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378
部 每 日 一 片
在昨天的
(第70届)
柏林电影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看过的人中有不少人称它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没有任何语言能形容它的震撼……
之所以把电影加引号,是因为这部作品早已超出电影本来的定义。
其中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与大家见面的是《列夫·朗道:娜塔莎》和《列夫·朗道:衰退》。
虽然全部由照片拼接而成,却也能从中感受到它在视觉上所带来的震撼。
DAU的名字取自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
(Lev Davidovich Landau)
的最后三个字母。
起初,这个电影计划是想为列夫·朗道拍摄一部人物传记片,展现他人生后30年的经历。
为了长期拍摄,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
(Ilya Khrjanovsky)
在乌克兰搭建了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场地。
为的是尽可能还原dau生前居住的环境:一处位于莫斯科的秘密研究机构。
等到2009年这个场景搭建完毕后,导演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要将这个电影计划转变为一项超级庞大的实景体验项目。
也就是说,导演想制造一个平行时空,选取一部分人回到dau所在的“前苏联时期”
(1938-1968年)
。
这个计划在2005年构思,2009年拍摄,为期2-3年。
为了真实再现当年的人和场景,他挑选了400位主要演员,还有近万人参与者。
除了少数专业演员外,大多数是素人。然后让他们在这个人工打造的封闭世界里扮演自己,并完全摒弃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严格遵照前苏联的规则生活。
该计划用了400个非专业演员、700个小时、4万件衣物、4000份文件材料……诞生了250万张图片和8000个小时的声音素材。
不止如此,为了让人完全信服装置里的世界,里面的建筑、衣服、街景、生活用品……
可以说一切的一切都真实还原过去,并且规定生活在此的人要用卢布交易。
(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使用的货币)
就连前去“探班”的人都惊讶,这些毫无表演技能的人怎会演的如此像。
装置内并非一般片场那样,摄影机、设备遍布,实际上,摄影团队只有3人,他们随意在装置内走动,不经意记录某些人物或事件。
想要获得长时间待在里面的通行证,还需要经过特别的心理测试。
有位进入此装置的人说,当他看到场景里的人照常生活、酗酒、暴力、性爱等等,他觉得一切都不像演出来的。
而这部作品让世界电影圈震惊的原因,或许是把影像与互动的结合。
2019年2月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以及另外两个剧院里,举办了一场该作品的沉浸影像展。
前去参观的人可以完全沉浸其中,去感受一个被复制出来的前苏联社会,以及当时社会中生活的人类。
每个参与者被要求在入场前寄存自己的手机,并领取“DAU手机”作为引导,进入装置后,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退场。
只要进入场地,参与者的行动就会被这款手机记录下来。
毫无疑问,每个前往的人都会在这个空间内有独特的体验,同时也会在这个空间内
迷失
。
最可怕的是那400个被召集进去活在过去的人,当项目结束,从平行时空回到现实的这部分人,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而这,也成为此项计划里,最细思极恐且备受质疑的点。
要知道,完全还原一个时代,就要把该时期社会的阴暗面与正常的一面都表现出来。
比如,实施暴力的过程,尤其是性暴力,一位现实生活里的妓女被要求用玻璃瓶插入自己的阴道。
但导演却认为这跟她原本的身份很贴合,这么做无所谓。
讲到这里,有必要聊聊这部作品的导演,也就是开启这个疯狂实验的男人。
他的父亲指导了苏维埃政权下的第一部被禁电影《玻璃琴》。
当时苏联解体的时候,他只有15岁,由于深度眷恋过去的时代,他至今都自称为“苏联人”。
所以,当有契机重现那个时代的内容时,一个疯狂的想法冒出。
他曾经还透露,
未来将建造一座5000人规模的实验城市
,选取世界各地的人生活于此,然后将大家在里面的生活如实记录下来。
但是从他挑选参与者的条件来看,要能接受发生在平行时空里的所有行为,包括虐待,否则将不能进入。
不少了解DAU的人说,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