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海教育电视台秉持“立足教育,面向社会”的办台理念,努力追求“让教育插上电视的翅膀,让电视播撒教育的阳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教育电视台

【视频】语文特级黄荣华、黄玉峰评析2018上海高考作文题

上海教育电视台  · 公众号  ·  · 2018-06-07 17:5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新鲜出炉!本台《升学与就业》栏目在第一时间特邀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黄玉峰为大家做今年作文题目的点评与分析。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黄荣华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核心是‘被需要使我的人生完满’


我觉得今年作文题目的一个核心就是 被需要使我的人生完满” 。我们这样去想一想,今天的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个时代,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可能会对周边的人有所忽略,同时自己被需要的这一点,也会被他人忽略,所以今年作文命题中的这一个引导非常有价值,它是在一个引导之中切中时弊、切问近思的一道作文题。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的话,它也是一个我们的语文教育中的写作教育,它 关注生命成长 ,关注在生命体验中去促进自己的生命成长的 一种写作,我觉得很有价值。



写作空间大,引发考生深入思考


今年的作文题目也很有写作空间,因为当我们拿到这道题的时候,大家可以发现他会反观自身的现实行为,也反观自身的思考、想象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把自身的那些内在的东西找到,所以我觉得考生完全可以 从自身的角度去写作 。此外,考生还可以由自身延伸到社会,再由社会延伸到我们的文化深处。其实我们的文化深处是很很讲求这种“被需要”的,比如“仁爱”中的“仁”字,它是二人,二人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深处是特别倡导人想着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心里装着另一个人,这就是我们说这个仁字所倡导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这道题如果由自身、由当下社会再延伸到文化深处去思考的话,我觉得就很有 文化的纵深感 ,很有意思。如果我们再把这个“仁”字扩大一点的话,我们中国社会是这样的一种“仁”的终身思考,我们再想一想今天整个世界它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往大处说,“人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其实也是可以做一种深刻关联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考生做这么一个关联,但我觉得这道题是引发大家可以 做更深的思考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黄玉峰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平日的思考决定写作的高度


每个人都会有需求, 每个人都能够写得出来,至于写得好和坏,和同学们 平时思考的问题 有关,和大家的 人生境界 有关系。如果你一天到晚想到的是获得而不是想到付出,那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境界不高,或者是如果考生写假话的话,那写出来的东西也一定是有点假的感觉。如果大家能真心感到在现在的社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东西,比如孔子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这种境界体现在文章里面就非常有气度。



从自身角度剖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


每个人的需求是在被需要里面,如果我们不被需要了,那么我也就没有需要了,这之间存在一种 辩证关系 或者一种很 自在 真实 的关系,大家一定要把这种关系很自然地讲出来,通过自己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学习、通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积淀来谈出自己的认识,因为题目叫你谈谈你的认识,这个东西不但要有事实、要有观点,还要把“需要”、“被需要”和“价值”一层一层地把解出来,然后把这种渴望写出来。



- end -



更多精彩 锁定绿叶

欢迎长按 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上海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