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入市脚步渐近。九泰基金、中科沃土、华夏基金、前海开源、嘉实基金、天弘基金、财通基金等公司的多位公募大佬齐聚2017“公募基金新三板业务研讨会”,“密谋”公募入市这件大事。
某权威人士表示,监管层一直想推动公募进入新三板。但是目前公募入市面临着这样两个大的障碍:一是净值怎么计算、结构怎么搭;二是如何退出。
在目前的环境下,监管层能想到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第一,把公募入市规模缩小到2、3亿;
第二,把公募投资的标的限制在创新层或者做市股票,保证净值能够估算出来;
第三,采用封闭的形式,比如封闭三年,用时间换空间。三年之后很多制度可能就推出了,那个时候再开放,赎回压力就小了很多;
第四,可以设计一些混合式的产品,比如大部分资金去投流动性比较好的A股或者债券,剩下的去投新三板。
公募入市,对新三板和公募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公募入市,无论对新三板还是对公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新三板而言,公募带着大笔资金进入,将对流动性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对公募来说,进入新三板这个池子,意味着有了新的投资机会。
“新三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基础性市场,这几年受到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持续关注,期待公募入市对新三板流动性的改善起到实质性作用”,九泰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卢伟忠度对公募入市很期待。
中科沃土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朱为绎也认为,“从流动性角度考虑,公募基金肯定要进入新三板市场。没有公募基金,新三板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市场的交易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公募入市不仅对新三板是利好,对公募来说,新三板也是一个新的投资机会。
新三板担负着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卢伟忠认为,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不能也不会缺失在中国新经济转型中的机会”。
朱为绎坚信新三板是一个“十年一遇”的大机会,“公募基金入市之后,可以更好地把价值投资的理念展现出来。公募投资新三板的话,可能要三五年才退出,这就要靠成长性赚钱,而不是估值套利赚钱。新三板现在有10000多家企业,创新层也有1000多家中小型优质企业,公募基金为什么不来投资呢?这完全是我们公募基金应该去布局的市场。”
公募入市,还面临哪些障碍?
其实,目前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市场,并没有太大的法律障碍。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投资新三板就属于“其他”之列,所以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事实上,不少公募基金已经以专户形式绕道进入了新三板。但是公募真正入市的话,还是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如何估算净值、如何退出、如何应对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骆红艳认为新三板流动性问题不能忽视,“公募基金入市,第一步可以采用半封闭的形式,但是未来一定要解决退出问题,如果小量的不连续报价难推出,大宗交易就要跟上”。除了流动性,还有净值估算问题,“即便采用封闭式基金,也需要估算净值,哪怕一周估一次,也要让投资人知道他们买的产品净值是多少”。
针对流动性问题,宝盈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元给出的建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动性机制,围绕创新层实施一系列交易制度创新,在创新层开创阵地、树立标杆,以此来激活整个市场”。同时他建议尽快明确市场的定位,到底是“苗圃”还是“土壤”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兼有,还涉及到苗圃的树苗如何移栽的问题。
除了流动性和净值估算这两个最大的障碍,公募基金入市还要面临投资门槛、投研人才储备不足、产品管理收益不匹配等 “拦路虎”。
卢伟忠坦言新三板的投研力量消耗超过预期,“现在九泰30多人的投资团队,要想从1万多家公司中找到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依然非常困难。未来投资机构要积累足够的投资研究能力,才能应对新三板市场的投资风险”。
“现在新三板有两个问题最关键,一是研究的问题,二是人才的问题”前海开源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付柏瑞认为,研究创造价值,未来新三板卖方分析师的价值会非常大,而人才是新三板未来投资研究最大的困境,笼络专业人才非常重要。
九泰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助理郑立昌则分别从投资人端、管理人端和项目端阐述了公募基金入市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表示,公募基金入市需要考虑投资人门槛的问题,门槛降到多少合适,才能平衡投资人的收益和风险;在管理人端要解决收益匹配问题,公募基金管理新三板公募产品,如果是封闭式基金,只收管理费没有后端收益,很难覆盖公募的管理成本;在标的层面要考虑如何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交易环节要考虑如何为公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性交易指标。
他建议短期内应该抛开制度红利、市场红利预期的影响,回归投资本质,真正挖掘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