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技新知
洞察技术变化背后的产业变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1039调查团  ·  航空公司客服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被判刑! ·  昨天  
1039调查团  ·  航空公司客服倒卖艺人航班信息,被判刑!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昨天  
掌中淄博  ·  就在明天!张店发布最新提醒 ·  4 天前  
掌中淄博  ·  就在明天!张店发布最新提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技新知

裁员风波背后,海康威视的触顶挑战

科技新知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科技媒体  · 2024-10-16 22:0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海康威视面临的市场挑战和业务调整,包括管理层变动、业绩下滑、安防市场饱和、应收账款问题、创新业务发展和海外拓展等方面的内容。文章指出,海康威视正在经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发展方向不明,需要关注其策略调整和业绩表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管理层变动和人事管理

海康威视近期完成了管理层的调整,新管理层上任后的政策调整是裁员的主要原因。这次调整主要是考虑年轻化的方向,长期来看,总经理更偏向于公司的日常运营,董事长未来会在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远景问题的考虑上投入更多精力。

关键观点2: 业绩下滑和成本节约

海康威视的业绩压力已经显现,随着安防行业触顶,营收降低的同时,研发人员的开支并未降低。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组织调整,裁减部分区域研发人员,以实现“降本增效”。被裁员的区域研发人员并不涉及公司的核心研发业务。

关键观点3: 市场饱和和业务拓展

随着雪亮工程建设逐渐步入收尾阶段,政府投资总体下行,海康威视的PBG业务营收出现明显下滑。公司正在将重心转向创新业务和海外业务,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海外拓展的挑战。

关键观点4: 应收账款和财务风险

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问题值得关注,但与地方化债紧密相关。如果地方化债顺利,相当于给海康威视上了一份看涨期权。不过化债并不能解决安防市场饱和的问题,未来仍需关注出海和智能化制造。

关键观点5: 创新业务和海外拓展

海康威视正在拓展创新业务,如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然而,这些新兴市场竞争激烈,海外拓展也面临挑战,如实体清单的阴影和不同地区市场的差异化。


正文


二级市场的平稳表现,从某个侧面映射出此次事件对海康威视的影响并不深远。或许,这可能归功于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化解。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蕨影


最近,“安防一哥”海康威视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


一份增收不增利且看不到“钱景”的半年业绩报,让这匹曾经最讨基金经理喜爱的大“白马”淡出了资方视线;如今大规模裁员事件的持续发酵,更是彻底挑起了市场神经。


据悉,有海康威视员工透露,公司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只保留几个核心区域,其余全部优化掉,预计会涉及1000多人。”


对于此次调整,海康威视迅速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热议。不过与其他企业不同,面对这次涉及千人的调整,市场并未出现一面倒的利空。


有投资者向「科技新知」表示,“裁员1000人对海康来说基本业务应该是无影响的,并且长期来看是利好,一是降本增效,裁员后内部会产生鲶鱼效应,人人自危,员工的竞争力会更强,二是打破了市场对海康不裁员的认知,也就是说海康仍是个求变的企业,看到问题解决矛盾,不存在大企业病。”


二级市场的“波澜不惊”,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此事件影响并不深刻。当然,这或许也有地方化债的功劳。


而本文也将从人事管理、地方化债、业绩业务等多方面来分析,海康威视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成长性到底怎样?真正难点在哪?如何破局?




01 .

管理层换血,凸显成本控制决心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在裁员消息传出之前,海康威视在8月刚刚完成了管理层的调整。任命原总经理胡扬忠为公司董事长,聘任徐鹏为总经理,黄方红为高级副总经理,兼任董事会秘书。


对于此次董事会换届和管理层调整,黄方红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这次管理层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年轻化的方向。“经过这次调整,海康的管理团队中60后的高管就全部退出了。长期来看,总经理更偏向于公司的日常运营,董事长未来会在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远景问题的考虑上投入更多精力”。


有一部分人认为,新管理层上任后的政策调整是此次“收编”的一个因素。按照目前海康威视的说法,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是原因。


其实细看此次传出的数据,也能略知其中一二。


先看海康威视员工分布,5.8万人中有2.8万研发人员。但是传闻所说32个研发区域只保留12个,这样的情况下,居然只裁掉了1000多人。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这20个研发中心承担什么角色。



显然,这20个片区研发中心并不是核心产品研发,而是区域搞的一些为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而设立的研发,其实和企业软件业务一样,任何客户都有大量的定制需求,尤其是海康威视这种做“小市场”的。


早期,这些需求都是总部的研发在做,但随着越做越大问题也逐渐显现。总部研发交付节奏往往跟不上区域项目要求,并且总部研发人力成本要更高,一些区域项目甚至很难养得起太多总部高薪人员。


