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因为人生的跑道上,总有人拿第一,总有人落在后,是否能够跑在前面,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或许是爸爸妈妈给你的智力不那么足够,或许是你在哪一方面知识欠缺,这些都不怪你。
但是,我不允许你没教养。
教养是什么呢?
是一个温暖的微笑,是一声真诚地道谢,是一次慷慨的分享,是一次礼貌的让座,一句贴心的问候,一身整洁的衣服,一手端正的笔迹,是生活中细小的点点滴滴,却能以小见大,窥见你人生的轨迹。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年前,我们公司新进了一批毕业生,其中有个男生,长得一表人才,名牌大学毕业,工作也很有冲劲,我们都以为他会顺利度过实习期留下来,然而三个月过后,这个男生被辞退了,反而是几个表现略逊于他的孩子留了下来。
细细打听下来,原来是这个男生为人上颇有瑕疵,在老员工和上级面前谦和恭敬,在新同事和其他人员面前就颇有些自傲,其中有一个细节是,他每次喝完茶后都会把茶叶渣倒进水池里,做卫生的阿姨总要清理很久,以防水池堵塞,在劝了他好几次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还在私底下笑哈哈地说:“本来就是你该干的活,我要是那么勤快,你不是要失业了?”
同事们一致觉得这个人人品有问题,不尊重他人,没教养,将来会是公司的不稳定因素。能力总能提升,经验总能积累,大家当然是把机会给人品更好,更容易相处的新同事。
这个并不是个例,我也能感受到,在我的学生时代,那部分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在踏进社会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
没有教养的大人,曾经都是没有教养的孩子。别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放纵,越是良好的品行,越要从小培养。
我们小区里有个孩子,长得玉雪可爱,成绩也不错,很长一段时间是妈妈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辰辰却告诉我,他们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不太喜欢他。
据说这个孩子有次忘记带笔了,就直接在同桌笔盒里抽了一支,用完之后也不道谢,“啪”地一声丢到同学桌上。对待老师也好不到哪儿去,见了老师别说叫一声“老师”,就连一声敬称“您”都没有,有次他去交作业,直接把作业丢到语文老师桌上,“给你!”老师又是惊诧又是好气。
一个那么漂亮的孩子,却因为不礼貌,瞬间变得不可爱了。
良好的言行举止,能让孩子被喜欢被尊重,没礼貌没教养,无论这个孩子长得多漂亮,也难免让人反感。
而这个孩子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一次小区里要举办活动,我们一起吃饭,端着热茶过来的服务员被这个孩子撞倒了,孩子吓得躲到妈妈身后,妈妈却说:“也没烫伤啊,多大点事,别跟孩子计较嘛!”转头又跟孩子说:“看见没有,你要好好学习,否则将来就跟她一样只能端茶倒水。”我们从此不愿意再跟这位妈妈往来。
这个孩子,是他妈妈的过去;这位妈妈,是她孩子的将来。
孩子的教养,归根结底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央视曾经有个特别经典的公益广告,广告中一位妈妈给儿子讲故事,讲完后,妈妈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水洗脚,当她回来房间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回头一看,儿子正端着满满的一盆水,用稚气地声音说:“妈妈洗脚。”
为什么广告中的孩子那么孝顺?因为妈妈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孩子的眼睛是照相机,耳朵是录音机,嘴巴是复读机,你为人处世的态度,将影响你孩子的教养。
一个经常发脾气的父母,教不出有教养的孩子。
当父母控制不住情绪,经常谩骂、指责他人,孩子也会认为暴躁发脾气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暴躁的情绪由父母遗传给孩子,永远也养不出一个有教养的小绅士。
一个不会立规矩的父母,教不出有教养的孩子。
所谓教养,就是人与人相处时潜在的规矩,大家都去遵守,彼此就有了默契,就能相处愉快。给孩子立规矩,让教养成为一种习惯,让孩子自觉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