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这四个字,对于后世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存在,人们或多或少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战国时期,前承春秋乱世,后启天下一统,在此期间群雄并起,人才辈出,他们曾共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旷古烁今的历史大戏。那么“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就按照齐、楚、燕、韩、赵、魏、秦的顺序一一叙述吧。
齐国
齐国的缔造者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西周建立之初,周公旦建立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由于姜子牙劳苦功高便把姜子牙分封到营丘(今山东潍坊市),随后就成了后来的齐国。齐国在春秋时期,在齐桓公、管仲等人的带领下一跃成为超级强国,齐桓公本人也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再后来,田氏家族取代了姜姓吕氏在齐国的国君地位,史称“田氏代齐”。不过虽然田氏取代了吕氏,但是并未改国号,依然沿用“齐”的国号,因此又称这段时期的齐国为“田齐”,而我们常说的“战国七雄”中的齐国,就是“田齐”。
楚国
楚国在先秦时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特殊就在于它不被中原的诸侯国所承认,中原人认为那是“南蛮”之地,而“南蛮”在当时就是指的楚国。楚国其他六国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它不是让周天子分封而成,可以说是“自立成王”。
楚国在楚庄王时期,国力冠绝一时,也成为大国,而楚庄王也被尊为“春秋五大”之一。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吴起变法”的存在,使楚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是随着“吴起变法”的失败,楚国也随之没落。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依然是“战国七雄”之一。
燕国
燕国于齐国类似,都是西周建立之初,分封而来的国家。燕国和齐国的区别在于,燕国的缔造者姬奭是周朝的皇室宗亲,姬奭便是周武王的亲弟弟。燕国自建立之初,综合国力一直在中下游徘徊,没有很强,也没有很弱。
燕国算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存在,它能过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完全是因为齐国、三晋、秦国几大强国之间矛盾重重,而燕国借机发展了自己的国家,从而避免了被吞并。
韩、赵、魏三国
为什么韩国、赵国、魏国放在一起来说呢?原因很简单,这三国原本都是晋国。韩氏、赵氏、魏氏原本为晋国的六卿中其中三个。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合力打败了晋国的六卿中实力最强大的智氏,再后来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很多史书把韩、赵、魏统称为“三晋”。
韩、赵、魏三国之所以能够跻身“战国七雄”的行列,完全是之前的晋国太强了。强大到了独霸中原的地步,什么秦国、齐国、楚国在晋国面前,都要统统靠边站。而在史学界一般把“三家分晋”定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三家分晋”后,战国来临。
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