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史上第一次,3家公司IPO上会,审核全部被否,市场参与者一片哗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0月到11月,连续两个月,并购重组9次上会,20个项目,审核全部通过。
IPO与并购重组,一直是企业上市的两条道路。那么,到底是选择IPO,还是选择并购重组?二者到底有什么样的实质差别?
表面上看,2017年1月至今IPO上会家数合计466家,比去年全年家数高出了整整69%,让很多市场参与者欢欣鼓舞。
然而,IPO审核速度不甚平稳,历史上的IPO审核曾经多次暂停,但是今年的IPO审核又在加速。
而且,在今年10月份之前,2017年IPO通过率为80.99%;10月份之后,IPO通过率下降到了55.7%。
而并购重组的借壳上市呢?
都说2017年IPO加速,并购重组受到多项政策打压,A股控制权收购交易收到的关注度也下降了。
但是,并购汪研究中心发现,控制权收购交易中,按转让价格计算,“壳”公司市值中位数大约在70亿元左右,均值大约在80亿元左右,这是否就是“壳”的市场底价?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要知道80亿这个数字并不低。
而且,即使是在监管审核如此严苛的今年,并购重组上会通过率依然坚挺,从2017年1月到11月底,并购重组上会审核通过率93.92%。截至2017年11月底,仅仅否决了9家。
本质上说,IPO与并购重组的区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别。
也就是说,IPO的行政化审批色彩更浓,而并购重组则更具有市场化特点。
关于IPO与并购重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每年有多少公司通过IPO上市?又有多少公司通过并购重组上市?
这些公司又是怎样通过了IPO审核?怎样通过了并购重组审核?这些审核的背后是有什么逻辑和真相?
小汪@并购汪@添信学院在并购汪线上课程包中,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线上课程包凝聚一众精英人士实战心血和深度探索,以实务性、策略性为宗旨,既有系统性专题讲解,又能带你把握最新的边际变化。
设计架构尊重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特性,富有弹性。初学者可形成系统性思考方式,资深者可获取更深度、更新颖的趋势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