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艺龙、同程终将合并,逻辑的力量无比强大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10-19 08: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7年10月17日,坊间再度热传艺龙将与同程合并。据称双方股东已于9月份达成初步协议,甚至连换股比例、合署办公地点、业务整合方案等细节都流传了出来。


当天上午,同程关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网络流传的关于同程旅行和艺龙等有关资本层面的合作并无依据”。

在OTA领域,类似的“桥段”已经出现过不止一次。

2014年4月,虎嗅研究总监Eastland发出《 尴尬艺龙:不从“梁”,去哪儿? 》之问。同年7月1日,该作在《 艺龙,猜猜谁来吃晚餐 》中预测最可能的买家是携程,艺龙大股东心理价位在8亿至10亿美元之间。


2015年4月1日,Eastland以“ 愚人节笑话”的形式预言 “百度将以所持去哪儿60%股权换取携程18%股权”。


以上文章登出后,当事企业都曾义正言辞地表示“绝无此事”。最终,上述两则“谣言”都成了“遥远的预言”。

2015年8月,Eastland发表《 艺龙私有化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同程 》。作者认为“私有化后的艺龙与同程合并是顺道成章的”。当时,同程CEO吴志祥在微信朋友圈表示“记者想太多了”。

艺龙、同程的“绯闻”之所以被一传再传,是因为业务互补的需求及资本的推手令这宗“姻缘”合乎逻辑。


1)业务方面

当初同程、艺龙根据宏观局势和各自的资源禀赋分别选择景区门票和酒店预订为主攻方向。携程财大气粗发起“全面进攻”,同程、艺龙则采取“重点防御”。


事实上,崔广福早已看到艺龙与同程的互补性并努力促成双方的战略合作。2014年4月16日,同程和艺龙在北京举办名为“艺起同行”的发布会,宣布两家联手,共同御敌。携程迫不及待地砸出2.2亿美元拆散“艺起同行”,正说明对这个组合的忌惮。


当艺龙、同程谋求战兴板或创业板上市时,肯定会被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质疑业务单一或者说单薄。


专注 酒店预订”或者“主打景点”门票都是“跛子OTA”,消费者要的是一站式服务!

2)资本层面

众所周知,同程和艺龙都有着共同的股东——携程和腾讯。


携程是艺龙的第一大股东、同程的第二大股东;腾讯则是艺龙的第二大股东、同程的第三大股东( 同程第一大股东是创始团队 )。

假如艺龙、同程如果互为“友商”共同角逐大陆资本市场,看谁能拨得头筹、谁更受投资者青睐,势必因“内耗”而使估值受到折损,这是携程、腾讯不绝对不愿看到的局面。

从业务和资本两种逻辑出发,得到的结论是“艺龙、同程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有时逻辑的力量无比强大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庄辰超绝不甘心把去哪儿卖给携程,梁建章真心不想付出那么高的对价,但最终还是成交了。赶集网与58同城的合并也是如此。


艺龙、同程“命中注定会走到一起”,可谓“ written in the stars”。

此次传闻还称,同程团队将成为新公司的主导,吴志祥是“男一号”。这一点与 Eastland在2015年8月 的分析完全相符。


Eastland认为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艺龙的几位创始人早已淡出,同程创始团队则一直团结在吴志祥周围。合并后的新公司需要灵魂人物,非吴志祥莫属。





它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

为其走心作序言的分别是李开复、吴军、万维钢

它不针对某个领域与专业,而是写给每个人的“未来之书”

它在讲述九大生存与思维原则,而这也是MIT实验室的指导原则

它已跃居亚马逊销售总榜第一

它很有必要出现在你的本月书单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