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强调:
及早意识到病人可能是中风症状并及时就医十分关键!
中风后的解决方案
如果是缺血性中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用药物直接溶解血栓,把对大脑的损伤降到最低。
如果是出血性中风,控制系统血压,降低脑颅内压,预防癫痫症状等措施都是十分关键的。及早就医也能更好地控制中风的并发症和进行康复治疗。
哪些人容易得缺血性中风?
如同很多疾病,中风的危险随着
年龄的增长
更加常见,也和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不开。另外导致中风的很多危险因子和心肌梗塞是类似的(心肌梗塞是心脏内的血管堵塞,缺血性中风是大脑内的血管堵塞, 同为血管类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若不控制可以同时增加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危险。而且有些小中风可能症状本身不明显,但长期可能引起血管性痴呆(相关阅读:
预防老年痴呆,做到这七点就够了
)。
抽烟
:抽烟的众多危害就不一一例举,但你知道吗,抽烟也会使中风概率增加。一个研究表明,抽烟者相对于不抽烟者中风概率增加2.6倍。 如果你现在还在抽烟,又多了一个理由戒烟。好消息是,戒烟后,中风概率开始降低,戒烟5年后中风的风险就和不抽烟者一样了。如果你已经有过一次中风或小中风,那就更不能抽烟了。
糖尿病
:糖尿病对血管的损伤导致它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相比非糖尿病患者中风的概率增加了2 倍,特别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中风概率比男性更高。(相关阅读:
糖尿病
)
高血脂
:特别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这两个指标高的人更容易得缺血性中风。
上面提到另一类缺血性中风血栓的来源是身体其他部分的动脉或静脉血栓流到大脑导致的(心源拴塞,或反常拴塞),如果有怀疑是此类血栓来源,就需要查明原因,并治疗根源。比如如果是房颤,控制房颤,并吃预防中风的抗血栓药物;如果是心脏结构上的问题,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怎样预防缺血型中风?
许多人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总希望有灵丹妙药,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果,可惜现实生活中除了打着“神医”旗号的骗子能够“满足”这个幻想,健康很大部分靠的是自己的毅力和努力。事情不难做,但贵在坚持;一劳永逸的事情想都别想。
勤锻炼
: 最好保证每天30分钟,一周5天的中高强度的有氧锻炼: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管住嘴
:饮食上营养均衡可以减少中风概率。 如地中海式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低脂肪蛋白质,豆类,橄榄油,坚果类为主。减少甜品,糖类饮料,和”红肉” (指的是猪肉,牛肉, 羊肉等)。 从保健品角度来讲,有研究建议鱼肝油可能减少中风危险,但没有很强的证明。
戒烟
:戒不了再戒,直到戒掉为止 !成功戒烟的人平均戒了8次才彻底戒掉,所以不要轻易灰心。
控制慢性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控制体重
:不过度肥胖。
阿司匹林
: 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减少心肌梗死,但
对中风机率的减少还有所争议
。所以要从个人角度考虑益处和风险的平衡(如阿司匹林有可能增加出血概率)。
适度饮酒
:酗酒和吸烟一样也是百害无一利,虽然少量的酒精对心血管疾病和预防缺血型中风有保护作用,但酒精的害处也不少:容易使血压升高,增加乳腺癌的概率,和增加出血性中风的概率,所以
酒精的少量保护作用要和风险好好权衡。
哪些人容易得出血性中风?
高血压
:是最大的危险因子,高血压的人群比没有高血压的人群出血性中风概率增加了两倍。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概率都会增加。
服用抗血栓的药物的人群
(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药物)
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 阿司匹林单独使用的风险是每年0.02%,(一万个病人中一年有2个得出血性中风, 概率非常小)。如果阿司匹林和另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clopidogrel)并用,风险增加一倍,每年0.04% (一万个病人中一年有4个得出血性中风,还是很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吃这些抗血栓,抗血小板药物的人要和医生进行一下利益和风险的讨论,不能因为有增加出血的危险而盲目停药,因为有可能停药的危险更大(比如心梗,或房颤引起脑血栓)。
小结:
中风可能会导致瘫痪,不能说话,失明等严重的后果,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生命危险,但平时积极预防,及时意识到可能中风的症状并立即就医,可以把风险尽量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