻道后,则是哈哈大笑,不光不信,甚至可能嘲笑这个“道”纯属扯淡,简直就是Bullshit!
《法华经》里佛说:“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直到舍利弗三请后,佛才开始宣讲妙法,因为“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又酸又苦的咖啡,只有那些对咖啡极度发烧的人才能真正爱好,就像对解脱深深渴望的人才能真正直接接受纯正的佛法。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虽然能喝的下去纯咖啡,但却无法感受到纯咖啡的美味在哪里,最多也只是像中等根性的人听闻佛法后半信半疑的状态。当然,还有一些反感咖啡的人,在喝到纯咖啡后,则会立刻吐出来,说到:呸!一股屎味!这就像下士之人,在听闻佛法后,不光不信,甚至产生了诽谤佛法的心理。
那么诸位,要来一杯咖啡吗?来哪一杯?
- 近 期 回 顾 -
小庙里的大师父
呔,请出示你的蝶姐!
你可以用这个方法管管熊孩子
扯不掉的如来衣
找不二
-
投投稿
-
字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