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9个有趣「生活实验」
▼
我们对生活是怀有一种本真的好奇心的。想要了解更多,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理出这个混乱世界的真实规律。
有的人旅行、有的人阅读、有的人思考,还有的人通过一种看起来更「先锋」的方式——生活实验。
「生活实验」是我起的名字,因为它们大多只是个人小项目。我们可能会在朋友圈里,聚会上偶尔听说或者看到这样的事情,经常被人们以「有趣的事儿」一言以蔽之。
这些小实验的组织者通过设计一些看起来「没有道理」的仪式,让人们跳出固有的思维,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可能听起来有点晦涩,因为这种有点猎奇的模式的确不太常见。那不妨让我先来举几个例子吧:
有的人通过「关闭7日朋友圈」的实验,重新思索社交网络的意义;
有的人通过「在大街上让路人为自己贴标签」的实验,直观地了解了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第一印象;
有的人通过制造装置,「让男生体验女生的大姨妈」,从而引起男生对女生的同理心;
有的人通过在世界诗歌日「让诗歌占领街头」的方式,为生活带来诗意的同时,重新唤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活实验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仪式感,实验的结果通常特别有趣。这些小实验还称不上「行为艺术」,但是能在其中找到和行为艺术共通的东西——仪式感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它存在的意义,是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9场「生活实验」。
No.1
「路人你好,能给我贴个标签么?」
实验者:May
站在公共场合,邀请素未谋面的路人,仅凭外表,简单的交流,为我们贴上标签。
May为什么要发起这个实验呢?
May:首先是好玩。喜欢和陌生人交流互动活动的感觉。同时很好奇别人对我「第一感觉」的评价以及分析他们标签内容关注的点就很有趣(外表、行为、谈吐、别人的标签内容还是?)
平时生活中难免容易从第一感觉去评论别人或被别人评论。「为什么看见你弟兄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一只手指着别人的同时,有四只手同时指着自己。将这种无形的评价有形化就很有意思。也许在贴下去的那一刻会让勾起你深思一下为什么这样评价,这就很好玩啊。
这个实验让我收获最大就是,发现原来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做很多无聊又有趣的事,这个社会没有想象中匆忙,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停下来给你一个好的、坏的、逗逼的、无意义的、D cup 的标签。
No.2
「男生们的大姨妈初体验」
实验者:赛二爷
当一个男生跟你说:「我来大姨妈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实验发起人赛二爷发起了这样一场活动,用自制的「血袋」让5个男生戴上卫生巾、体验了下大姨妈的真实感受,并聊了聊姨妈血渗透裤衩的「快感」。
若是将女性的月经换成了男性的初潮(第一次遗精),社会反映便大不一样,初潮就如同男孩们的成人礼,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而女孩们却为了姨妈这件事而小心翼翼。这些来自人类躯体最深处的生理反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你下意识地产生遮掩的心理,不愿意去正视这件正常的事情,那么情况也就变得复杂了。
在这样一个艳阳天,有五个男人选择了尝试「大姨妈」的全过程。有的人希望通过体验让自己更了解女孩们的「日常」,有的人想更加感同身受,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女友,有的人仅仅是想体验一生都无法经历的事情。
现场一片混乱,「经期」的男士们捂着自己的肚腩,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有的直接躺在了地上,血液一汩汩流出,滴到地面上。
体验完毕,男生们一个个生无可恋脸,其中一位神清气爽的男生,在「经期」开始的时候,便略显神志不清,他甚至心理暗示自己真的在流血,浑身充满尴尬与不自在。他背着一包血到处行走,还要担心被别人看到和指指点点。
有参与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参加活动之前,我是抱着一种「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去体验种种不同」的心态来的。但体验完之后,生..无..可..恋..了..心理暗示强烈到感觉自己真的在流血,并感到尴尬与不自在,还要在胯下背着一包血到处行走,还要担心被别人看到了会怎么样、会不会被指指点点的心里压力。生怕有的人看到我说很恶心什么的。总之,女孩子们真的是受苦了...
