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学年
高三上11月月考(有删改)
崖州区(109°58'E,18°30'N)位于海南省南部的三亚,是中国最南的历史文化名镇。崖州的传统民居与当地气候密切相关,建筑高度较低矮,庭院较开阔,屋前走廊主要用于遮阳避雨。图1为崖州某传统民居平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崖州传统民居房屋低矮,主要是因为当地
A.气候湿热 B.台风多发
C.地震频繁 D.水平有限
2、该民居门楼朝向的选择主要是为了
A.防晒 B.通风
C.避寒 D.采光
3、下列节气中,该民居正厅走廊正午遮阳面积最大的是
A.春分 B.芒种
C.夏至 D.冬至
本题以崖州传统民居为背景材料,以崖州传统民居房屋低矮的原因,该民居门楼朝向的选择的主要原因,民居正厅走廊正午遮阳面积最大的节气为切入点,考查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大气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1、崖州传统民居房屋低矮,主要是因为当地
A.气候湿热 B.台风多发
C.地震频繁 D.水平有限
答案:B
解析:
崖州位于海南地区,夏秋季常受台风的影响,风力较大。如果房屋较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容易出现问题(如房屋损坏,人身和财产受损等)。故B项正确。气候湿热的环境,应该建设较为高大宽敞的房屋(如最简单的干栏式建筑),这里散热、通风效果好,不至于闷热。故A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地震频繁的条件下,日本不少民居仍旧少高层建筑,为的就是避灾(如以木结构为主,砸中伤亡概率小,且重建难度小,成本低;低层建筑,逃离较为便利)。但是,就传统的民居来说,几米的差距,对于地震的损害来说,差别不大。再者说,海南的地震频率不高(基本不在地震带上,与台湾岛情况不同)。故C项错误。与现代建筑技艺相比,当年的水平有限不假。但是横向对比来说,就当年的建筑工人水平不至于比别的地方差(也就是说,这么修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而不至于“人菜”而无能)。故D项错误。
2、该民居门楼朝向的选择主要是为了
A.防晒 B.通风
C.避寒 D.采光
答案:B
解析:
该民居门楼朝向的选择主要朝向东南,这一方位与夏季风的风向基本相同,即利于夏季风的深入,利于通风透气。故B项正确。当地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阳光较为充足。即无论开门朝向何处,都可以采光,也难以防晒。如果真是为了防晒,不如大门朝北,相对的光照较少。故A、D二项错误。当地纬度较低(热带),基本不用考虑防寒保暖的问题(如果是靠北的一些区域,“坐北朝南”,大门朝南,则有避开偏北冬季风的考虑)。故C项错误。
3、下列节气中,该民居正厅走廊正午遮阳面积最大的是
A.春分 B.芒种
C.夏至 D.冬至
答案:C
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公转过程而制定的,也就是说二十四节气与“回归年”挂钩,节气时间在公历上是基本固定的,半个月(15天)左右一个节气。诸如,立春在2月4日左右,雨水在其后,相隔半个月,即在2月19日前后。但是,仅凭记忆中一两个节气时间,或仍难以回答该题。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继续滑动查看】
选项中的春分、夏至、冬至是“二分二至”里的节气,我们较为熟悉,但是“芒种”这个概念,则要有一定的学识(芒种是夏季的节气,靠近夏至,在公历6月上旬)。该民居正厅朝南布局,春分、冬至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崖州以南(且位置较远),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可以斜射进入正厅走廊,其遮阳面积有限。故A、D二项错误。夏至与芒种,太阳直射点均在崖州以北,即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北方位。但是,与芒种相比,夏至日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纬度位置离崖州更远,正午日影更长,遮阳面积更大。故C项正确,B项错误。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临振县。隋大业六年(610年),析海南岛的西南部(为宁远县),为临振郡治。唐武德五年(622)改临振郡为振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改为崖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崖州,改作崖县。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
1984年5月,撤县建三亚市(县级)。1987年,三亚升为地级市。次年,海南独立建省,三亚由广东改隶海南。
“三亚”之名,源自多条河流汇集成“丫”字形(即“三丫”)。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於 古
审核 | 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