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可能会经常看到各种孩子间的欺凌现象,小到你抢了我玩具,我推了他一下,大到新闻里层出不穷的各种校园欺凌,还有各种父母看不到的地方的隐形伤害。
作为父母,如果看到孩子被人欺负,你会怎么做?
“打回去,你怎么可以让人欺负你。”
“谁打你的,告诉爸爸,我找他算账去。”
我们不允许自己“懦弱”,所以我们见不得孩子有‘懦弱’的表现,也见不得孩子有委屈。
其实,父母护犊子,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强大都没有错。但打回去并不能让孩子变强大,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正确地支持、帮助孩子。
遇到被欺负现象,父母要么训斥孩子,要么冲在前面去摆平事情,这样只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他是无能的,他没有力量去独自面对,而父母也不会给予心灵的力量和情感支持去帮助他度过愤怒,伤心,无奈,羞愧,恐惧……这些难受的情绪。
长此以往,这些情绪将得不到缓解和支持。
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请记住,身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保持与孩子在心灵和情感上的亲密连接。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与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
如果我们能够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起码会知道,虽然被欺负了,但是这件事情上,他没有错,他可以愤怒,可以难过,他不需要羞愧,他的恐惧也不会被放大。
这才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力量。
当孩子的情绪状态稳定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告诉孩子更多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不要过多介入:
我们在面对孩子“受欺负”时,不要太主动介入。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并没有不高兴,我们就不必担心。
孩子能够适度谦让、容忍,实际上是一种美德,别的孩子会更愿意与其做朋友,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家长如果过多介入,有可能让孩子的小伙伴因为惧怕成人而远离他。对于孩子来说,失去小伙伴会比被推倒更不开心。
为了不失去小伙伴,在外被欺负了也不告诉家长,长此下去,孩子可能会自己将伤痛藏起来,不让家长知道,这样反而更不利于对孩子的保护。
对于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把处理权交给孩子自己。家长“冷眼旁观”,看孩子怎样处理。
孩子一般会在交往中学习、实践处理方式,经过多次“实战”后大多数都会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该干预时果断干预:
告诉孩子如果被欺负了,没什么可羞愧的,果断告诉大人。
有时候小小的欺凌事件可能会升级,面子不应该比生命安全更重要。发现此类状况时,需要积极与相关的人进行沟通,比如对方父母、老师等,不能让孩子一个人独自承受。
尤其要注意那些非暴力行为的隐性伤害,比如言语攻击和排挤孤立,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作为家长要本着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的角度帮助孩子,而不是以吃了亏后要赢回来的心态帮孩子。
因为,你不可能总是陪在孩子身旁,你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发展你不在身旁时能够恰当地应付挫折的能力。
帮助孩子克服怯懦的心理,亲情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在外受了欺负,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切不可指责。
在平时,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强者和弱者的扮演游戏,让胆小的孩子在家庭游戏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争取自己的权益,发展符合自己个性的社交策略。
科学家庭育儿微信平台独家约稿,没有平台授权谢绝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款来自日本的银鸟12色大米彩泥套装,材质安全,能“吃”能玩儿,变干遇水复“活”。激发孩子想像力、创造力,越玩儿越聪明!
识别下图二维码可进入商城 进行选购!