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卷
时间把真理引向光明
51好读  ›  专栏  ›  猎卷

猎卷书单:每周法律新书

猎卷  · 公众号  ·  · 2024-08-02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 蓝字 关注

本周新书速览(2024年第31周)
01 北大法学教室·壹:民法教学方法
[法律出版社]
02 债法教程:中国民法学教程第四卷
[法律出版社 ]
03 价值跃迁:数据资产化实践
[法律出版社 ]
04 不完美的合同:合同效力瑕疵实务研究
[法律出版社 ]

05 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合同卷(第二版)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06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 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07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研究

[法律出版社 ]

08 企业合规建设常见法律风险提示
[法律出版社 ]
0 9 普通法系侵权法抗辩事由研究
[法律出版社]
1 0 查找财产线索
[法律出版社]
11 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1 2 基于可驳斥性逻辑的法律推理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3 刑事论辩的经验归集与评析
[当代中国出版社 ]
1 4 新公司法及司法解释、配套规定应用一本通
[法律出版社 ]

15 竞争政策视野下互联网平台规制研究

[法律出版社]
16 被害人学
[法律出版社]
17 企业合同管理33讲(第四版)

[法律出版社 ]

18 发展中的中国劳动刑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 ]
19 党规之治与法治秩序构建
[法律出版社]
20 现实主义法学的中国思辨
[法律出版社]
21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反垄断法保障研究
[法律出版社]

22 宋代的身分与审判 : 僧人犯罪·妾 侍增权

[天津人民出版社]
23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异议事由论:基于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双重视角
[法律出版社]
24 正犯与主犯关系的重构与应用

[法律出版社]

本周新书详情(2024年第31周)

北大法学教室·壹:

民法教学方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 编

内容简介
开设一门什么样的课,才能实现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功能?如何把一门课讲好,才能在受学生欢迎的同时切实让学生受益?这些开课经验和授课方法,是身为教师者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教师之间无障碍沟通的内部语言。
北大法学院持续举办纯粹公益性质的全国法学教育师资研修班。2019年以民法教学方法为主题举办了第一届师资研修班,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的民法专家分享教学经验并亲自授课,全国80余所院校的100名民法学科一线教师现场观摩讨论,由国内22所法学院校的2017级、2018级本科生组成的班级作为授课对象参与教学互动。全国民法领域知名大家、栋梁学者、青年才俊、莘莘学子齐聚一堂,老中青三代民法人在思想碰撞中,合力呈现了一场堪称“民法教学博览”的精彩学术盛宴。
《北大法学教室》就是对师资研修班内容的记载,再现师资研修班的过程,让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等无法亲临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也能参与其中。

债法教程:中国民法学教程第四卷

李永军 主编
尹志强 李昊 易军 副主编

内容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联合编写本套民法学教程,《债法教程》特色如下:
第一,坚持债法的知识体系与我国《民法典》有机结合的原则,基本逻辑体系是:债的一般原理、意定之债(合同之债)、法定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第二,坚持债的独立性原则,将物权与债权矛盾之处作为原则的例外处理。
第三,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把诸如“买卖不破租赁”等排他性作为例外对待。
第四,坚持债法体系完整性原则,把传统民法上的“债因”在债法总论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五,坚持清晰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二元区分,在对待纯粹经济利益的侵权责任构成方面,坚持“故意或者违反善良风俗”的构成要件,来过滤纯粹经济利益进入侵权法领域,从而区分权利和利益在债法保护方面的制度差异。
第六,坚持反映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原则,依托教育部中国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将关于债法的教学成果写进教材中。

价值跃迁:数据资产化实践

尚进 主编

田强 胡杨 夏珺峥 副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整体时代背景出发,在梳理数据资产化理论逻辑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其法律政策、治理实践、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既从战略高度思考数据资产化的方向,又从实践维度指导数据资产化的路径,为读者全面把握数据价值化的宏大图景提供了系统框架,也为全社会共同推进数据资产化变革注入了智识动力。

不完美的合同:合同效力瑕疵实务研究

吴志强 张烨 著

内容简介
实务中,合同有效是常态,合同无效属特别情况。本书通过逆向思维,从否定角度对合同效力进行研究,重点围绕确认合同不成立、确认合同无效、撤销合同、解除合同四个分类,对上述否定合同效力因素进行类型化研究,以关键词、场景、事态发展(纠纷产生)、焦点问题、结论、典型案例索引、相关法律法规、律师分析八个模块构建行文体例,形成166篇实务文章。本书承接《诉讼执行一体化:以执行视角优化诉讼策略》一书,将诉讼执行一体化思维模式应用于合同纠纷案件,旨在揭示日常生活场景背后隐藏的纠纷和风险,并提醒读者在签订合同前重视合同内容的审查、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注意对合同主体身份及其实施的法律行为有效性的审查、在签订合同后尊重并诚信履行合同约定。若当事人就合同履行产生纠纷,作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首先明确合同效力、排除效力瑕疵,判断以否定合同效力的诉讼策略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判断诉讼风险、优化诉讼方案,以实现最大的诉讼利益。

