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对文稿有耐心。
虽然已经有多年的公文写作经验,再加上七年的专业学习加持,但是直到今天,每次写作开始时,还依然会遇到思绪乱飞的情况。但好在已有的成功经验告诉我,只要保有一点耐心,静静梳理,思路总会有的。
如何才能更快地整理出思路呢?
我通常的办法是列清单——理框架——找素材。即,先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列出,然后运用"合并同类型""结构化思维""思维导图"等工具和方法,对观点和想法进行加工和处理。最后,再去找相关素材,对观点和语言进行补充和提升。
其次,要对自己有耐心。
写作能力之提升非一日之功,自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从菜鸟跃升为大神。要对自己的进步和提升,保持耐心。把提升的目标放长远,把提升的行动放每天。不过一年,再回头,你一定会有惊喜发现。
所以在学习写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留有“复盘”的时间。
(1)我们可以试着更加关注修改,而非数量。
我们要认真研读经过领导审定后的最终稿和初稿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正是自己要好好打磨提炼的地方。一个人何时会停止进步,那就是在他沉浸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不再吸收新的东西时。
(2)我们可以试着更加关注方法,而非模板。
写作靠的是积累,那么我们该积累什么呢?我们要更加注重总结提炼系统性的经验,而非是热衷于背诵一些僵硬的框架套路。
如若只是停留在积累好词好句、框架模板的层面,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会变成“八股文”,既无法实现灵活运用,也无法真正实现触类旁通。
首先要有静心研读的能力。
当我们比较浮躁之时,就很容易跑神,所有的学习也就只会停留在表面。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我们不能通过研读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是很难会有“想法”和“干法”的。
那么,即便“写法”再酷炫,也没有充足的信息量,也只能是一篇“正确的废话”或者说“花架子”。
其次要有静心书写的能力。
我们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当我们刚要起笔写时,不停反复地被打扰,再次拿起笔时,思路就断掉了,甚至忘记了刚刚的灵感。所以,写作之时,最好能够留出相对整块的时间,保持自己处于一种比较专注的状态。
1.要敢于和自己较劲: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除非是功力极深之人,否则,很难一蹴而就。好文章都要经过几次打磨,才能逐渐成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些与自己较劲,不轻易降低标准的志气。记得刚刚工作时,我的老领导就对我说,如果一开始,你就养成了得过且过、不断重复自己的习惯,那么你是很容易滑到水平越来越不行的状态之中的。
2.要有相信自己能够做好的信心
:写文章的过程,一定有无数个,想弃笔的时刻。也有无数个灰心的瞬间。也有无数个改到想吐的时刻,但是每一个认识到自己“不太好”的时刻,恰巧是我们正在变好的转折点,如果你走过了它,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