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扯淡扯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他用全世界最好的纱棉做T恤,把“咖啡”穿身上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5-01 20: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按:本文是我接受“行走的咖啡地图”自媒体的采访,现转载过来。关于咖啡,关于T恤。好东西,本质上都一样。





Q:跟歌手老狼一起出差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喝咖啡?



A:跟 大多数人一样,我最初喝咖啡的体验都是很不愉快的,它不像人们描述的那么美好,可能那杯咖啡冲得不好,很苦。之后有很长一段时没有碰过咖啡。


1999年,星巴克在中国开店,我去采访当时的亚洲区首代,对方讲了半天咖啡,那时对咖啡一无所知,通过对方的描述让我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星巴克做出来的是一种全世界人都能接受的没有特点的咖啡。出于好奇,我去星巴克喝了一杯咖啡,结果……喝醉了。


真正开始喝咖啡是在2009年,那一年我去以色列,同行的歌手老狼说以色列的咖啡特别好喝,建议我喝一杯ESPRESSO。自己那时特别土鳖,看到端上来的双份ESPRESSO可能只有30克,便问服务员:“为什么这么少?”可能我当时认为它应该像星巴克那样有一大杯。服务员说,那就DOUBLE DOUBLE。老狼在一旁警告我,这样上飞机会睡不着的。


这份DOUBLE DOUBLE ESPRESSO并没有让我在飞机上失眠,反倒给我打开了一个世界,我始终无法忘记那杯咖啡的味道。回到北京,我到处寻找这种味道的咖啡,去了好多家咖啡馆,但始终没有喝到那种味道的咖啡。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咖啡的产地、品种、烘焙度的差异都会影响咖啡的口感。在四处寻找的过程中,我慢慢喜欢上咖啡。


但我对咖啡比较敏感,喝一杯会觉得心慌。为了能让身体适应咖啡因,我开始拿速溶咖啡锻炼自己,每次都喝常量一倍以上的速溶咖啡,喝完后心跳加速,双手颤抖,脸发热,非常难受。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没有排斥反应了。


然后开始买咖啡器具,自己在家里做咖啡喝。




Q: 平时怎么喝咖啡, 用什么器具,喝什么品类,偏好什么烘焙度?


A: 我尽量自己在家做咖啡喝,很少专门为了喝咖啡去咖啡馆。去咖啡馆往往是跟人谈事,对咖啡的口感没什么要求,因为重点不在咖啡上。我 喜欢喝单品咖啡,喜欢轻度烘焙、口感酸甜、来自非洲和中北美洲的咖啡豆。



Q: 咖啡与自己喜欢的文化是如何结合的?


A: 当我喜欢一样东西,不会仅仅满足于它本身,会对它背后的信息感兴趣。这可能是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背后的一切。最初喝咖啡,我发现产咖啡的国家,他们的音乐也很棒,我过去就有按音乐产地来听音乐的习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音乐来听。非洲和美洲的音乐都非常精彩。 美国Putumayo唱片公司曾经出过两张唱片《来自咖啡产地的音乐》(Music From The Coffee Lands)。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把一些东西联系在一起,就发现它是文化,是你无法回避的。





Q: 做“1967 摇滚经典之年”的 T 恤之前,你看了 30 万字的资料。 那么做这套咖啡主题的T恤他要表达什么呢?


A: 做T恤后,可以让我很轻松地去了解过去忽略的一些事情,我希望每一个T恤设计都跟一些文化、历史背景有关联,但是消费者未必了解这些,所以需要介绍一些相关知识。据说全世界穿格瓦拉T恤的人有60%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我不希望穿[不许联想]T恤的人仅仅是把它当成一件衣服来穿,顺带让消费者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和信息对我而言是一种“增值服务”。


在写一些相关介绍文字的时候,我要花很多时间来搜集整理资料,一般都要看20万字左右的资料,这跟过去做记者的经历有关,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对自己和读者负责,尤其在自媒体可以随便胡说八道的时代,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想做咖啡T恤的想法由来已久,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喝咖啡,另一方面我在中国从来没见过很有意思的咖啡主题的T恤。过去两年我一直跟设计师沟通,希望能做一款咖啡T恤。正如喝咖啡群体在中国是小众一样,喜欢喝咖啡的设计师是小众中的小众,不喜欢喝咖啡的设计师很难找到设计感觉。 幸运的是我认识的设计师当中有喜欢喝咖啡的,在做了几个设计尝试之后,他拿出了最终的设计。





Q: 这一次的咖啡设计是什么样子的?


