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立鱼电影
电影从未如此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不愧是山姆断货王,好吃到离谱! ·  3 天前  
独立鱼电影  ·  这两个内娱顶流,还是沦为了笑话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立鱼电影

连刷两遍「敦刻尔克」,更加肯定诺兰不是吹神的

独立鱼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9-03 22:28

正文

诺兰新片《敦刻尔克》上映后,话题热度持续发酵。


相较于以往「清一色好评」,这一次的口碑却呈现出两极分化:


有的盛赞这是诺兰十年来最好的作品,水准依旧;



也有的遗憾诺兰这一次失手了,跌下神坛、光环不保;


香玉身边也有朋友反馈:

 

跟诺兰以前的风格不一样啊,平铺直叙,感觉有点无聊。


虽然当时香玉优雅地保持了围笑,但内心却在呐喊:


我们看的是同一部《敦刻尔克》吧?不是删减版吧!


于是香玉再次冲进了影院的IMAX厅,二刷回来,我对《敦刻尔克》的评价还是同之前一样:


诺神还是那个诺神


《敦刻尔克》依然是我目前为止年度最佳院线片



观众会有心理落差,香玉可以理解。


诺兰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烧脑」更是成为了他的固定标签。


《记忆碎片》的倒叙结构、《盗梦空间》的真假虚实、《星际穿越》的物理科幻,甚至连《蝙蝠侠》三部曲,都拍出了漫改英雄的巅峰


观众们已经习惯于他花哨牛逼的炫技,默认他的电影一定会有高智商的反转或开放式的结局。观影过程中随时准备掏出小本本做笔记,待回家后洋洋洒洒写出上万字的分析帖、科普文。


看诺兰的电影,已经被公认是一种秀智商的行为。



于是当他们从《敦刻尔克》的放映厅走出来的时候,就纳闷了:


就这么简单吗?

烧脑呢?高智商呢?牛逼轰轰的反转呢?扑朔迷离的开放式结局呢?

这不就是一个淡出鸟的军队大撤退吗?还要诺兰来拍干嘛!


心理落差产生了,差评也就随之而来。


确实,相较于以往天马行空的虚构世界,《敦刻尔克》是诺兰拍摄的第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


二战历史的真实性与残酷性,从一开始就已经规定了影片的写实基调


但战争电影千千万,《敦刻尔克》却只有诺兰拍得出



他依然没有按照常规的时间线进行故事架构,而是从海陆空三条线交叉剪辑进行,最终进行汇合。


有些人说,这次的多线交叉剪辑难度并不大。相比以往烧脑的设计,这一次基本没有任何理解上的难度。


但容易理解,并不代表就是简单。


要知道,海陆空这三条线,虽然在影片中呈现出的效果是平行交叉进行,但事实上三条线路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防洪堤(40万英军滞留沙滩):一周

海洋(民用船只救援):一天

天空(皇家空军支援):一小时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三条线,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的。


所以当空军那条线都已经击毁好几架敌军时,海船那条线才刚刚看到三架喷火战斗机从头顶飞过;



当汤老师看到载着汤米和他伙伴们的蓝色小船逐渐下沉的时候,陆地那条线上的蓝色小船还搁浅在沙滩上纹丝不动。



当月光石号救起被鱼雷炸懵的基里安·墨菲时,下一个镜头是他在陆地那条线上还衣衫整齐地劝刚被鱼雷袭击的汤米冷静。


而回过头再看才发现,汤米那句「当你自己被鱼雷炸过后再来劝我冷静吧」的吐槽,真是一句成谶。



像这样将时间长度不一样的三条线交织在一起,并且要最后实现融汇到一点,剧本编写难度其实相当之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发生混乱和违和。


但看过片子的观众应该都能体会,整部影片下来故事的进程都非常流畅。


而且剪辑时很有心地把各条线的起伏都贴合在了一起


比如飞行员柯林斯的落水段落,就和汤米一伙人在漏水船内的镜头剪到了一起,把紧张感叠加;



而当救援的曙光出现的时候,三条线也都有着各自的胜利,震撼力翻倍。 


这样的交叉剪辑,你说比不上以前的作品?香玉不服。



我们都知道,诺兰是一个痴迷于胶片、实拍和的IMAX格式导演,因为这是他认为能最大程度呈现真实的方式。


所以一定要看IMAX版!一定要看IMAX版!一定要看IMAX版!