了解此实验更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
我们让男生感受了下「大姨妈」,并聊了聊姨妈血渗透裤衩的「快感」
No.3
「街头摆摊卖故事」
实验者:随易
这个活动想法是在逛北京的「鬼市」时萌生的,看到那么多人在摆摊、讨价还价,我也想自己摆个摊位,卖点我喜欢的东西。而至于为什么选择「卖故事」,是因为我相信故事的魔力。曾经看到很多很棒的故事,虽然和自己无关,但总在内心深处某个地方能和自己的一些经历、感受达成共鸣,也因此感受到一些东西。甚至自己也开始写一些故事、小说。
我把从storybook挑出来的故事装进一个个采血管里面,想要制造出一种仪式感。同时,每个故事都提炼出了一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是一个现代都市疾病——无聊、麻木、失眠、抑郁、妄想、偏执、想象力匮乏、执念…我们打出的概念是:一个故事可以治愈一个你的都市疾病。甚至我们还带来了白大褂和口罩,在街头做了一次「赤脚医生」。
街头卖故事的过程并不如我想象中顺利,一晚上3个小时只卖出去30多个故事(事后线上卖出去20多个)。很多人围观,但很少人购买。大家只是看一个热闹,要么满脸不解地走开,要么皱着眉头摇头离开,要么笑笑然后羞涩地摆手。一晚上估计有好几百人在我们的地摊前面驻足,但只有30多个人购买了故事。
但这数百个没有购买故事的人,我们也希望用这个活动,用这个奇怪的「摊位」,带给他们生活一些想象力。也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以及去享受生活中许多可能没什么用、但却能给你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实验参与者说:
Rhino:
发起人胆大心细,好玩有趣当然要夸奖。前期物资准备充分,一个个故事卷在管里挺不容易的,以后的话可以叫上伙伴一起准备啊;选址只能中评,毕竟北京路不是卖情怀的地方,相比之下琶堤小酒馆等可能文青比较多;活动中大家都很有爱啊!
YUKI🍀潘大鹅:
除了卖故事以外,我还经历了除花街外的首次城管追捕大战!热情地叫卖的我一天被拒绝那么多次,如同失恋一般。这个晚上,快乐与忧伤都是相辅相成哒~
No.4
「一次地铁中传播笑声的快闪」
实验者:玖姑
2016年8月15日7点,中关村D出口,六个原本各自疏离的陌生人突然聚集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神秘的计划。这是我的实验「三人法则地铁快闪 - 在北京地铁传播一次笑声」。我是第一次试验三人法则,没有人之前有经验,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查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发现要造成笑声的传播,需要三个角色:
1. Leader 第一个笑的人
2. Follower 被第一个笑声感染陆续加入的人
3. Recorder 负责记录并最后一个加入
在这次地铁传播笑声的计划里,每次行动的角色,由大家自愿报名,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在当晚尝试三种不同的角色。我们集体讨论确定了每次的行动方案:从相邻的两到三个门分别进入车厢,在车厢里靠近,在接下来两站的路程中完成行动并集体下车,然后汇合讨论经验。
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不是对大众的效果,而是我们的每次探索和总结。当我们这些刚认识的陌生人都在一个车厢里,一起「心怀鬼胎」的假装时,那种感受比平时自己一个人挤在陌生的人群里看手机的感受要好得多。
在这次体验以后,没有小伙伴的我,也有兴趣尝试,在想要笑的时候不再压制,大方的笑出来,我相信一定会有人回应。
了解此实验更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
我们在地铁上做了一次传播笑声的快闪,果然感染了周围的乘客
No.5
「七日实验项目:关闭微信朋友圈」
实验者:Ivy
这是一场线上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我尝试的关于社交信息时间的实验。活动筛选出了7位因为各种理由和目的想要关闭微信朋友圈的小伙伴,和我一起停用微信朋友圈七天的时间,在这期间每天晚上记录下来自己感受和变化,最后每人出一份实验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
而之所以发起这样一场活动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生活的碎片时间大都花在了微信上,会不由自主一直不停的刷新着朋友圈,其实并没有很多感兴趣的内容或是想要特别关注的人,但是似乎刷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孤独感倍增的时候,我们习惯的是用外界的事物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此来麻木掉内心真实的感受,而我并不喜欢这样一种状态。当时猜想会不会也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和状态,那不如发起一场活动让我们来戒掉微信朋友圈,于是就有了这场活动。
活动开始之前我没有办法去向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保证通过这场活动后能够给大家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我相信我们一起去体验去做,就一定能在某些地方有变化。接下来的七天里大家都停用了微信朋友圈,很有意思的是我和很多位小伙伴都一样,即便关闭了朋友圈每次拿到手机都会惯性的点开到朋友圈的地方,这期间需要大家抑制住内心的好奇,又或者在无聊的时候用其他的方式打发时间,又或者用以前刷朋友圈的时间去做点别的什么。
