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1号
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这个瓜,实在是太大了! ·  22 小时前  
财联社AI daily  ·  DeepSeek爆火后,美国科技巨头面临灵魂拷问! ·  昨天  
财联社AI daily  ·  DeepSeek爆火后,美国科技巨头面临灵魂拷问! ·  昨天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  DeepSeek:东盟职业病防治情况 ·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对AI产业链影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1号

网络电影如何跨过「十年之痒」?

传媒1号  · 公众号  ·  · 2025-01-11 21:04

正文



作者|彦舟



2024年,似乎是网络电影的「真正寒冬」。


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全年分账票房过千万的网络电影共12部,其中分账在1000万到3000万的共11部,由安志杰主演的《黑白潜行》登顶票房冠军,获3767.1万分账。



相比之下,2020年至2023年的网络电影市场赛道多样、竞争强劲。观察近四年分账上千万的电影数据,不难发现,2020年的74部、2021年的77部、2022年的57部和2023年的37部,都与过去一年仅12部的数据相当割裂——「疫情时代的结束」是一条界限明确的分割线。


从内容和题材上看,同样如此。随着市场的收缩整合、降本增效要求的逐渐提高,后疫情时代的网络电影,在内容精品化转型上明显后继乏力:疫情时代的「悬疑惊悚风」大势已去,取而代之的是制作方在动作片道路上的「卷生卷死」。题材越拍越窄,观众自然越来越少,甚至大部分都转向了隔壁节奏快又容易上头的竖屏短剧。


2024开年爆火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那当前的网络电影市场还剩下什么?千篇一律的打戏、毫无新意的「剧情缩力」,还是一群随时可能走人的观众?


寒冬过后便是春,或许我们更应该看到这困境背后无限的生长空间。


12月6日,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9部电影短片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电影导演首次完全依托AI视频生产模型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当电影创作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无限扩大,以前觉得天马行空的想法如今都能被创作、实现,AI生成电影的模式正朝着市场阔步走来。


薛晓路导演作品《喵心归处》


2025,积极拥抱变化、拥抱AIGC,网络电影会迎来「下一春」吗?



1

网络电影的「十年之痒」


网络电影,这一曾经以「野蛮生长」闻名的赛道,如今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年过去,它从无序到规范,从百花齐放到如今的「题材内卷」,既有黄金时代的高光,也有当前的瓶颈与迷茫。


十年前,初代网络电影用无限的可能性撬开了观众的期待。
2014年,网络电影凭借灵活的制作模式和多样的发行渠道迅速崛起,迅速占领市场。随后五年时间,尽管内容良莠不齐,但它仍凭借制作成本低、分账收益高、题材自由等优势,吸引无数创作者投身这条赛道,也被称为「电影界的流量密码」。

2015年上映的网络电影《山炮进城》
然而,在野蛮生长、疯狂试错的背后,这一阶段的网络电影也因粗制滥造、特效拉胯、剧情敷衍陷入了「拼流量不拼质量」的死循环。「点击量造假」「五毛特效」等乱象频出,市场信任度接连下降。
2020年,随着疫情时代的开启,院线电影被按下暂停键、大量观众涌入线上,网络电影迎来「高光时代」。悬疑惊悚类电影大放异彩,以紧凑的叙事和低成本高回报的特质成为电影市场的「香饽饽」。期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网播平台也通过加大分账力度,鼓励内容生产者的加入。从《四平警事》《二龙湖》系列续作到《鬼吹灯》《阴阳镇怪谈》,只要稍加打磨剧情、演技不拖后腿,轻轻松松就能闯进2000万分账赛道。


但随着观众的审美升级、需求升级,高质量内容稀缺导致的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此时被过度开发导致内容过饱和的悬疑惊悚题材,「被卷死」似乎是一种必然。
后疫情时代到来,停拍的电影重启、院线复苏,观众的选择回归多样化。同时,主打「快节奏」和「土到极致就是潮」的竖屏短剧兴起,迅速分流了网络电影原本的观众群体。而网络电影却不得不面对「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老问题。
内容方面更是「一眼望到底」:动作片成了市场支柱,打斗场面千篇一律——演员下了功夫,但观众却看不出新意。


高审美时代,网生电影不再能靠简单粗暴的视觉刺激或猎奇噱头吸引注意力。从《倩女幽魂:人间情》这样稍加诚意就能突围的作品,到《河神:诡水怪谈》等靠伏笔、特效堆砌却反响平平的例子,足以证明:
网络电影已经进入「内容为王」的下一阶段战场。没有扎实的剧本、新颖的题材探索,注定难逃泯然众人的命运。
如今,网络电影需要的,不是更大的题材拼盘或更频繁的流量试探,而是一次从内容到制作模式的彻底「更新补丁」。
从行业到平台,各股外部力量都在积极调整以帮助网络电影走出困局。爱奇艺调整分账规则,实行观看时长超600万、超200万和低于200万小时三个新阶梯,试图用更精细的观看时长评估体系鼓励创作者积极性;网络视听大会提出「深挖题材、拥抱变化、跨界合作」的方向,期待用内容升级打开市场新局面。


但若仅凭外力助推其改变,网络电影势必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只有由内而外实现品质到口碑的跃升,才能从「十年之痒」的困局中突围。



2

铁打的题材,流失的观众


网络电影流失的观众都去了哪里?


