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不仅是一条智慧运河,也是一条生态运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交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规划,建设“近零碳”运河样板,创建绿色示范工程。
茅尾海面水色如常、波澜不惊,“绿毯”般的红树林沿着海湾伸展,行行白鹭绕枝而飞,阵阵鸣叫在风中回响。
钦州市茅尾海是平陆运河入海口,也是“海岸绿肺”红树林的保护区,涉及面积超10.57万平方米,总量约19.46万株。为了保护红树林和两岸水域生态,天航局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团队结合施工区域水质环境,选择了最优孔隙率、自带清洁功能的防污帘,阻隔海上悬浮物,减少对红树林的影响。
在一次巡检过程中,项目团队发现有一片红树林“精神状态不佳”,像是染上了病虫害。项目环保总监关野第一时间与当地林业部门取得联系,邀请专家为红树林制定防治病虫害方案,定期对红树林喷洒生物农药、冲洗淡水。经过160天、近500船次的冲洗,15.6万平方米红树林最终完成病虫害治理,红树林重新焕发生机,生长愈发茁壮,成为平陆运河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四航局参建的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泄洪闸旁,有一条不同寻常的“回家路”。
青年枢纽是平陆运河规划3座梯级中的最下游梯级,是平陆运河通江达海的关键点,项目处于江海交接流域,是鳗鲡、赤眼鳟等有洄游习性的鱼类赖以生存的地方。过去,由于水闸的阻隔,下游的鱼类失去了洄游迁徙的路径。为了恢复这一生态通道,青年枢纽项目早在设计之初便开展鱼道的模型试验研究,根据钦江流域特有鱼类的洄游能力,专门设置了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方案。
建了鱼道,还要确保鱼儿“认路”,找到专属它们的3米进口通道。为此,四航局项目团队结合专家意见,联合设计单位对鱼道进口方案认真讨论研究,在进鱼口轴线与河床水流夹角等方面动足了脑筋。团队还根据水位、流速等情况,把鱼道进口安排在电站尾水下游坡段的左岸侧,并将鳗鱼道入口段由垂直竖管改为斜坡式,利用尾水的诱鱼作用引导鱼儿进入。
目前,青年枢纽鱼道已经建设完成,即将投入运行,意味着中断60多年的钦江鱼类洄游“绿色通道”恢复畅通。“这些鱼儿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四航局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项目副总工程师何丽平倍感欣慰。
中交建设者关注的不仅是入海口与出海口的生态保护,更清楚地认识到岸长绿、水长清更是人民所盼、发展所需。为了保护好钦江水源,三航局承建的平陆运河航道9标项目建设伊始,在施工区域布设了全封闭固体浮子式PV防污帘。然而,航道水流冲击大,布设防污帘的导流槽内预留岩坎承受的压力成倍增加使得岩坎出现了坍塌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一个都不能少!”三航局项目安全总监周艳成立即带领项目团队开展调研,在防污帘的位置和布设形式上更加谨慎。经反复验证,项目部最终决定在航道的一侧预留数米的通道,采用半封闭的形式将防污帘设置在裁弯取直段原河道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防污帘承受的水压,使岩坎不受水流影响,很好地解决了岩坎坍塌的问题。”周艳成说。
截至目前,三航局项目团队先后在航道内安装了10道防污帘,安装总长度达650米,守护了钦江一汪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