七天的实验时间结束后,结果还是蛮令人欣喜的,大家都分享出在试验期间的感受和变化,我也发现自己不在像之前那样对朋友圈有依赖和惯性,而在这停用的七天时间里,也真正感受到朋友圈里并没有什么是非要自己每天一遍一遍浏览的内容。
而我想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处于五花八门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脱离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外界事物出来与自己独处,把关注放在自己身上,去感受和理解自己的内心。
No.6
「和一位陌生人互通信件三个月」
实验者:元气
这个实验是模拟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面的信件交换,在通过问卷了解大家的性格之后,匹配并配对出最适合的信件交换。
大家要把信件发送给我,我作为中间者再在固定的时间段发给他的匹配者。发起这个活动的时候,刚好看完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二的电影,我觉得那种等待的世界上未知的人的感觉很温暖。同时我也知道,很残酷。因为从长期来讲,这种关系很难维持。就如同我们说每天都去跑步一样,很快我们就会懒惰,厌倦。
但是我最感动和惊讶的一点就是在这10对参与人中,有三对每周的信件是风雨无阻的交换,他们也对我说,那种等待的感觉很美好。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No.7
「去不同陌生人的家里呆一个小时」
实验者:晓眠
《重庆森林》里阿菲偷偷进入663的家里,《空房间》里的男主角像游魂一样不着痕迹地游荡在不同陌生人的家里,村上的某个短篇小说里的女生数次潜进暗恋男生的家里并带走和留下一些东西,我反复地去看这些片段,渐渐发现自己对于同陌生人产生「特别的联系」和窥探他人的「私人空间」有着极大的兴趣。
两个人产生联系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一定是常规的见面聊天,也不一定要用很长的时间去建立或者去维持长期的联系。而窥探他人的私人空间并非抱着要窥得秘密的目的,正如审视一个人的朋友圈能大致判断出他的性格爱好一样,进到一个陌生人的家里,在最真实的场景里去观察对方的生活足迹。
目前我已经去了两个陌生人的家里。第一户陌生人家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夫妇,所以房子比较新、干净整洁。周六下午急匆匆地感到Y小姐家,她带我参观介绍完家里的情况后便出门留下我一个人。那只叫豆豆的猫在远处定定地观察我,看着我像一只好奇的猫一样进到每一个房间,观察着房间的每一处。
我光着脚在地上走动,打开冰箱找吃的,给自己接了一杯水,撸了撸那只高冷得丝毫不理会我的大白猫,然后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豆豆渐渐接近我,嗅了嗅我的裤子和手指,然后爬到腿上嗅我的头发,再确定我对它无害之后我在我的腿边和我一起看电视,过了一会儿大白猫也走过来跳上沙发闻了闻我的外套然后趴在上面睡着了,就这样我和两只猫安静地度过了一个多小时。走的时候我在Y小姐家里动了些小手脚,Y小姐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寻宝,最终她找到了十几张手写的纸条,以及最后放在冰箱里的礼物。
第二个陌生人家是一个比较旧的老房子,W小姐和她的男朋友一起住。W小姐很喜欢烘焙,她留了一些早上做的华夫饼给我,还有一张纸条,房间虽然陈旧,但还是能从某些细节看出房子主人的生活情调,比如餐桌上的花、窗台上的摆设小物.....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这一次多了些放松和随意,叫了外卖并且睡了一觉,就好像在自己家一样。知道W小姐喜爱做美食,就留下了一个翠绿色的盘子、一包香气十足的干花和几页写满话的纸张。
回想起这两次体验,可以用奇妙来形容,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对方最隐私的空间里产生一种非面对面的交流,虽然依旧解甚少,但却在陌生人家里得以窥探到一个人的生活足迹与喜好,就好像家里的每一处都能让你去感受到关于她的一些信息。然而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完全的信任与友好,Y小姐说「冰箱里的吃的随意翻」W小姐说「你也可以在家里试着做点心」,我想她们依然同大多数人一样平时都不会在街上轻易把电话号码给一个陌生人,却能让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在自己家里呆一个小时,这种信任是最大的收获。
可能活动过后我同她们依旧是陌生人,但在那一个小时里,在她们最私密的空间里,我跟她们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并且长久地留下了一些痕迹在他们的个人空间里,这么一想真的是太奇妙了。
No.8
「在世界诗歌日,让诗歌占领接头」
实验者:随易
在国际诗歌日的前夜,Someet发起人随易发起了这次名为「诗歌占领街头」的活动。他把拿到授权的一些诗歌做成小广告的样子,和参与者一起把这些小广告趁着夜色张贴在大街小巷中去。希望能在国际诗歌日当天早上,当赶着上班的人们路过这些街道的时候,能够看到这些「诗歌小广告」,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些浪漫和小美好。
