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几岁到50多岁,
一个人大部分时间要在办公室度过,
但绝大多数办公室很鄙俗,
封闭的格子间、丑陋的灰地毯、单调的荧光灯,
以及上班心情沉重的员工。
这样的办公室扼杀员工创造力,
尤其是活跃的千禧一代们,
已经没有人愿意再这样工作了。
于是WeWork出现了,
看看别人家的办公室,妹子多。
Wework的办公室就像精品酒店,还有点美食酒吧的调调。
里面有随意饮用的啤酒桶。
多种多样的电玩桌游。
在这样生活气息浓厚的办公空间中,
人的天性被解放了出来,
很多员工甚至不愿意下班。
这是2010年成立于纽约的联合办公公司WeWork,由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和合伙人Miguel McKelvey创办,
如今估值达到160亿美元。
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商业模式,WeWork已经成为纽约市最具价值的创业公司。最新的估值是160亿美元。
在客户名单上,WeWork有Business Insider、Pinterest这样牛逼的创业公司。
这样的WeWork,它到底有什么爆品武器?
WeWork创始人诺伊曼身材修长,留着齐耳长发,是一个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的奇葩青年。
创业之前诺伊曼是一名以色列海军军官。2001年退役之后,他和做模特姐姐来到美国,合作推出了一个婴儿装品牌。
在此之前诺伊曼已经创业失败过一次,他做的是鞋跟可折叠的女鞋,因看到姐姐穿平底鞋去试镜,上场前再换上高跟鞋而得到启发。
2008年,为了节省开支,诺伊曼打算把布鲁克林码头区的一处工业建筑里办公室的一个角落转租出去,于是诺伊曼打了招租广告。
很快一位名叫Miguel McKelvey的房客就登门拜访了。McKelvey是一位建筑师,曾为服装大牌American Apparel设计过店面。
诺伊曼和McKelvey跟所在大厦的业主提出了合作办公的想法,却得到房东这样的回答:你根本就不懂房地产。
诺伊曼的回答是这样的:你的房子都空了,难道你懂房地产?
于是,诺伊曼和McKelvey创建了一家名为Green Desk的公司,此后在布鲁克林和皇后区又开了6家办公场所,2010年诺伊曼和McKelvey在苏荷区开了新品牌办公空间公司WeWork。
在美国,30%的人是自由职业者,而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增加。
其实很多人想找到一种家和星巴克的解决方案,但是二者很多时候又不能满足自由职业者的需求。
在这个创业的大时代,老旧的办公室的形态慢慢被颠覆,人们越来越渴望灵活多样的新型办公场所,WeWork式的工作场所创造了全新的职场惯例。
而WeWork的使命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工作场所,在那里,会员不需要为带宽、打印机墨盒或者啤酒操心,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WeWork有着非常精准的用户画像:
诺伊曼称之为“我们一代”(We Generation),
这些人喜欢真正酷的事物,热爱工作和生活。
更强悍的是,诺伊曼把这种“人性”变成了爆品武器。
爆品武器一:创造者的社群
社群文化是WeWork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其最大的爆品武器。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创造者的社群,激励人们从事热爱的事业,WeWork的理念是“努力工作,努力享乐”,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吸引了无数独自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进入WeWork。
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人互相陪伴、互相激励,将WeWork打造成一个让人永远不想下班的地方。
诺伊曼认为,正是这种无形的精神将WeWork与鄙俗的房地产业区别开来。
WeWork提供的不仅仅是办公室和办公用品,而是“打造一个”“激励人们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的和谐社群。
独自工作很难建立人际交流,这也正是很多人觉得难以脱离熟悉的办公室环境的原因。
“其实在内心深处,人们都离不开社群。”
爆品武器二:生活工作相融合
创业之后,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工作就是生活。
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WeWork也在不断适应并为人们创造新的需求。
24小时提供的酒水是WeWork标志性的服务项目。
一天的工作后,WeWork的会员们会互相庆祝,一起享受共同的“啤酒时间”。这个象征性的要素是要刻意将办公场所和单调的职场区别开来。
WeWork并不满足于提供办公场所。
该公司还推出了WeLive
,
这种彻底沉浸式的产品将办公空间和小型公寓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