不管是《盗梦空间》还是《星际穿越》,再怎么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都是他靠「虐待」摄影师和道具组实拍出来的



虚拟空间尚且如此,《敦刻尔克》这样基于真实的事件,诺兰更是要把「写实」放到最大。


就拿影片开场的那声枪响来说,音量已经达到了让人生理不适的程度。香玉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也依然有被吓到。


之后的枪响、炮击也是同样,全然不顾观众耳膜的承受力,把炮弹所带来的恐惧感原样压到了观众身上。


尤其是空战过程中,连飞机铁皮震动的声音都是一清二楚。



因为诺兰丧心病狂地直接把IMAX摄影机装到了战斗机的机翼和机舱里。为的,就是真实再现战争时士兵们的直观感受。


不过事实上,战场上真实的枪声比这还要更刺耳,后期已经做了一定的消声处理。


手持54斤IMAX相机跟拍、长时间水下摄影、影史上用船最多的影片、烧500万美元买二战轰炸机……



关于「跟着诺兰拍片是种怎样的折磨」的故事,大家这两天应该也听得不少了,香玉就不赘述了。


总之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就跟他自己所追求的一样:


一个不用戴3D眼睛就能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


以往的战争片,也不乏震撼人心的作品。香玉会被感动或者心生怜悯,但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待战争中的受难者。


但《敦刻尔克》提供的是一种浸入式的观影



你看不到敌人、看到40万的军队、甚至看不到身后的街巷里在发生什么,只知道枪声不断、战火不灭。


影片中所有的画面,都是从片中人物的视角出发的。他们看得到的,你也能看到;而他们看不到的,你也只能等待。


恐惧感往往就来自于看不到的东西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场汤米在船内等待涨潮的戏。


观众和他一样,全然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什么,只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射进来的子弹,和止不住灌进来的海水。


海陆空似乎空间很大,但对于三条线里的角色来说是完全封闭的。一旦危险来临,只能自己面对,而没有任何求助的途径。


我们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四十万英军有三十三万五千人获救,但这过程中谁会成为那六万五千亡魂之中的一个?


没人知道。



整部影片没有高潮,因为几乎全程都是高潮搭配着汉斯·季默的音乐,让人分不开一丝神。


或许这也是诺兰这次缩短片长,只剪了97分钟的原因吧。让每个人镜头都不多余。


香玉很少很少能如此全神贯注的观影,即使是二刷,我依然全程目不转睛。


没有3D效果,但这却是我第一次那么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可怖。


光这一点,《敦刻尔克》就足以被赞扬。



科技手段的进步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但奇观的展现只是最幼稚的起步阶段,真正的高手是能够实现心灵上的震颤。


这时候,技术的痕迹反而会被隐藏起来,不露声色、不喧宾夺主。


也就难怪会有人说:

 

看《敦刻尔克》,竟然有一种「硬科幻」的观影感受。


在众多批评声中,不乏说《敦刻尔克》流于表面,思想性不高。


这部片子没有明确的主角,没有正面人物,设想中的反面人物也压根没有露过脸,没有倾向性的批评或赞扬,甚至让你做个阅读理解总结一下主题思想都有点困难。


任何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都是主观的,而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客观的历史。


所以站在诺兰的角度,一个导演所能做的,就是把观众带回到当时的战场之中去,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恐惧他们所恐惧的。



这其实比任何的说教更有深度。


战争面前无英雄,一切对战争的粉饰,都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参与过战争。


Well done 

辛苦了

What we did is just survival 

我们只是活了下来而已

that's enough 

这就够了


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当他懂得把自己的锋芒收起来的时候,也就离大师更近了一步。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这两个贱人,笑到我从椅子上弹起来了

「敦刻尔克」不是诺兰最佳,却最接近奥斯卡

为蹭热点安利这部剧,我一点都不害臊

今年最像样的超级英雄电影,终于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