40多个参与者,分成了七八个小队,奔赴不同的目的地。在学校里面、胡同里面、马路上,都留下了诗歌的痕迹。有的小分队后来直接在街头向路人发传单式的发放诗歌,有的则把「诗歌广告」夹在了汽车前挡风玻璃上,跟司机小小地开了个善意的玩笑;有的则在街上开始朗诵诗歌。
开始前,发起人随易还曾担心大家的想象力是否够丰富,跟大家说了很多可以贴的地方,比如车窗玻璃上、告示栏里等等,但是活动进行过程中,大家的创造力远超想象。大家把诗歌内容和街边的事物做了很好的互动和呼应,让活动本身延伸出很好玩的效果。
让诗歌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公共空间,也许并不能留存多长时间,但也许会有那么一两个人驻足看一会、读一首诗,也许这就是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了吧。让诗歌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哪怕最后再悄无声息地消失。
一条视频,来看看他们如何让诗歌占领街头
兔子苏禾:
参加了一场诗一样的活动,结识了一两个诗一样的人,真棒。
pansy:
诗歌占领日常。从概念到组织到成果都很棒。
张鹤:
只有新诗,没有古诗略遗憾。不过聚在一块儿的小伙伴拿着繁体字的诗歌在路灯下读,是一场无比奇妙的体验。
周子琰:
我觉得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浪漫的事。
了解此实验更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
在世界诗歌日来一场关于诗歌的街头狂欢
No.9
「在车站用语言描绘100个行人」
实验者:秋隅
实验内容是观察车站熙熙攘攘的行人,用文字来描述他们,通过语言、行为、神态来展现各种各样的人。
这场实验共有6个人参与,为了行动方便我们分为3组,每组2人,自由选择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秋隅:有一段时间我爱上了观察路边的行人,我发现每个人之间的差别都是如此之大,从外貌到服装到走路的姿势和脸上的神情,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千山万水是值得欣赏的,每一个不同的人也是一道饶有趣味的风景,我想用文字来记录下我看到他们的感受,也希望能在记录这些细微的真实的差别中能对人这个生物了解得更多,也顺便锻炼一下我这个经常自诩为作家的人的文笔。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爱上这种观察、记录的方式,用真实的人来作为写作的养料,而不是简单的制造戏剧冲突。
看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在努力的构想他们背后的世界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是很渺小的,因为每个人都将淹没在这样形态各异的人群之中,在这种观察中,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也更愿意接受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其中一个。
下面是他们在车站观察到的行人及自己的描述:
▲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觉得活像一张充满故事性的电影海报,大家的目光基本都聚向橙衣男孩,他作为视图的中心,折射出了几个完全不同的人的形态,白t恤男与小孩目光对视,走向不同的方向,拄着拐棍的老奶奶伸手向旁边的女人要钱,女人用手摸着脖子做出抵御的姿态,真不是现在的人不够善良实在是想不劳而获的人太多,即使他们披着弱者的外衣,也不能是我们必须施与同情的理由,后面的保安看着这个活泼的孩子有点出神,我当时想他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呢?
▲
看起来还挺时髦的小哥,除了行李箱之外还拿这个不知道要做什么用途的桶,想记录他的原因是,很多人在站口出来都略显疲惫,不知道他是故作潇洒还是真.年轻力壮,像是走秀一样的走过两边都是等待亲友人群的短道。
▲
一个中年妇女直接盘腿坐到了肯德基外面的飘窗上,认真的看着手机,想必是个性格豪爽的人,刚来到这个城市,与城市的文明不太相符,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的姿态和略发福的脸我就有这样一种想法浮上心头,她似乎不甚在意自己的形象,不像我们这些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以那种姿态坐在那里。
▲
独自一人的中年妇女,三个包裹一个人吃力的推着,我想她是去做什么了呢?背上的小包和放在行李箱上的袋子告诉我她应该不是去旅游,或许是探亲,或许是寻医,不甚讲究的衣着让她在人群中并不起眼,但我仿佛看到了她沉重的叹息,这浓重的情绪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
除了以上提到的9场生活实验,还有更多人在做这样有趣的事情。他们在Someet社区中发布活动,招募参与者。欢迎关注Someet公众号,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如果你也想要做这样一场「生活实验」,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发布活动。
如果你有好的脑洞,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数最高的留言很有可能被我们落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