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合同卷
(第二版)
总主编 杜万华  总副主编 刘德权  本卷主编 王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可以通览最高人民法院各类司法观点的权威司法实务指导用书。整套图书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会议纪要、个案答复、裁判文书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等为依据和素材,将散见于各种资料中的对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归纳,从最具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内容中提炼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观点整理编写而成。

本套图书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司法解释为核心。书中编入的司法观点首先注重从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中提炼,突出观点来源的权威性。

其二,全面梳理、立体呈现。全面收集最高人民法院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形成对司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支撑。

其三,去旧选新,强调现行有效。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各项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进行仔细甄选,对失效内容加以排除,只选取现行有效的文件和资料。

本卷分为3册,共213万字、664个司法观点。本卷系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全新编写,相对第一版,有80%左右的内容更新。本卷664个司法观点来自近50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答复,近100个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业务意见、专业法官会议纪要,100余个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300余个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参考案例、裁判案例,近200条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 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黄宗智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为黄宗智教授法律社会史代表作。全书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对清代与民国时期中国法律的修订过程做了细致梳理;又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对其进行深挖,比较和还原了清代与民国民法处理户、婚、田土等民事纠纷的不同之处。作者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观察近代中国转型,全方位展现了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之种种异同,以及与社会的复杂纠缠。全书学术视野广阔,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瞿同祖、滋贺秀三等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之对话。作者从“表达”与“实践”的角度切入法律社会史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研究

石春雷 著

内容简介
长期以 来,我国民事司法领域一直存在着“案多人少”的矛盾,为了保障民事审判工作顺利开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诉讼案件分流机制已刻不容缓。对民事案件进行程序分流是世界各国应对民事司法危机的共同举措,从域外民事司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中不难看出,要保证当事人接近司法和接近正义的权利,缓解法院的审判压力,提升司法效率,就必须区分民事案件类型为其匹配相适应的程序轨道。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涉及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案件管理手段,将起诉到法院的民事案件依据案件实际情况分配到相匹配的程序轨道,第二个环节是*合理的程序设置和简化的程序规则,将进入具体程序的民事案件妥善化解。本书从上述两个阶段着手,理顺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各项机制,畅通两大环节的分流渠道,保证各类民事案件都能进入合比例的处理程序,并得到快速化解。

企业合规建设常见法律风险提示

楼红磊 陆黛霞 宓梦诗 著

内容简介
为了对企业的合规建设提供帮助,本书对企业主体常见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章、分节的梳理和归纳,以对司法判例的整理和研读分析为引,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作出提示,同时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期增强本书的实践性与可读性。

普通法系侵权法抗辩事由研究

李红玲 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版)》、《侵权法重述(第三版)》为研究蓝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和研究普通法系侵权法抗辩事由。结合美国司法实践,深入研究不同侵权行为类型下各类抗辩事由的基础理论、适用范围、适用规则及发展趋势,尝试总结出抗辩事由与侵权构成要件的关系规律,理清抗辩事由事实与侵权构成要件事实的区分标准,以期为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各类抗辩事由的具体适用提供参考。


查找财产线索
姜何 祁平 著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关于财产类案件在诉讼前、诉讼中、寻求调解、进入执行阶段以及债务催收过程中债权人都极其关注的点“挖掘财产线索”作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利用财产线索推动结案的几个主要场景,债权人与法院的沟通方式以及与代理人的协作方法,进而系统的介绍对债务人画像的步骤、可以使用的工具,以及公开数据查找线索来源的细致颗粒维度,最后再详细介绍律师调查令的使用方法、利用公开数据查询的具体方法,以及执行措施和惩戒措施的实施办法。

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钟颖 著
内容简介
关联企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规范企业行为的传统法律框架和风险配置机制,使得各部门法均需要重新审视相关制度,并进行回应。在破产法领域,当关联企业的财产、业务、人员等人格要素高度混同之时,破产撤销权制度、破产无效行为制度、衡平居次原则等以法人独立破产为基础的传统破产规制手段则存在较大的局限。此时,如果仍然坚持关联企业成员独立破产,那么将无法识别所有破产违法行为,或者区分混同资产所需成本极大,难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破产法价值。
发轫于美国判例法实践的实质合并破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规制思路,即在特定情形下排除关联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将各成员企业的破产财产合并为一个“资产池”以供所有债权人公平分配。但是,此种做法在本质上否认了关联企业成员的独立法人人格,其滥用可能对法人人格制度构筑的价值体系造成冲击,带来复杂的利益冲突,因此该规则自产生以来便饱受争议。在《企业破产法》新一轮修订的大背景下,本书结合国内外现有实践,对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的启动、裁判、后果三大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制度设计方案。