A: 我和设计师尝试了几种颜色的面料,发现最终用在黑色面料上效果最好。图案颜色我们选择了咖啡色,这是咖啡族最喜欢的颜色,在整体设计中,突出“Coffee”这个词,让你在很远就能看到这个词,如果是同类,在街上遇见会相视一笑。


“No Coffee, No Way。”


这句简洁明了的话把喜欢咖啡的人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虽说有点夸张,但喝咖啡的人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有时候就是这样,一杯咖啡可以改变一个人一天的心情。




Q: T恤主要用途是穿,[不许联想]选用面料是美国高级皮马棉, 是否就像“精品咖啡”一样需要很多工序和心血在其中?


A: 精品的特点 就是工序多且复杂,不管是精品咖啡还是一件好的T恤,都一样。


你可以用三道工序做出一件T恤,就像你用三道工序冲出一杯速溶咖啡,但都不是最好的。我们做T恤是从购买棉纱开始,一直到最后邮寄给消费者,整个过程必须处在我们自己的控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件T恤质量的稳定,就像一个好的咖啡商必须到原产地订购咖啡一样。


你必须对咖啡产地、咖啡品种、处理工艺、烘焙时间、研磨颗粒、冲泡水温和速度有严格要求才能最终做出一杯令人回味的咖啡。


我做T恤对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选择美国高级皮马棉,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棉纱之一,就像极品科纳和蓝山咖啡一样。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采用50支双股纱针织工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T恤在穿着过程中变形,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都采用环保工艺,不会把服装污染带到消费者的家中。我们还会给面料做刷毛处理,不仅体感舒适,而且以后不会因为多次水洗而让面料变硬。我们做一件T恤大概需要三十道工序。就像我经常说的:贴身的事儿就该让你更舒服一点。


其实每个品牌都可以这样做,但是考虑到成本和市场竞争因素,他们省掉了很多环节。但在我看来,即使T恤是一件普通衣服,也要让每个消费者穿在身上感觉不普通。



Q: 真的“不能联想


A: 过去写博客,博客的名字就叫“不许联想”,所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我当年写过一篇关于输入法的文章,发现输入法里面的很多词都非常有道德感,本来可以通过输入联想出来的词汇,但一些“坏词”它不许你联想,所以写了一篇文章叫《不许联想》,后来当成博客名字。


用在T恤品牌上,我发现也挺合适,创意设计有时需要你联想一下才明白设计师的意图。



Q: 做T恤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喜欢T恤的人,[不许联想]受众人群是什么样的?


A: 爱一行干一行,不喜欢的事我从来不会去碰。从上大学的时候就喜欢创意T恤,那时候在街上很少能看到胸前图案非常有趣的T恤,每次看到好玩的图案我都要盯着看半天。当时就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做一件该多好。


工作之后,一直对做T恤这事儿念念不忘,直到2009年,我真的做出了一批T恤。


我相信,有很多和自己一样喜欢创意T恤的人。但我长期观察发现,每到夏天,人们穿的T恤图案要么是那些品牌的LOGO,要么仅仅是一些装饰图案,很少能看到有趣、好玩甚至带有文化、历史信息含量主题的T恤。不是人们不喜欢这些主题,是他们无从选择,消费者在百货商场和网店里看到的T恤就是那些俗不可耐的品牌LOGO。


[不许联想]希望能给消费者多提供一种选择。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变得有趣,不是吗。


关于[不许联想]的T恤受众,大都是对生活有讲究的人,有个性,都有些文艺情怀,对世间万物感兴趣,喜欢尝试不一样的体验。实际上跟喝精品咖啡的人气质相同,而且是少数。



Q: 转行跨界做T恤,从一个记者到一个商人,这其中的变化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A: 根本不是商人,因为还远远没有商人的心态。对我来说,从一个记者、作家转行做T恤,自己感觉没什么变化,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每次采访都要面对不同的人,我要面对不同的设计师、不同的设计方案,都是具有创造性不重样的工作。过去写作,在思考现实问题,思考读者的阅读心理,现在做T恤也一样思考这些事情。过去做记者,每周都要思考做什么选题,做T恤也是思考做什么选题。我非常幸运有过一段做记者的经历,让我能用一样的思路来做T恤。


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过去主编天天挥着鞭子逼着我交稿子,现在是我天天挥着鞭子逼着设计师拿出设计稿。


咖啡主题T恤

“No Coffee, No Way”

复制下面这行代码

¥iDWRYbE7KNe¥

打开手淘APP, 进店购买

或通过链接: www.teeer.cn 进店购买


《行走的咖啡地图·在北京》


《行走的咖啡地图·在上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