所以,后面就有了大面积的区域研发中心,以总部的基线产品为基础上,在当地用一些程序员做一些小规模定制、技术服务、培训等工作,以满足项目的需求,也就是现在的PGB业务(境内公共服务事业群)。


不过与其他类似企业不同的是,“这部分人名义上不是外包,属于公司研发序列的正式员工,但是其雇佣逻辑其实和总部研发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工资是各个分公司、办事处,在项目利润里面拿出钱来发的,所以真正的领导其实不是总部研发中心,而是区域销售老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然而随着安防行业触顶,很多区域的项目已经进入谷底。这点从财报上也可以找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EBG(大中型企业群)、SMBG(企业事业群)两个业务群虽然增幅不大但也算有增长,反而PBG直接出现了接近两位数的下滑。


从海康威视员工口中,也能看到该业务的疲态。一位海康威视区域研发前员工在社交媒体透露,他所在的区域从年后开始就没什么业务,也没有涨薪,因此他选择果断跳槽。而根据多位海康威视员工分享的本轮调整信息。被裁员的区域研发人员并不涉及公司的核心研发业务,10月份选择离开的员工能拿到n+2赔偿,目前“湖南等区域已经没了”。


但营收降低的同时,研发人员的开支并未降低,以2023年末情况看,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经增加至2.8万以上,而对应的研发费用为30.27亿元,同比增长7.3%,也就是说一个研发人员的平均工资达到了40万元。


这样来看,海康威视“降本增效”之意已经十分明显。不过纵观近些年海康威视的业务发展情况,管理优化也在情理之中。



02 .

安防市场饱和,净利率持续下跌


海康威视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境内主业、境外主业和创新业务。在三大业务中,公司的境内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61.68%下滑至2023年的52.40%。


在前些年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设时,以政府、公安为首的部门对安防需求增加。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将重心放在集中型市场。


海康威视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相对于大华股份这样的民企,有中电海康集团做背书,在安防赛道更容易被政府等客户青睐。因此,PBG业务也成为海康过去发展至今最大的事业群收入来源。


但随着雪亮工程建设逐渐步入收尾阶段,政府投资总体下行。2022年至今公司的PBG业务营收开始出现明显下滑。2024上半年该业务仅实现营收56.93亿,同比下降了9.25%。即便是EBG和SMBG两大业务都出现了增长,也只是刚刚弥补了PBG的营收损失。


提到PBG业务,就不得不谈一下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问题。


从2019年至今,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越来越高,从213亿飙升至现在账面上的368亿,如果再加上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更是高达428亿。



海康威视在投资者活动中也表示,PBG业务跟地方财政资金状况关系紧密,今年上半年,凡依赖地方财政投入的行业都普遍困难,公安、交警等领域的增长压力较大。


不过不用太担心应收款成为坏账的,如果地方化债顺利,相当于给海康威视上了一份看涨期权,只需关注回款周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化债并不能解决海康安防市场饱和的问题,所以未来仍然需要关注出海和智能化制造。


另外,海康威视的盈利能力也还未得到改善。从毛利率上来看,虽然2024上半年45.05%的毛利率比前两年都要高一点,但是如果分季度来看,一季度毛利率45.76%,第二季度毛利率显然是下滑的。


从净利率上来看,2024上半年的净利率继续下跌,只剩下13.69%。在毛利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费用端又继续增大,净利率自然是上不去,净利润也不好看。


而海康威视的开销中,花钱最多的是研发费用。2024上半年研发费用57亿,同比增长7.8%,而如果按照收编1000人,40万的平均薪资来计算,单研发费用的开支便少了4个亿,这可能也是提升毛利的一个关键所在。


对于海康威视的发展前景,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有观点认为,海康威视目前的管理层在行业首屈一指,“海康的管理能力实在是已经很强了,这么碎片化的业务,还能把业务和财务管得这么好,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管理奇迹了。”


也有观点认为,海康就是一家平庸的公司,就是靠山吃山,做点基础项目。以前经济好,背靠政府大树拿不少项目;经济不好,拼实力创新的时候就劣势出来了。


的确,以目前大背景来看,国内安防市场规模也趋于见顶,上升空间不大。海康威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将发力点放在创新以及境外业务上,只是目前来看未来的想象空间并不算大。



03 .

实体清单阴影,主业出海遇阻


截至目前,海康的创新阵营包括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八个子业务。


这些创新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3.28亿元,同比增长26.1%,是公司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中,存储业务和汽车业务增速分别达到65.5%和6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