基于可驳斥性逻辑的法律推理研究
陈坤 著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法律推理的概念、过程与可行性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揭示了经典逻辑在刻画法律推理时面临的困境,结合两种不同的可驳斥逻辑(基于扩展的非单调逻辑与基于论证的论辩逻辑)以及法律方法论、非形式论证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法律逻辑系统的构想,即非单调法律逻辑系统(Non-monotonic Legal Argumentation System, NLAS)。NLAS有两个层次,逻辑层与论辩层。逻辑层处理例外,论辩层处理规则冲突。这使NLAS能够很好地刻画不同类型的法律推理,并符合法律实践的真实情况;NLAS是简洁的、清晰的、易接近的,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刑事论辩的经验归集与评析

樊建民 著

内容简介
主犯相对从犯即使具有自首、重大立功等从宽处罚情节,其刑罚也不宜轻于从犯;从犯即使具有累犯、再犯等从重处罚情节,其刑罚也不宜重于主犯。
诈骗类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早于占有财产行为既遂之前。
虚构的事实或实施的威胁对被害人财产处分意思和行为若无关键影响,则应否定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的成立。
中立的帮助行为或对他人从事的具体犯罪并不确知的帮助行为,与他人不成立共犯。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他人获财而实施的滥用职权行为成立徇私舞弊型滥用职权罪,与他人不成立贪污罪的共犯。
单位内部的场所,对于单位内部的纠纷来说,非公共秩序、社会秩序的范畴,阻却扰乱公共秩序类犯罪的成立。
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与作为被害主体的单位不同。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可以成立职务侵占罪。
套路贷与高利贷不同。套路贷属于恶势力犯罪范畴,而高利贷只能是恶势力犯罪的诱因。
虚假诉讼罪、诬告陷害罪均属直接故意犯罪。

新公司法及司法解释、配套规定应用一本通
法律出版社法规应用中心 编


内容简介
规范性:以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相关解读和配套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重点条文进行应用提示;配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公报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等权威案例,进行以案释法。
实用性:按照相关规定与公司法条文的关联程度,设置“对应配套规定”“关联法律法规”板块,突出重点和常用规定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设置了“旧法对应关系”板块,让读者能够结合条文进行比照学习。
丰富性:在多视角对条文应用进行指引外,收录公司法新旧条文对照表及相关司法解释、配套规定等电子版全文,并持续更新。电子版资料条理清晰、查询方便。

竞争政策视野下互联网平台规制研究
戴龙 著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平台治理中的公平竞争和垄断规制问题,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多边市场以及天然走向集中的行业特征分析,探讨传统竞争监管法律在应对平台新型反竞争行为规制方面的不足,提出竞争政策视野下平台规制的基本原则、应对策略和法律规制的建议。
本书共分为十章,主要探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平台竞争规制问题;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平台规制的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公平交易的价值取向;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电子商务法》规制路径;互联网平台的组织帮助型垄断协议规制;互联网平台竞争的算法合谋规制;互联网竞争的平台垄断和数据垄断规制;互联网平台的创新与集中控制;竞争政策视野下互联网平台规制的法律协调;我国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规制体制的完善等十个方面。最后,梳理和分析国际社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规制理论和法律制度,总结关于数字经济治理的经验和教训,汇总了作者关于互联网平台监管和综合治理的独到认识及政策建议。

被害人学
[日] 诸泽英道 著
张凌 于秀峰 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著名犯罪学家诸泽英道的代表作,是犯罪学、被害人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必读经典之作。诸泽英道教授毕生从事犯罪学、被害人学、刑事法学研究,曾任日本常磐大学校长、理事长、日本被害人学会理事、世界被害人学会理事,长期活跃在国际被害人学的学术舞台,他在吸收和借鉴欧美各国被害人学理论的基础上,在日本建立了独立于传统犯罪学的被害人学。
作为日本被害人学的巅峰之作,本书既是普通大众预防被害的工具书,已遭受被害的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摆脱被害困扰的建议,潜在的被害人可以从中找到预防被害的方法,同时也为各类有关单位和组织预防被害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解决方案。

企业合同管理33讲(第四版)
付希业 著
内容简介
公司是经济生活中主要的民事主体,合同运用和管理是每个商务合同主体都要面对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合同管理,无论是对合同操作的精细化还是对合同事务的管理,都远未达到应有水平,既不能实现其交易利益的更大化,也不能实现其法律风险的更小化。《企业合同管理33讲》作者长期为企业提供合同管理法律服务,在写作本书之前对法院审判的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汲取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精华,释理说法,通俗易懂。书中所涉的知识点和案例类型基本涵盖了合同的所有环节,全面、准确地解读司法机关的立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