当横、竖屏短剧的浪潮一波接一波袭来,网络电影原本赖以生存的「城镇青年群体」观众正在加速流失,吸引新观众的能力却越来越薄弱。如果说十年前的网络电影还能靠「只要敢拍就有人看」闯出一片天,那么如今的市场,却因为题材内卷、观众审美疲劳而越来越吃力。
快手、红果等平台上五分钟一集的竖屏短剧,观看门槛低、创作者迭代快,加上算法的精准推送,凭借超快节奏「零帧起手」的故事正合观众胃口。横屏短剧《念念无明》火爆朋友圈,《执笔》用「穿书+逆天改命」的重生情节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爆款频出的背后是对观众习惯的深刻洞察。


换句话说,曾经为网络电影赢得用户的那套「灵活打法」,如今却被更轻便的短剧和短视频取而代之。
值此短剧的流量风口,各长视频平台都试图分一杯羹。去年,爱奇艺上线「微剧场」「短剧场」并公布微剧、短剧的「阶梯浮动模式」分账规则;腾讯视频延长精品微短剧分账周期、优酷上调分账单价、芒果TV则推出「星火计划」,开始建立微短剧人才储备。
短剧仍没停止向前探索。
影视行业开启AI时代,短剧还在不断拿出「新东西」。2024年7月,快手星芒短剧推出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是由「可灵AI」模型提供深度技术支持的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同月上线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作为国内首部AI全流程制作科幻短剧集,成功入围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AI电影单元、法国戛纳世界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单元以及美国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单元,带着中国文化IP走向世界。


短剧,不是网络电影的末日,却更像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更容易把握观众口味、喜好的变化,也暗示着技术驱动内容生产的潜力。
而网络电影也必须意识到:仅凭内容题材的更新不足以突围,技术、内容、营销…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都可能成为突围的契机。
在视听语言的升级上,更需要借助AIGC新技术实现成本控制以及观影体验优化;在叙事方式上,也应该打破线性套路,尝试非线性、多重结局甚至交互式剧情等创新形式,同时利用更精准的算法找到目标观众,增加影片的有效宣传。
与短剧比快节奏,显然不现实。但网络电影完全可以通过更高的叙事密度以及更深的情感刻画占领细分市场。

十年分岔路口,网络电影必须求「变」以求「生」。



3

网络电影+AIGC:机遇与挑战的风口


2024年12月6日,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以下简称「共创计划」)的9部电影短片正式上线。此「共创计划」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快手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牵头,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等九位国内知名导演共同发起。
无论是李少红对古典美学的精准还原,还是贾樟柯赋予现实主义题材的科幻表达,这九部作品的出世都意味着AI的介入不再只是「贴补短板」。在创作阶段,AI不仅高效生成场景、服化设计,甚至部分对白,还可以模拟多种电影叙事逻辑,为导演提供不同的故事版本,让创作本身更加灵活。


这不仅代表国内首次全流程依托AI视频生成技术进行内容创作的探索,也让「AIGC+电影」从抽象概念走向现实。未来,AI会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AI共创,将重新定义电影的生产力。
「共创计划」下的「AI导演助手」模式,之于网络电影,就是可以进行初步探索的方向。
近两年以来,网络电影深陷预算缩减、制作受限的困境。而AI的引入,在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也能让小成本影片具备高质的视觉特效。如此一来,AI就成了巨资特效的「平替」。
事实上,AI对电影制作的作用远不止于「辅助」。从「可灵AI」模型的应用来看,AI已经能够自动生成从剧本到镜头调度、从演员建模到场景构建的一整套完整电影内容,全流程AI生成电影内容的可操作性也在不断提高。
但对于网络电影而言,全流程AI同时意味着野心与瓶颈。全流程AI创作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流水线模式?当一切都交由AI完成,是否会削弱网络电影的「人情味」?


如此看来,网络电影似乎需要找到人与AI的「最佳协作点」,才能既保留创作者的独特表达,又将AI的效率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1号看来,「网络电影+AIGC」的突围策略有三:
一、精准定制剧本。 通过AI分析观众偏好,快速生成符合目标观众需求的故事框架或多种结局选项,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二、优化成本结构。 运用AI技术制作CG特效、背景建模或复杂动作捕捉,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预算;
三、深挖社会多元题材。 利用AI锚定小众题材,或大胆进行跨题材融合。这一点可以向院线电影看齐,聚焦不同群体、拍好不同群体,如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邵艺辉镜头下的女性角色…网络电影距离爆款,似乎总是差点思考和洞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