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一组数字
负数产生了,而且负得也很大。这说明不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管理者(精英),若能力越强,其危害就越大。
上图的式子是否成立?在数学里面,肯定不成立。但在管理当中,它是成立的,负号代表的是方向,就是两个都是草包,搞成相反的相互影响,就更加完蛋。所以越是这样的人,就要把他拆开。
因此,若管理者与下属均与组织目标相反,会对组织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姑息养奸,只会后患无穷。遇到这种人,要果断的“杀”,坚决不用。
我们乘的时候,乘0.1不行,如果加起来,有N多个加起来,再乘的时候,是不是放大了?所以一个能力越强的人,他管理的下属多还是少?要多。那么今天管理人员所管的人数,干部数跟职工数的比,你们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干部数的比例在提高还是降低?大量企业又犯了一个错,干部数的提高速度快于职工的提高速度。那么这个时候,干部数越来越多,那括号里面的少掉了,括号里面少掉以后,总的资源是缩小,那就变小了,就不行。
另外,5代表我们的干部的水平,我们的干部水平一定要高,员工的水平可以低,这样组合起来,整个团队的效率就放大起来了,否则就也是徒劳,括号里面在增大,还被外面干部的数字搞小了,这也是很多企业员工人数增加很快,干部也提上去了,但组织的效率没有上去的原因,干部是关键也体现在这里,选拨干部一定要慎重。
对于小于1的数字,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小于的数字,我们要做除法,除得越多,结果越大。因此,
不良的去除即放大,浪子回头金不换。小于平均数的值可相互除。
讲这么多数学算式,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个体放大,放大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的
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们说企业是创造财富的。
财富不是指钱,钱是用来衡量财富的多少,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你说那张纸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个铜板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它叫一般等价物,再接下去电子货币看不见、摸不着,它照样可以完成了。因此,钱不是财富,它只是财富的衡量物。
这样一来,企业财富的公式可表示为:财富总量=主体价值*服务人数。
主体价值,也就是作为服务的主体来讲,我怎么提升我自己对别人的有用性。那么主体价值应是乘数还是被乘数?一定是乘数,后面服务的人数是个被乘数。如果我本身是1,我去乘了一个2,还是2吧。但是,如果我是2,我去乘了一个2,就变成4了。
按照这个公式,我们要发财,就要做三个事情:
第一个事情,提高自己对别人的有用性,即提高主体价值;
第二个事情,让更多的人觉得我对他有用,即提高服务人数;
第三个事情,我让它真的有用,那就是乘号。
今天我们的管理、我们的经营,有没有按照这个逻辑去走?
我们一个个企业是不是这样放大过去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企业里面第一个乘数是谁?是不是老板?那么第二个乘数是谁?第二个乘数是不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第三个乘数是谁?不就是职工嘛。第四个乘数是谁?我们的产品。第五个乘数是谁?是不是乘到顾客。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得以逐渐放大。
今天在这样一个价值放大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的问题要哪一个,这五个环节里面?是不是第一个——老板的问题、企业高层的问题?所以一家企业最终是由谁决定的?老板。不在于你这一个企业本身有多么大或者多么小,而在于你这个老板素质有多大,老板这个素质能不能不断地变大,这是关键。
高效的组织必然是有机的矩阵而非机械的集成,通过层层的放大作用来取得组织的盈余。
第一层是老板(B)乘上各级管理者(M),放大;然后接下去每级管理者都对他的下属(S)进行放大;而下属又对生产要素进行放大,最终变成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影响组织能量放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组织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组织的知能。而知能的放大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表达率(α), 理解率(β), 转化率(γ)。若管理者的知能为
e
km
,共有n个下属,那么一次知能放大后的组织总知能为多少?可以表示为如下式子:
而我们说在组织能量转换过程中,它存在八种转换效应:置换效应、协同效应、乘数效应、排他效应、互换效应、加性效应、互乘效应、撷抗效应。在我们的组织中,置换效应、互换效应成了管理的主流,排他效应与撷抗效应屡见不鲜。
置换效应指的是异质更替;互换效应指的是等量交换;协同效应是指共同应对;加性效应是指同质相加;乘数效应指的是规模放大;互乘效应是指相互放大;排他效应指相互抵牾;拮抗效应是指内部冲突。
这八个效应在个人与组织中均存在。这八个效应,第一个和第二个我们是要尽量去少用,第七、八个更要避免,主要是要发挥中间这四个作用。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里面,恰恰它的作用是表现为最后两个——排他效应和撷抗效应,这样一来组织就散掉了。
因此,管理的理想图景:以加性效应、互换效应为基础,充分利用好协同效应、乘数效应、互乘效应,有限利用置换效应,力避排他效应、撷抗效应。
管理者一定要是一个乘数,而不是一个被乘数,而管理就是要做乘法。资源不仅是在于整合,如果这个整合只是做加法,是没有名堂的,而我们原来一直强调的整合就是这个概念。因此,不是强调整合,而是要在整合的基础上做乘法,也就是说要放大,进而产生倍增效应。
我希望大家能够把乘法这个概念认真去想透,尤其关键是在于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如果价值观不同、目标不同的个体规模扩大,再加上高激励,最后的结果是典型的文化大革命。如果是价值观相同、目标相同,但是方法不对,高激励那就是大妖精,最后也实现不了。组织最后如果是这样,只发热,不做功,就会高烧不退,就会被溶化。所以,高效团队必须尊重同心圆原则,是谓同心同德。
小打小闹可以个体单干,
欲求更大成功者必活在组织中。
管理的根本作用在于放大而非整合。
鲁柏祥:组织的整合放大02
鲁柏祥:组织的整合放大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