发展中的中国劳动刑法研究


刘昭陵 著
内容简介
注重交叉研究。劳动刑法是连接劳动法与刑法的桥梁,本书以劳动法为支撑,从刑法上研究有关涉及劳动的犯罪,既展现出这两个法域沟通互动的结果,也具有这两个法域的交叉性。
突出体系性。本书对侵权型劳动犯罪、自救型劳动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和认定标准作教义学分析的同时,还对相关劳动犯罪产生的原因、治理,特别是通过刑事手段预防和减少劳动犯罪的发生予以关注。
强调实践性。本书从侵权型劳动犯罪和自救型劳动犯罪两类犯罪的司法适用出发,选取了约300例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定罪量刑进行实证分析,聚焦我国劳动刑法在司法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积极就劳动刑法的完善提出建言。本书从拓宽劳动刑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劳动刑法的犯罪主体、增设危险犯、加强轻罪立法等方面,对侵权型劳动犯罪和自救型劳动犯罪提出了完善立法的构想。

党规之治与法治秩序构建

魏治勋 著

内容简介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党内法治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新时期党中央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对于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重大决策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对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提出了诸多重大时代课题。党内法规研究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立足于党内法规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党内法规的概念和效力、党内法规与法律的关系、党内法规体系概念、党内法规制定技术、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党对中国社会正义的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形成了周延合理的理论论证,对于党内法规学科基础理论的建设发展和依规治党实践的推进,都具有较强的启示价值。


现实主义法学的中国思辨
王绍喜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三大体系”背景下对中国法理学的理论探索。本书不满足于对现实主义法学的简单评介,而深入探讨该学派的思想基础、理论命题和研究方法,揭示其贡献与局限性,特别是对中国的意义与启示。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历史、司法案例和理论研究,本书提出建构中国实践主义法学的初步思考。在内容上,本书一方面涵盖法理学的各种论题,例如,法律的性质、法学方法、法理争论、司法理论以及法律教育,另一方面它对现实主义法学在私法方面的贡献作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对合同理论和商法典的研究、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破产的法律实证研究以及侵权法因果关系等研究。本书兼顾理论、实践和思想,融贯法理、法史和私法,横跨法学和其他学科,是从中国视角研究现实主义法学的思辨之作。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反垄断法保障研究
内容简介
当前,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经济发展呈现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特征,“互联网+”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日益复杂。
本书以“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反垄断法保障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相关反垄断法理论保障、反垄断法规则体系内容保障、反垄断法重点实施方法保障、实施体制机制保障等,并提出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我国反垄断法保障制度建议。

本书在分析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新布兰代斯学派反垄断法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理论和实施策略,对超级平台、智能制造、先进技术互操作、算法合谋、未达到申报标准经营者集中有关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有效推进反垄断法实施,为“互联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宋代的身分与审判 :
僧人犯罪·妾 侍增权
柳立言 著
内容简介
即使是手握法典,也不见得能依法而判,时而依赖执法者运用情、理和礼,来补法之不足。
本书聚焦特殊身份的僧人、妾侍,试图发现各种影响宋代司法的人为因素,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着重探索僧人的身分和妾的家属身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并从司法者的角度,综合考虑法官做出裁判的复杂性。基于对法典和案例的分析,阐释司法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以及当时人的命运、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概念、潜意识的观念,从司法的角度,以跨学科的知识互通与交流,直击传统中国治理的深层脉络。
此次出版—— 新增万字修订内容,以别开生面地形式呈现,读之犹如面对面聆听三代学人的交流讨论,了解多样学术观点与最新学术进展。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异议事由论:
基于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双重视角

庄诗岳 著
内容简介
随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数量的逐年激增,大量新型疑难问题以及传统理论争议相继浮出水面。其中,争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便是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异议事由的类型。对于案外人对特定执行标的享有哪些民事权益足以排除强制执行,不同司法解释以及地方性司法文件的规定相互矛盾,不同法院以及不同法官的裁判分歧较大。
本书运用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例的研判,抽离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基础理论,深入探讨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异议事由与民事权益的关系,类型化地梳理了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民事权益,完善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理论体系,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和实践提供了指引。

正犯与主犯关系的重构与应用

周啸天 著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本土立法理论和实践,弥合教义学学术话语(正犯)与立法、司法实践话语(主犯)之间的隔阂,以归责为视角,区分正犯、共犯,以违法、责任为支点构建出“递进型正犯、主犯关系”,并在普通犯罪共犯、身份犯共犯、不作为犯共犯领域研究如何具体应用。



- E N D -
点击 下方长图
可至 猎卷书店 购买更多经典好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